返回 北颂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797章 臣天生独具慧眼[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enxinge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川府境内多小部族,朝廷的政令很难影响到他们,那么将川府设为新政的试点,就不具代表X。
    赵祯听完了寇季的分析,疑问道“那四哥觉得,该选何处?”
    寇季沉Y道“三秦之地。”
    “三秦之地?”
    赵祯一愣,疑惑的道“为何选三秦之地?”
    寇季坦言道“因为三秦之地够穷。”
    在秦汉唐时期,三秦之地绝对是天底下最富庶的地方。
    可是到了宋朝,三秦之地就成了一个十分贫穷的地方。
    穷到什么地步,穷到用铁当钱。
    时至今日,大宋已经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三秦之地依然有铁钱在流通。
    足可见,三秦之地的百姓们有多穷。
    造成三秦之地百姓穷的原因是什么?
    是经济政治中心的转移、是军功制被取缔、是职业兵代替了府兵、是经过了千百年过度压榨以后土地贫瘠等多种因素。
    “够穷?”
    赵祯一脸错愕。
    寇季直白的道“不错,够穷……越穷的地方越容易出政绩。只要新政在三秦之地出现成效,使得三秦之地的百姓逐渐变富裕。
    那么天下间的百姓都会看得到。
    到时候朝廷再向地方推行新政,就会变得十分容易。”
    为什么越穷就越容易出政绩呢?
    因为低。
    只要朝廷的资源稍微倾斜那么一点点。
    三秦之地的百姓就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富起来。
    像是江宁府那些富庶的地方,朝廷资源倾斜一点点,根本翻不起什么大浪。
    所以选择三秦之地,更容易出政绩,也更容易让百姓们接受新政。
    赵祯自然知道寇季口中那句‘越穷的地方越容易出政绩是什么意思。
    “那便选三秦之地试行。”
    赵祯已经被寇季说服,所以毫不客气的选择了三秦之地。
    寇季在赵祯说完话以后,问道“官家准备让谁去担任三秦之地的知府?”
    赵祯看着寇季道“四哥有可推举的人吗?”
    寇季坦言道“范仲淹可担当此重任。”
    赵祯一愣,思量道“范仲淹在河西治理地方的时候,颇有建树,也十分能吃苦,更扛得住压力。李公曾经上奏过许多奏疏,称赞范仲淹。
    让范仲淹去担任三秦之地的知府,确实是一个十分好的人选。”
    说到此处,赵祯盯着寇季道“但范仲淹担任了三秦之地的知府,永兴军路的转运使,可就无处安放了。”
    寇季沉Y了一下道“调他去河西担任转运使,看他和李迪谁能镇得住谁。”
    赵祯闻言先是一愣,随后失笑道“朝堂上能有几个人镇得住李迪的。调永兴军路转运使去河西,必然会被李迪压的喘不过气。”
    寇季淡然道“臣若是没有记错的话,他在永兴军路任职转运使,快十年了吧。十年时间过去了,三秦之地还是那么穷。
    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调他去给李迪当副手,已经是便宜他了。
    他若是不愿意,就让他去北边吃沙子,吹冷风。”
    赵祯哭笑不得的摇摇头,却没有反驳寇季的话。
    此事定下了以后,赵祯又找吕夷简三人商量了一下。
    吕夷简三人对寇季的提议不赞成,也不反对。
    他们三人分别选择河西、江宁府、川府,也有各自的用意。
    吕夷简选择河西,是因为河西之地多俘虏之身的百姓。
    朝廷如何在河西折腾都行,真要出了问题,大军往河西一派,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王曾选择江宁府,是因为朝廷在江宁府推行新政的话,会遭受到很大的阻力。
    只要朝廷能够扛着阻力,将新政推行下去。
    那么以后在其他地方推行新政,就会轻松许多。
    张知白选择川府,大致的想法跟吕夷简差不多。
    张知白觉得,推行新政,必然会遭到人反对。
    一旦闹出了事端,驻扎在大理内的十数万大军,可以快速的赶到川府境内平定。
    他们三人虽然各有用意,但是在跟赵祯商讨此事的时候,并没有坚持己见。
    因为此事背后真正的谋划者是赵祯和寇季二人。
    赵祯和寇季二人的想法和选择,远b他们三人的重要。
    他们三人现在要做的就是顶住此事,避免出现纰漏。
    他们三人对寇季提出的三秦之地没有表态,但是对寇季推举的人选,倒是举双手赞成。
    他们三人十分的欣赏范仲淹。
    范仲淹入京以后的所作所为,他们三个人都看在眼里,知道范仲淹是一个能担当大任的人。
    若不是范仲淹跟寇季走的太近,他们三人甚至还有心提拔一下范仲淹,将范仲淹当成储相培养。
    一个在他们眼里有储相之姿的人,去三秦之地担任知府,主持新政的

第0797章 臣天生独具慧眼[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