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画妖师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六十一:扬名[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enxinge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本山海拾遗,闹得一时间玉京纸贵,光宅坊里的李宅,自然也被各家书坊派来的人踏破了门槛。只不过,这些期望能印售《山海拾遗》的书商,个个都被红药挡在了门外。
    到了正月十七,上元节第三天的黄昏,一重重飞楼间便亮起了各色花灯。红药用一副不厌其烦的笑容,送走了一名书商,把门一关,终于揉了揉腮帮子,松了口气。徐达踩着刚冒头的草芽,叹道:“又是八百两,八百两走啦。神女娘娘,这是第几个了?”
    日前徐应秋与郑君山走后没过几天,睦亲坊陈宅书铺的主人陈宗之便亲自上门拜访,这位书商仕途不顺,却交游广泛,为人仗义,有“赊书不问金”的美名,在书商云集的玉京城里,凭着一己之力,做成了头号书商,愿出千金,恳请李蝉把《山海拾遗》交给陈宅书铺雕版印售。
    只隔了一天,临安坊李记书铺的掌书又登门拜访,所求与陈宗之相若,明言说司宗寺卿李象先对此书十分赏识,话里话外则暗示着若能搭上司宗寺卿这层关系,那位大人物只需几句话,此书说不定收入兰台。玉京的书坊印售图书,虽也传遍各州,但也大都只是私人收藏,供人消遣。若由兰台刊刻,那可是要被各地书院收入馆藏的。
    一边是徐应秋联络的书坊,一边是袁崇山拉来的关系,李蝉只得邀了两方共聚一堂,三杯两盏过后,议定两家各出八百两,拿到印售此书的资格。
    红药朝上望了望门檐,抿嘴掰着手指算了算,“三十四个了。”
    徐达咋舌道:“三十四个,八百两……这,这……”
    红药帮它算出答案:“合计二万七千二百两。”
    徐达眼睛发直,“咱听说唐家那辛园有个绳朽阁,咱有这么多银子,比那绳朽阁都不差呀!”
    涂山兕在积满了浑浊雪水的池子边回过头来,“两万两虽然多,你却小瞧唐家了。”
    园子里看花灯的李蝉对徐达说:“睦亲坊的陈宅书铺,临安坊的李记书坊肯出到八百两,便是和我签了书契,要我不再委托其他书坊去印售了。”
    徐达叫道:“阿郎糊涂,糊涂啊,这千余两蝇头小利,怎比得上几万两?”
    红药看徐达,那画仙人有名无实,言下之意,不就是说谢郎你眼光不行,如今一看,还是谢郎独具慧眼。”说着为谢凝之斟满一杯酒,端到他嘴边。
    谢凝之啜掉表层颤颤巍巍险些溢出的酒液,搂住清倌人,接过酒杯一饮而尽,微笑道:“若没几分眼力,我怎会入此青闺中?”夸得女子巧笑不已,他放下酒杯,目光因醉意有些迷离,望向窗外,欣然道:“他果真不是碌碌无闻之辈。”
    ……
    保宁坊的酒肆二楼,珠玑诗社的珠玑四友,与昊天观的两位道士正赏灯饮酒。众人从国事谈到天文地理,又说道乾元学宫春试,便有人提到近来名传玉京的那本志怪传说。
    其中一人说道:“含真与那李澹相识,怎么也不引荐一二?前一阵还听你说,要引荐他与观主相识,怎么后边就没音讯了?”
    崔含真脸色潮红,李澹声名不显时,他比李澹还着急,如今李澹声名鹊起,他既高兴,也与有荣焉。但社中友人的话,却令他有些尴尬,他倒是热情为李澹牵线,却无奈人家无动于衷。他呵呵一笑,举杯一饮而尽,并未接话。
    友人亦不再追问,笑道:“日后若有机会,含真兄一定要邀他与我们见上一面,也让我们一睹这画中仙的真容。”
    崔含真呵呵一笑,“一定,一定。”
    酒过三巡。
    夜色已深,众人离开酒楼。崔含真走过昊天观侧的云桥。春寒料峭,夜风刮来,凉意刺骨。他裹严实了裘衣,仍打了个哆嗦,酒醒三分,看见花灯下昊天观的飞檐高翘,蓦地又想起席间的对话。
    他在鹿鸣书院与李澹争执,而有所领悟,辞去讲书之职,跋涉千里再入玉京。这一来,虽是为了乾元学宫,却深知其难处,为自己留下了后路。这段时日,四处交游,与昊天观中人交好,心中其实早又定计。此番九成是进不了乾元学宫,但能进昊天观,也能修行神通。也能摇身一变,成为凡人眼中的仙师了。
    这结果,本已能能让他知足,但想起李澹,却有些不是滋味。自己费尽心思,不过爬上了山脚。而后边本来“不思进取”的人,一转眼,就已经到了高处渺茫的云雾中。
    诗社的友人见崔含真忽然驻足,拍了拍他的肩,笑道:“今日怎么就这点酒量?”

六十一:扬名[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