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八章 论罪篇(上)[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enxinge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sp;   李寻欢和姚节在接过档案之后,便知道此事棘手。
    不过同样,这也是个大单子,要是能拿下正三品的左屯卫大将军,都察院上半年的业务政绩也就稳了!
    “杨兄,我二人便先告辞了!此案我们要回衙中和院正大人商议此事!”
    案涉一个正三品的左屯卫大将军,虽然只是虚职,也是个大案子,李寻欢和姚节不敢耽搁,在接受案卷之后,便起身告辞。
    “那就辛苦李兄和东明兄了!”
    杨清源起身相送。
    “杨兄留步,我等告辞。”
    说完,两人便匆匆离开。
    送走姚节和李寻欢之后,杨清源再次回到了桌前。
    文颉的事情,可以交给都察院查,杨清源要先理清目前案子的情况。
    张三的案子很复杂,凡刑法犯罪,讲究主客观相统一,即要看犯罪者的主观恶性,也要看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张三杀人一案,从张三个人的主观层面上来说,他只有杀人的故意,没有救人的故意。
    而客观结过上来说,张三有杀人的行为,但是却没有造成杀人的结果,反而从文破军的魔掌之下,救下了李青凝。不仅没有造成危害结果,还保护了社会法益。
    大周之法,详参前律,定制于今。
    在参考学习古人的基础之上,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
    对于故意和过失也有着分类认定,但是现在张三的情况却十分的复杂。
    大周律例参考最多的前秦《法经》、《秦律》和前唐的《永徽律》。
    前秦之律,将犯人的犯罪之行分为故意和过失,故意为“端”,过失为“不端”。
    端者重之;不端者轻之,可以银抵罪。
    前唐《永徽律》中,在犯罪故意方面分析得更加详尽,将犯行分为,“故”、“谋”、“误”、“失”、“不觉”、“过失”。
    “故”字为故意为之,适用于大部分的故意犯罪。
    “谋”字与“故”字意思相近,但只适用于“十恶”之罪!
    十恶为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和内乱。
    “谋”字相当于在“十恶”罪中的“故”字。
    “误”字为谬误,就是知识不符合实际,指犯罪行为是因为见识浅薄意识不到引起的。
    “失”字为官吏执行公务之时的过失犯罪,专用于官身之人。
    “过失”者,耳目所不及,思虑所不到,也是用于人的过失行为。
    最后的“不觉”,即为知道或应当知道却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而没有发现。
    应该说,张三不负他法外狂徒之名,一出手,就让杨清源感到有些棘手。
    此案,即便是在后世蓝星的律法之中,也是有争议的。
    留日派和留德派两家即行为无价值论和结果无价值论,对于此的看法也是截然不同。

第二百七十八章 论罪篇(上)[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