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塔法:正说董卓[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enxinge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p;八月二十五日夜,消息传到了董卓的军营,董卓率军向洛阳进发,于八月二十八日凌晨抵达洛阳,在显阳苑看到了皇宫大火,但是并没有赶去皇宫,而是分兵包围了公卿住所,结束了暴动。然后率领大臣至北邙坡迎接皇帝,随从的还有轻骑五百人,这时有大臣劝说他迎接皇帝,按照制度是不能带领军队去的,董卓训斥说:“公诸人为国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至使国家播荡,何却兵之有!”
八月二十八日中午,董卓在北邙坡迎接到了少帝和陈留王刘协,根据史书记载:“卓与帝语,语不可了;乃更与陈留王语,问祸乱由起,王答,自初至终,无所遗失。卓大喜,以王为贤,且为董太后所养,卓与太后同族,遂有废立之意。”那么此时我们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董卓假如要为自己专权考虑,应该立个比较弱的皇帝才对,为什么他却要立能干的献帝?那么是不是可以换一种说法?众所周知董卓是权力很集中的大臣,而周公、诸葛亮也都大权集于一身,尹伊、霍光还有废立皇帝的事情,后世都把他们称为忠臣,那么董卓在此时的作为和他们类似,为什么就会被历史诟病一千多年?并且在随后诸侯们对皇统发出异议的时候,刘虞、曹操等人都曾经明确的表示承认献帝的皇统(当时献帝还在董卓的掌握中)。那么废立皇统这项罪名,还能不能成立?而当时著名的所谓忠臣刘备,在得知献帝被废之后,就自立为帝,这里要注意的是,献帝被废,并不是献帝死了,“忠贞之士”刘备没有想到继续拥戴这个真正的汉统的帝王,而是自立为帝,千余年来竟然从来没人说!而且,董卓废立皇帝比他们更合法,董卓的提议,在经过了公卿讨论之后,是皇帝的太傅袁隗亲自写的诏书,并且仪式也是他主持。那么现在可以得出结论了,董卓被骂了一千多年的真正原因应该是——他失败了,而别人成功了!
当然,董卓也不是完全没有私心,少帝为何太后所生,献帝为王美人所生,董太后所养,董卓与董太后是远亲。何太后的弟弟何苗死在董卓手里,与董卓势如水火,而且在东汉太后有摄政的权利。董卓废少帝杀何太后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是为了自保。
-----------????????????????????????????????
实在不能算写完了,但现在已经是深夜,明天还要工作,虎头蛇尾吧。此段个人倾向比较严重,不能说是客观,不要往正文里面算。
董卓在后面所作的事情,大家就很清楚了,我在这里只谈四点:
第一:董卓进入洛阳的全部兵力是五千人,而当时西园军、北军总共有七万到八万人左右,董卓的兵力不算强盛,那着几万中央军,为什么在当时这些何进的旧部都投靠了董卓,而不是投靠四世三公的袁阀?如果董卓当时真的就像史书上描写的那样天怒人怨,这些刚刚投靠了董卓的士兵,还跟着他一直离开了洛阳到了长安?这些士兵都是京畿附近的人,如果向史书上写的那样,董卓那么残害他们的家人。而他们还跟着董卓走,有病吗?而且大将皇普嵩,名士蔡邕、荀爽、陈纪、韩融、申屠幡,直到董卓死后,都继续为董卓尽忠,之后也拒绝了其他诸侯对他们的征召。这几个人是什么人?尤其是陈纪,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资治通鉴,里面有很大的篇幅在介绍他和他那个被公认为天下士人楷模的父亲。
第二:董卓放纵士兵烧杀抢掠。众所周知,董卓利用吕布杀死丁原,但并州兵与凉州兵的关系十分紧张。凉州派有李?唷⒐?帷⒑?簟⒎?瘛⒄偶玫热耍?⒅菖芍饕?新啦肌⒄帕伞⒗钏唷⒀罘睢4瓮猓?褂幸幻?露赖拿??啥?烊佟2⒅菥?患娌ⅲ?遣换嵬耆?市牡模?欢?执τ诒谎挂值牡匚弧6?怪菥?允だ?咦跃樱?挥邪巡⒅菥?旁谘劾铮?踔炼月啦家彩侨绱恕6?吭?珊?粑?鹘??啦嘉?苯?ゴ蛩锛帷:?粞镅砸?绷寺啦家哉?嗑?汀O衷谖乙膊欢嗨盗耍?蠹铱梢匀シ?环?椋?纯茨侵恢??摹⒘熳啪?幽冒傩盏氖准睹俺渑丫?准兜闹富庸偈撬??偻?翱纯凑飧鲋富庸偈裁词焙蚣尤氲亩?烤?T傧胂肼啦己罄次?裁匆?倍?俊
第三:残杀大臣,抄家掠夺财物。东汉有一个特点,豪强地主的势力很强大。刘秀当年夺取天下就是靠这些豪强地主。这里有一个例子:刘秀想丈量全国的土地,但因为地方豪族的反对而作罢,可见地方势力之强。到了东汉后期,中央政权衰落而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政府渐渐丧失了对地方的控制权。东汉的官员从地方名士中选出,名士代表的是地方豪强势力,所以皇帝也基本上被官僚给架空了。而皇帝就是为了维护中央政府压制官僚集团才起用宦官。东汉末年的“党锢之乱”表面上是名士与宦官的争斗。其实就是中央政府与地方豪强的争斗。董卓在洛阳杀了不少大臣,但是如果大家能仔细取追溯一下这些大臣的根源,就会发现一个问题,这些大臣要么是袁阀的故吏,要么是洛阳附近的豪强地主子弟。董卓入京以前要坚决地诛杀宦官,可入京之后,又和宦官一样,要坚决的诛杀这些人,这些人本身有没有什么问题?而那些他亲自任命而后又联合征伐他的诸侯们,和袁氏门阀、豪强地主又是什么样的关系?
第四:董卓生性自私。这里还是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只发出来资治通鉴上面的几段原话:“董卓率诸公上书,追理陈蕃、窦武及诸党人,悉复其爵位,遣使吊祠,擢用其子孙。”“卓所亲爱,并不处显职,但将校而已。”“河南尹?俊为卓陈军事,卓折俊曰:“我百战百胜,决之于心,卿勿妄说,且污我刀!”盖勋曰:“昔武丁之明,犹求箴谏,况如卿者,而欲杜人之口乎!”卓乃谢之。”
要给董卓辩解的话,基本上都说完了,这个来自凉州的胖子,在决定迁都洛阳之后,害怕洛阳以后会作为诸侯征伐势力西进的根据地,不顾天下怨声载道,强迁京畿百姓百万余人,火烧洛阳二百里;挖掘文陵;坏五铢钱而给天下造成的祸患,也是不能否认的。
————————————————————————————————————————————————————
“董卓在这一千八百多年中被人骂了无数遍,我认为并非因为他的所作所为,而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失败者。董卓生于凉州长于凉州,又没读过什么书,董卓虽是汉人,但他在性格上更象游牧民族而与中原文化格格不入。而董卓这样的“蛮夷”居然敢“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些读书人当然对其恨之入骨,而历史正是由那些读书人写的。同样是废皇帝,尹、霍却被人推崇。被蒙古铁蹄毁灭的城市和被残杀的百姓的数量绝对比凉州军毁、杀的更多。但却很少听人骂铁木真。如果董卓消灭了关东军统一了中原,那么历史对他的评价会决然不同。到时,自然会有大批的读书人为他歌功颂德。而董卓残暴的行为也不会有人会管了。可惜董卓只是一介武夫。他在政治斗争和耍阴谋诡计方面比读书人差多了,所以会被王允和吕布除掉。对于一个失败者,他即使有功绩也会被抹杀掉。”(此段为摘抄)
成者王侯,败者寇。
“正说董卓”这篇文章,专门为了猛子的“大汉帝国风云录”而写,别人就不要转载了
[本帖最后由匈奴穆斯塔法于20068402:54AM编辑]
穆斯塔法:正说董卓[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