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本以为是早朝答辩 2.0[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enxinge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死,但不畏强权和暴力的死。”
judy老爷说道:“你是说朕……?”
“不敢,学生说的是某些……”朱瞻??斜眼撇了一下杨士奇,接着说道:“夸夸其谈,视人命如草芥,人心冷似铁的家伙。有的人吃饱喝足了,却要用别人的血,别人的命,去成就所谓的典范。他们嘴里的这把刀子,已经要了多少人的命?”
judy老爷老爷乐了,这不是两年前他说的话吗?这个浑小子记得还挺清楚。他对杨士奇说道:“这小子说你呢。”
杨士奇说道:“陛下,一码事归一码。柳如明身为一个读书人,却行商贾之事,是不可辨别的事实。”
汉王朱高煦,反而是第一个为朱瞻??说话的人:“不爱读书,就要杀头,有这么不讲道理的吗?”
见汉王朱高煦发话,便有一高大威猛的大臣说道:“陛下,末将打小也没读过书,还不是照样上阵杀敌,为国效忠。”
朱高煦接着道:“杨大人,人各有志,我这侄儿喜欢经商。况且,也没有说过书生,就不能行商?”
朱瞻??真没想到,他二叔还会为他说话。当然,他二叔本以为他朱瞻??就是个不务正业的。
朱瞻??的两位叔叔,一个小瞧他,一个捉弄他,但最后的行为,都没有正在没伤害他。
杨士奇不急不慢道:“太祖陛下早有规矩。洪武十四年(1381年),太祖下令全国府州县开始编制户籍黄册。黄册,详细登记了每家每户的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并按照职业将户口分为民、军、匠三大籍。人户各有定籍,不得随意变乱。”
朱瞻??冷哼一声:“我二叔说错了吗?也没商籍啊,书生就不能行商?明文规定了吗?”
民籍里有儒、医、阴阳等户,但商籍其实是明中期才出现的产物。
明朝中期,中原和江南地区长期和平稳定,农业、手工业与日俱增。丰富的产品,较为改善的道路交通,使得各地来往日益频繁,贸易活动愈来愈方便。
而丰厚的商业回报,也吸让越来越多人投身于商业活动。
商人队伍日渐扩大,逐渐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举足轻重的一支队伍。活跃的商品经济刺激了统治阶级对物质享受的无休止的追求,与此同时,侈靡之风伴行的纲纪废弛、国用渐亏的政权危机也日呈严重。
在这种政治经济形势下,封建统治阶级采取种种措施,逐步加剧对商业的重征暴敛和对商人的人身控制。铺商占籍制度,油然而生,是对商贾索取和控制的主要手段。
杨士奇答道:“没有明文规定,不意味着读书人就可以去经商。殿下贵为皇孙,更是国子监学子,不勤奋苦读,报效国家,却专营商贾之道,为实有辱圣人之道。”
朱瞻??答道:“哼,圣人之道,有端木遗风。孔子徒弟当中,最擅长做生意的莫过于……”
杨士奇的目的,当然不是和朱瞻??辩论圣人之道。很快,就人在这关键时刻打断朱瞻??,道:“陛下,柳如明之过,实乃臣之过。是臣辜负圣恩,没有管理好国子监,连累我国子监学子陷入追名逐利的歧途中。”
此人,朱瞻??认识,正是他的国子监的校长,品级最高的国子祭酒陈敬宗。他上任后重新设立了国子监内的教规,摒除了很多洪武时期的陋习,使得整个国子监焕然一新,井井有条。在他的任期里,更是将国子监带到历史的巅峰,在读学子一度多达九千人。
国子祭酒陈敬宗跳出来揽罪,是为了保全他五皇孙朱瞻??,以及学子柳如明吗?朱瞻??一开始以为真是这样,但很快,他就发现事情的走向,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也让他完全插不上嘴。
很快,又有大臣进言,为陈敬宗辩解,解释国子监这股趋炎附势风气产生的缘由,例如捐生,例如管理不当,例如各类诱惑,例如权柄的介入。
朱瞻??听到的,看到的,是一环扣一环。
先是拉出做生意的柳如明,然后引出国子监的风气,之后提出搅动国子监规矩的两位皇孙。
最后这一环,这些个大臣将国子监风气败坏,牵强附会成大明风气的破坏,然后不知怎么的,将屎盆子扣到他二叔,汉王朱高煦身上。
第32章 本以为是早朝答辩 2.0[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