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宋朝的脊梁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七章 汴梁报社[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enxinge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钱号里的信息传递,比较有局限性。
    nbsp活字印刷社经过两年的经营,将一些传奇话本进行连载,慢慢也为人们所接受。
    nbsp陈太初就想着要将汴京的印刷品改成一个类似于后世的报社性质的机构,但是现在的报纸内容有太多的限制,所以经过一番思考,最终定型。
    nbsp政和七年清明节,大名府的陈太初给汴梁的王大郎带话,活字印刷社要改一下版。
    nbsp除了已有话本连载类,后续一步一步将这些都转移到“报纸”上来。
    nbsp陈太初给了一些具体的要求。
    nbsp全张开本阔一尺二寸(约nbsp38cm),高一尺五寸(约nbsp48cm),巧妙地仿照奏折式横版排印,既符合文人官员熟悉的阅读样式,又独具新意。
    nbsp对折成册后,每册八页,单页阔七寸(约nbsp22cm),高度保持不变,方便读者手持翻阅。
    nbsp而纸张采用竹浆混稻草新法制纸,这种纸薄如蝉翼却韧似蒲帆,不仅在质感上给人以独特的体验,更重要的是,通过技术革新,将市价成功压至每刀(百张)六十文,使得大规模印刷发行成为可能,让更多人能够消费得起这份报纸。
    nbsp在墨色运用方面,选用松烟墨,这种墨的特性是遇水不晕,保证了文字在各种环境下的清晰可读性。
    nbsp而标题则别出心裁地掺入朱砂粉,在日光下会显露出赤色暗纹,暗纹样式则藏于另附的密匣之中,为报纸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同时也可作为防伪标识,防止盗版。
    nbsp常字大小如小指节(约nbsp5mmnbsp见方),仿照欧阳率更楷体,字体规整秀丽,便于读者长时间阅读而不感疲惫。
    nbsp标题则采用拇指节大小(约nbsp10mm),取颜鲁公筋骨,笔力雄浑,在版面上格外醒目,能够迅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nbsp排版上,分四栏如田字,栏间距留两分(约nbsp6mm),使整个版面布局规整有序,阅读起来条理清晰。
    nbsp中缝阔一寸,专门刊载招工启事、遗失寻物等市井细务,既充分利用了版面空间,又满足了百姓日常生活的信息需求。
    nbsp传奇录连载《白娘子》《杨家将新传》等故事,每回限八百字。
    nbsp蹴鞠经详录齐云社赛事,并附上赌马赔率表。
    nbsp岁时记记载端阳采艾、七夕乞巧等民俗,杂以各地奇风异俗。
    nbsp这不仅丰富了报纸的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通过搜集辽金西夏民俗弱点,为应对北方诸国提供了文化层面的参考。
    nbsp北疆异闻编撰契丹皇室内斗、西夏铁鹞子驯养秘闻等内容,其中九真一假,旨在混淆敌国视听,扰乱敌方的判断与决策。
    nbsp百工寻匠录在中缝密排招工启事,通过漕帮暗号(详见《墨香密码本》)输送军器坊匠人,并在河北路安插眼线,为军事力量的发展和情报网络的完善提供支持。
    nbsp定价单册五文(等同两个炊饼),价格亲民,使得普通百姓都能轻松购买。
    nbsp包月百文则赠送艾草香囊。
    nbsp政和七年五月初二,汴京大相国寺东街,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墨香斋的天井里。
    nbsp王大郎蹲在那儿,身旁三十六个桐木活字盘巧妙地绕成八卦阵的模样。
    nbsp排字工钱三手指缝间夹着四枚铅字,嘴里不停地念叨着:“第四回《白娘子雷峰塔斗法》差‘袈裟二字……在这儿!”随着他手指轻动,活字“咔嗒”一声精准归位。
    nbsp此时,隔壁蒸糕铺飘来的枣泥香,悠悠地漫过墙头,为这忙碌的场景增添了一丝别样的温馨。
    nbsp“王掌柜,陈大人要的‘报纸首版样张!”学徒捧着一张淋湿的宣纸,急匆匆地冲了进来,脸上满是焦急之色,“暴雨浇糊了两处,您看这赛马胜负表……”
    nbsp王大郎赶忙接过样张,就着烛光仔细查看。
    nbsp只见油墨晕染处,竟神奇地显出一幅奇异画影——在被水渍模糊的“青州马胜”字样旁,墨迹恰似一匹扬蹄嘶鸣的烈马。
    nbsp他眼睛一亮,猛地一拍大腿,兴奋地喊道:“就这么印!加个栏头叫‘天公妙笔!”这意外的发现,让他看到了报纸独特的魅力与商机。
    nbsp五月初四寅时,天色还未破晓,墨香斋内却已是一片繁忙景象。
    nbsp十二架轮转机齐声轰鸣,活字盘“咔嚓”起伏,犹如训练有素的军阵在踏步。
    nbsp新制的竹浆纸如雪花般纷纷飞落,散发着淡淡的墨香。
    nbsp钱三一边抹着额头上的汗珠,一边嘀咕着:“一份报才卖五文钱,连纸本都收不回……”
    nbsp“你懂个屁!”王大郎没好气地踹开窗板,指着外面说道,“瞧见没?”
    nbsp只见汴河码头的脚夫正偷偷瞄着《赛马玄机》栏,卖炊饼的刘瘸子小心翼翼地把《招工启事》剪下,塞进自己的褡裢,更有一个辽商捧着《西夏秘闻》,眼睛瞪得老大,不停地咽着口水。
    nbsp这一幕幕场景,让王大郎坚信这份报纸有着无限的潜力。
    nbsp辰时初刻,三百报童如蝗群般涌出巷口。
    nbsp领头的小七子扯着嗓子大声吆喝:“新刊《汴梁风月》!五文钱看白娘子斗秃驴,二十文包月送端阳艾草香囊!”清脆的叫卖声,瞬间吸引了众多路人的目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曹婆婆肉饼铺前,围满了听众。
    nbsp说书人张铁嘴攥着报纸,捶胸顿足,一脸懊恼地说道:“昨儿刚讲到法海要收妖,今儿全汴京都知道结局了!”
    nbsp不过,他眼珠忽地一转,马上又抖擞精神,对着众人说道:“诸位看官,欲知后事如何……”说着,他得意地抖开报纸副页,“且看下回‘许仙昆仑盗仙草!”
    nbsp众人听闻,纷纷伸长脖子,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后续情节。
    

第五十七章 汴梁报社[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