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49章 隆中相见,初识风采[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enxinge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诸葛亮的身影甫一出现,主公刘备几乎是立刻抢步上前,深深一揖,声音因激动而带着一丝颤抖:“备,刘玄德,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前两次拜谒,无缘得见,今日幸睹先生天颜,实乃三生有幸!备不才,乃汉室宗亲,飘零半生,只为匡扶社稷,奈何智疏才浅,屡遭困顿,以致天下大乱,黎民倒悬。恳请先生不弃鄙陋,赐教一二,指点迷津!”
    nbsp这一番话说得情真意切,姿态放得极低。以主公皇叔之尊,如此屈己相求,足见其诚意之重。连素来沉稳的云长,脸上也露出了动容之色。翼德虽然依旧板着脸,但眼神中的不耐烦已然消散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丝好奇和审视。
    nbsp面对主公近乎“扑面而来”的热情,诸葛亮却并未显得受宠若惊,也没有丝毫倨傲。他从容地侧身避过主公的全礼,随即躬身还礼,动作流畅自然,不卑不亢。他的声音清朗温和,如同春风拂过琴弦:“玄德公言重了。亮不过一介山野村夫,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玄德公仁德布于四海,皇叔之名天下谁人不晓?亮岂敢当先生之称,更不敢妄谈赐教。”
    nbsp这番话说得极为谦逊,但那份“躬耕南阳”、“不求闻达”的自矜之意,却也清晰地流露出来。他既点明了刘备的身份与声望,也巧妙地维持了自己的立场——一个隐居高士,而非汲汲于功名的俗人。这份从容与分寸感,让我暗自点头。果然不凡。
    nbsp主公见他如此谦逊,更是心生敬意,连忙道:“先生过谦了!若先生为山野村夫,天下更无贤才矣!备此来,实乃诚心求教。前蒙水镜先生司马德操举荐,后又得挚友元直极力称颂,言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安邦定国之能。备深信不疑,故三顾茅庐,只盼能得先生一言之教,以解心中之惑!”
    nbsp当主公提及“水镜先生”司马徽时,诸葛亮的眼神似乎闪过一丝了然,仿佛对这位荆襄名士的举荐并不意外。而当听到“单福”这个名字时,我敏锐地捕捉到,他那一直平静如水的眼眸,泛起了一丝极其细微的波澜。他的目光,如同不经意般,极其快速地在我脸上一扫而过,随即又落回主公身上。
    nbsp那一眼虽然短暂,甚至可能只是巧合,但我几乎可以肯定,他注意到了我。是因为徐州与我那短短的交集吗?是因为元直吗?元直临行前是否与他通过信?还是因为我与元直那段不为人知的“故人之谊”早已通过某些渠道传入了他的耳中?
    nbsp我的心念电转,面上却依旧保持着平静恭谨的姿态。我知道,从这一刻起,我与这位卧龙先生之间无声的较量,或者说相互的观察与评估,已经开始了。而元直,无疑是我们之间一个重要的连接点,也是我未来争取他信任、甚至影响他决策的一个潜在的突破口。
    nbsp诸葛亮微微颔首,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元直……确是高义之士,亦是亮的知交好友。他既如此看重亮,亮更不敢懈怠。”他没有直接回应主公的请求,而是转向我们,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此地简陋,非待客之所。玄德公若不嫌弃,请入草庐一叙。”
    nbsp主公大喜过望,连忙道:“岂敢嫌弃!能入先生草庐,荣幸之至!”
    nbsp我们随着诸葛亮,步入了那间看似普通的茅庐。庐内空间并不算大,却收拾得异常整洁雅致。与我想象中隐士居所可能存在的清苦或杂乱不同,这里的一切都井井有条,透着主人严谨细致的生活态度。墙边倚着古琴,案上放

第449章 隆中相见,初识风采[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