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初抵江夏,暗桩落定[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enxinge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自刘琦(代号“玉圭”)离襄东下,已过十数日。新野的天气愈发寒冷,偶有寒流南下,甚至能带来零星的雪沫。
nbsp我坐在书房内,炉火烧得正旺,驱散了室内的寒意,却驱不散我心中那份对江夏局势的牵挂。
nbsp元直(徐庶)坐在我的对面,神色沉静,手中捧着一杯热茶,目光同样不时飘向窗外,似乎也在等待着什么。
nbsp这段时间,除了处理新野日益繁杂的军政事务,我们大部分的精力,都无声地投注到了东南方向那座名为江夏的城池之上。
nbsp“算算水路行程,若无大的耽搁,‘玉圭应该已经抵达江夏数日了。”元直放下茶杯,缓缓开口,打破了室内的寂静。
nbsp我点了点头,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沿途‘青荇传回的消息还算平稳,除了几处地方官吏略有怠慢,并未遇到大的风波。蔡氏(代号‘荆棘)那边,似乎也暂时按兵不动。”
nbsp“越是平静,越可能暗藏汹涌。”元直的眉头微微蹙起,
nbsp“蔡氏不是易与之辈,他们放任‘玉圭离开襄阳,绝非善意。要么是认为‘玉圭不足为惧,到了江夏也翻不起浪花;要么,就是在酝酿更隐秘、更致命的手段。”
nbsp我深以为然。
nbsp蔡氏在明面上不好做得太过火,以免落人口实,激起刘表旧部或荆州其他派系的反感。
nbsp但暗地里的手段,只会更加阴险毒辣。江夏远离襄阳,天高皇帝远,正是他们下手的好地方。
nbsp就在此时,门外传来亲卫低沉的通报声,随即,一枚熟悉的蜡封竹管被恭敬地呈了进来。
nbsp与元直交换了一个眼神,我接过竹管,确认是来自江夏方向的玄镜台密报,标记为“加急”。
nbsp迅速启封,展开薄绢,我和元直凑近烛火,仔细阅读起来。
nbsp“江夏急报:目标‘玉圭已于三日前抵达江夏。入城时,由江夏副将苏飞(代号‘飞蝗)、将领陈就(代号‘顽石)等出城迎接。
nbsp场面尚可,然二人神色倨傲,言语敷衍,仅行属吏之礼,对‘玉圭太守身份似有轻慢。城内原黄祖旧部将校多持观望态度,部分中下层军官暗中流露敌意。
nbsp‘玉圭入驻太守府,深居简出,仅召见过‘飞蝗、‘顽石一次,谈话不畅。
nbsp我部‘青荇已按预案分散潜伏:甲组二人(船夫身份)已借故留在江夏码头,收集水路情报;乙组三人(护卫身份)随‘玉圭入府,一人负责近身观察,两人已设法调往城防巡逻队,初步接触军营。
nbsp初步探查:江夏城防尚算完整,然年久失修,器械老旧;军营分布散乱,各部壁垒分明,‘飞蝗、‘顽石各掌一部精锐,互不统属,矛盾颇深;
nbsp城内民心不定,饱经战乱,对新太守期望不高,亦有怀念黄祖旧日者。另,已发现至少两处疑似‘荆棘安插的暗桩,正严密监控中。初步落脚点已稳固,待后续指令。锦瑟转。”
nbsp看完密报,我和元直都陷入了沉默。
nbsp情况,比预想的还要棘手。
nbsp苏飞、陈就,这两人都是黄祖旧将,性格桀骜,手握兵权,显然没把刘琦这个年轻的新太守放在眼里。
nbsp他们的轻慢和敷衍,几乎是摆在明面上的下马威。而下面那些军官的敌意,更是危险的信号。一个无法掌控军队的太守,在江夏这种地方,无异于待宰的羔羊。
nbsp“飞蝗”、“顽石”……这两个代号倒是贴切。元直苦笑一声:“看来,‘玉圭这位新太守,连府门都未必能出得顺畅。”
nbsp“意料之中。”我将薄绢放到烛火上,看着它迅速化为灰烬,“黄祖盘踞江夏多年,其旧部势力根深蒂固,岂会轻易臣服一个外来的、且明显失势的公子哥?
nbsp苏飞和陈就现在只是轻慢,恐怕还在观望襄阳的态度,一旦确认蔡氏得势,或者得了蔡氏的密令,随时可能翻脸。”
nbsp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两人之间还“矛盾颇深”。这固然给了刘琦拉拢分化的机会,但也意味着江夏内部极不稳定,任何一方的异动,都可能引发内讧,将本就脆弱的局面彻底搅乱。
nbsp“至少,‘青荇已经成功扎下去了。”元直指向那燃烧的灰烬,“他们现在就是我们插入江夏心脏的眼睛和耳朵,甚至,在关键时刻,可以是我们的手。”
nbsp“没错。”我微微颔首,心中迅速盘算起来,“第一步,‘玉圭人是到了,暗桩也落定了。接下来,就是如何让他这颗棋子,真正发挥作用,而不是变成一颗死棋。”
nbsp我站起身,在书房内缓缓踱步,脑中飞速运转。
nbsp“元直,你觉得,眼下当务之急是什么?”我停下脚步,看向他。
nbsp徐庶沉吟片刻,道:“子明,依我之见,当务之急有三。
nbsp其一,是保住‘玉圭性命,让他至少能在江夏‘活下去。
nbsp其二,是尽可能收集情报,摸清江夏内部各方势力的底细、矛盾以及与襄阳蔡氏、江东孙权的联系。
 
第470章 初抵江夏,暗桩落定[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