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庐江观星,深层剖析[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enxinge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白日的喧嚣与唇枪舌剑终于沉寂,柴桑城的夜,显得格外深邃。
nbsp驿馆的房间内,烛火摇曳,将我的影子长长地投在墙壁上,随着火苗的跳动而微微晃动,如同我此刻纷繁复杂的思绪。
nbsp孔明已在隔壁安歇,他今日殚精竭虑,确实需要休息。
nbsp而我,却毫无睡意。
nbsp白日里递给鲁肃的那份情报,仅仅是冰山浮出水面的一角,是我为了推动局势,精心筛选和包装过的“鱼饵”。
nbsp真正的较量,需要更深层次的洞察与布局。
nbsp此刻,无人打扰,正是我进行“庐江观星”的最佳时机。
nbsp此“观星”,非是仰望天穹,卜问吉凶,而是俯瞰大地,剖析时局。
nbsp在我面前的矮几上,摊开的并非星图,而是数幅绘制极其精密的地图
nbsp——长江中下游水道图、赤壁及乌林周边地形图、荆襄九郡全舆图,甚至还有一幅标注了曹军已知主要营寨和粮秣转运点的草图。
nbsp这些地图,凝聚了玄镜台斥候们无数心血,其精度远超当世普通图籍。
nbsp地图旁边,则散落着数卷用特殊墨水书写的密报,来自玄镜台的各个节点,记录着最新的敌我动态、江东内部各派系的细微变化、甚至是一些关键人物的私下言行。
nbsp烛光下,我凝视着这些冰冷的线条与文字,大脑却在高速运转,如同在满天繁星中寻找运行的轨迹与内在的规律。
nbsp我的优势,并不仅仅在于掌握着一个高效的情报网络,更在于我脑海中那些来自后世的、模糊却关键的历史记忆碎片,以及由此培养出的、超越这个时代的战略思维模式。
nbsp首先,是曹操。
nbsp这个枭雄此刻正志得意满,号称八十三万大军(实则约二十余万,但对外宣称的数字本身就是一种威慑),挟新胜之威,欲一举荡平江南。
nbsp白日里我提供给鲁肃的情报
nbsp——疾疫、水土不服、荆州水师磨合不足、粮道脆弱
nbsp——句句属实,甚至可能比我描述的更为严重。
nbsp玄镜台的密报中,有细作冒险传回的关于曹营内部对疾疫讳莫如深、药物管控严格、甚至出现小规模兵士恐慌的迹象。
nbsp这印证了我模糊记忆中,赤壁之战前曹军确实遭遇了瘟疫的说法。
nbsp但曹操为何明知有此隐患,依然强行推进?
nbsp原因无他,唯“势”而已。
nbsp统一北方,收降荆州,他正处于人生的巅峰,军心士气(至少表面上)也达到了顶点。
nbsp他赌的是江东内部主降派会占据上风,赌的是孙权年轻不敢决裂,赌的是他能用雷霆之势,在内部问题彻底爆发前,瓦解对手的抵抗意志。
nbsp他的战略核心,依然是“以势压人”,辅以水陆并进。
nbsp我手指在地图上划过,从襄阳出发,沿汉水入长江,顺流东下,直逼夏口、柴桑。这是最直接、也最符合逻辑的主攻路线。
nbsp水军主力沿江推进,陆军则在两岸策应,互为犄角。
nbsp关键节点在哪里?
nbsp地图上的“赤壁”与对岸的“乌林”两个地名,瞬间攫住了我的目光。
nbsp这里江面相对开阔,却又暗藏礁石浅滩,是水军布防和决战的理想场所之一。
nbsp而乌林,根据玄镜台的标注,似乎是曹军囤积粮草和战船的主要基地之一。
nbsp我那模糊的记忆碎片再次浮现——火烧乌林?火烧赤壁?似乎都与火有关。
nbsp接着,我将目光转向江东。
nbsp孙权年少英主,坐断东南,并非怯懦之辈。
nbsp他之所以犹豫,并非畏惧曹操,而是在权衡利弊。
nbsp战,则胜负难料,一旦失败,江东基业可能毁于一旦;
nbsp降,则可保全宗庙富贵,但必将仰人鼻息,雄心难展。
nbsp他需要一个足够有说服力的理由,一个能让他看到胜算的理由,来压倒那些主降派元老重臣的“持重之言”。
nbsp周瑜,这位江东的擎天玉柱,年轻有为,才智卓绝,更是坚定的主战派。
nbsp但他同样需要考虑现实。
nbsp江东水师虽精锐,但总兵力与曹军相比,仍处于绝对劣势。
nbsp如何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取胜?
nbsp这是他必须解答的难题。白日里他虽未明确表态,但我能感受到他眼神深处的锐利与战意。
nbsp他需要的,可能不是劝说,而是具体的破敌之策,以及来自盟友(刘备军)的有效支持。
nbsp我提供给鲁肃的情报,正是为了解决孙权和周瑜的“疑虑”和“需求”。
nbsp揭示曹军的“虚弱”本质,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
nbsp指出粮道和水师的破绽,则暗示了克敌制胜的可能性。
nbsp那么,刘备军,或者说,我们这支寄人篱下的残兵败将,在这场大战中又能扮演什么角色?
nbsp硬碰硬,无异于以卵击石。
nbsp但我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曹操的一种牵制。
nbsp只要我们还活跃
第548章 庐江观星,深层剖析[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