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古代,无双庶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1章 丈量江山,丈量民心[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enxinge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十二位,国子监代表,林诗允。”
    nbsp“国子监策论曰:税银之弊,根在‘吏心。”
    nbsp狼毫在“心”字上顿出锋芒,“今之官吏,视通商为利薮,置百姓于鱼肉。然《大陈会典》明载:‘税者,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非官吏私产。某查扬州十年税册,见‘西域通商银项下,竟有‘修缮官邸费‘节礼应酬银等无名之目,占比竟达四十余。”
    nbsp“欲除此弊,当行三策。”
    nbsp狼毫划出三道凌厉的墨线,“一曰清吏律,定贪腐量刑之规,凡贪税银一两以上,许百姓当街扭送;二曰设耳目,于商队、驿站置‘通商御史,密报税吏不法;三曰开银库,令御史台会同十二学院,彻查近五年西域税银账目,追赃还民。”
    nbsp林诗允望着“彻查”二字,想起刚刚秦朗的叮嘱:“诗允,若要动扬州的税银流弊,便要做好与整个官场为敌的准备。”
    nbsp狼毫在“民心为秤”四字上重重收笔,墨痕透纸,在台基上投下剑一般的阴影。
    nbsp卷轴收起时,广场西风骤起,将“清吏律”三字的墨香卷向人群。她忽然明白,自己笔下的每一个字,都重如千钧,那不是策论,是百姓的生路,是帝国的命脉。
    nbsp阳光跃过望海楼飞檐,在她素白的襕衫上织出金线。当国子监的策论撞上十二座学院的声音,当民心之秤遇上朝堂权谋,所有的墨痕与血泪,都将在这朱雀广场上,织就大陈王朝新的吏律篇章
    nbsp阅卷现场
    nbsp黄绢铺展,十二道策论依次陈列。吏部左侍郎王承佑抚须沉吟:“崇文学院沈砚之论税银流弊,引《唐六典》为据,然末句‘官营便民与前文抵牾,当是心有顾忌。”
    nbsp翰林院侍讲李廷玉点头:“致远学院陆承渊以图代论,三十六关盘剥标注详实,刀光血影俱在笔端,可称‘切中时弊。”
    nbsp扬州府尹杨弘济却皱眉:“云澜书院林晚棠画藏玄机,然胡商行贿之喻过于露骨,恐触上官忌讳。”
    nbsp崇文学院(沈砚之):典据精当,然避重就轻。乙等七分
    nbsp致远学院(陆承渊):论据确凿,如刀剖弊。甲等九分
    nbsp云澜书院(林晚棠):以画喻政,见微知着。乙等八分
    nbsp临江书院(周烈):痛陈法乱,数据详实。乙等七分
    nbsp鸿鹄书院(李修远):制度之议稳妥,然失之锋芒。丙等六分
    nbsp漠北书院(陆苍梧):白骨盈野之论,触目惊心。甲等九分
    nbsp云溪书院(赵萱):算珠论弊,数字见血。乙等八分
    nbsp白露书院(方尘):直言罢税,深得民心。乙等七分
    nbsp栖梧书院(林墨):分道之策可行,然暗附权谋。丙等六分
    nbsp苍梧书院(顾承泽):吏律量刑之议,切中要害。乙等七分
    nbsp清风书院(林昭):以叶问心,振聋发聩。甲等九分
    nbsp国子监(林诗允):三策清吏,纲举目张。甲等九分
    nbsp王承佑:“漠北、清风、国子监三卷,皆以民心为秤,当列甲等。”
    nbsp李廷玉:“致远学院图证俱全,可补策论之空疏。”
    nbsp杨弘济:“栖梧书院分道之策,或可试行,然需防官吏阳奉阴违。”
    nbsp最终裁定:漠北书院、清风书院、国子监、致远学院四卷并列甲等,余者按评计分。
    nbsp陈睿渊接过评卷黄绢,目光在甲等卷上一一掠过,指尖在陆苍梧、林昭、林诗允的名字上稍作停留。他将卷轴递给扬州刺史洛

第351章 丈量江山,丈量民心[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