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古代,无双庶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9章 律断玉案[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enxinge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巳时三刻的日头正盛,大比广场中央的青铜漏刻已滴过三格。
    nbsp扬州刺史洛洪展开鎏金卷轴,清朗的声音扫过肃静的案牍区:“格物试第二关——刑名科,揭题!”
    nbsp卷轴上的朱笔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秦朗站在国子监案前,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袖中那枚莲花鹅卵石。
    nbsp案上已摆好《大陈律》抄本与砚台,林诗允正将昨日买的面人——那个执卷的小像——轻轻推到砚台旁,低声道:“记得《名例律》总纲第三十六条,‘断罪须具引律文。”
    nbsp温清悠捧着茶盏,目光掠过其他学院的案牍:鸿鹄书院的陈靖正与李修远低语,指尖在案上虚画着什么;白露书院的李景逸已翻开律书,折扇压在“贼盗律”篇;临江书院的林牧则紧锁眉头,似乎对案情已有了计较。
    nbsp洛洪顿了顿,朗声道:“本案取自扬州府卷宗——上月初三,城东绸缎铺掌柜张甲报案,称家中一尊前朝玉摆件失窃。三日后,捕快在城南旧货摊查获赃物,摊主王丙供称,玉摆件是十日前从货郎李乙处购得,付了纹银二十两。李乙到案后辩称,玉摆件是他在城外荒地拾得,见王丙收旧货便顺手转卖,不知是赃物。”
    nbsp“更夫作证,初三夜曾见李乙在张甲宅后巷徘徊;张甲邻居称,李乙与张甲素有嫌隙,上月因工钱纠纷曾争执动粗。另查,王丙收购时未问明摆件来历,且二十两远超旧货市价。”
    nbsp洛洪合上卷轴,“诸位需依《大陈律》,辨析三人罪责,拟写终审判词。”
    nbsp话音未落,致远学院的贺知涵已提笔蘸墨,沈砚之则在崇文学院案前标注“贼盗律·盗官私财物”条目。
    nbsp秦朗却先翻至“厩库律”,指尖停在“受寄财物辄费用”一条旁,抬头时正对上林诗允的目光——她也在看“贼盗律”中“知情买赃”的款目,两人默契地交换了一个眼神。
    nbsp温清悠凑过来,指着“斗殴律”低声道:“李乙与张甲有旧怨,会不会是蓄意盗窃?”
    nbsp“未必。”
    nbsp秦朗翻开案牍上的证物抄件,“更夫只说‘徘徊,未睹行窃;李乙若蓄意,断不会将赃物卖给常与官府打交道的旧货摊。”
    nbsp他笔尖落在“赃物”二字上,“关键在王丙的‘知情与否,及李乙‘拾得的真实性。”
    nbsp此时,鸿鹄书院的张铁牛已拍案而起,粗声对陈靖道:“这有何难!李乙必是窃贼,王丙明知价高还买,就是销赃!”
    nbsp陈靖却摇着折扇,慢悠悠道:“《大陈律》‘疑罪从无,若无现行,需查赃物流转痕迹。”
    nbsp漠北书院的陆苍梧性子最急,已写就判词初稿,苏烈凑过去看,只见纸上写着:“李乙盗窃论罪,杖八十流三千里;王丙知情买赃,笞四十罚银五十两。”
    nbsp白露书院的洛云舒忽然开口,声音清润:“《贼盗律》规定,‘窃盗赃满十匹徒三年,玉摆件估价纹银百两,远超十匹绢价。但李乙若坚称‘拾得,需举证荒地确有失物可能——比如张甲是否曾携摆件出游?”
    nbsp这话提醒了众人,案牍区顿时响起翻查卷宗的簌簌声。
    nbsp秦朗在“事主供词”中找到一句:“玉摆件平日供于正堂,上月初二曾借

第379章 律断玉案[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