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商途:重生之商业帝国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七集:《文化交融,异国风情引入》[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enxinge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五章nbsp海舶载来的文明交响
    nbsp永乐十七年孟夏,当三桅福船34;怀远号34;缓缓驶入泉州港时,甲板上那尊高达丈二的鎏金湿婆神像在阳光下闪烁着奇异的光泽。这是古里国使者随船带来的赠礼,其身后船舱里还满载着波斯地毯、阿拉伯星盘、暹罗乌木等珍奇货物。而比这些物质财富更具冲击力的,是随贸易而来的异国文明——它们如潮水般涌入大明,在这片古老土地上激起了绚烂的文明涟漪。
    nbsp一、色彩与线条的对话
    nbsp宣德三年,应天城内最大的绸缎庄34;云锦阁34;推出了一款名为34;西洋锦34;的新品。当色泽艳丽的缠枝莲纹锦缎在临街橱窗展开时,立刻吸引了往来行人的目光。这种采用波斯34;卡尼34;织法的锦缎,以金线勾勒出细密的几何纹样,边缘处却巧妙融入了明式云纹,深红与靛蓝的撞色大胆而和谐。掌柜赵明修轻抚着锦缎感慨:34;去年有位波斯商队的织工滞留我庄三月,竟将撒马尔罕的染色秘方与我们的提花技术琢磨出这般妙处。34;
    nbsp在苏州吴门画派的画室里,青年画家唐寅正对着一幅《天竺贡佛图》沉思。画中菩萨的衣褶线条仍保留着吴道子34;吴带当风34;的飘逸,面容却借鉴了印度细密画的写实技法,眉间白毫以金粉点染,更显神圣庄严。他提笔在落款处题下:34;远客携来贝多叶,教我新描璎珞纹34;。与此同时,景德镇官窑的窑工们正在尝试将苏麻离青与国产钴料按不同比例调配,烧制出既有波斯蓝宝石般深邃、又具大明青花瓷温润质感的新釉色。
    nbsp紫禁城的营造则更直接地展现着文明融合的痕迹。奉天门重修时,工部官员参考了阿拉伯建筑中的尖拱技术,在传统木构斗拱间嵌入了砖石拱券,既增强了大殿的抗震能力,又在飞檐斗拱间增添了几分异域风情。负责监工的宦官郑和指着新落成的殿宇对工部侍郎说:34;当年在古里国见过这般拱券,不想今日能在天子脚下重现。34;
    nbsp二、星辰与器物的智慧
    nbsp深夜的钦天监观星台上,监正皇甫仲和正与一位阿拉伯学者伊本·穆罕默德俯身察看新制的铜浑仪。伊本指着浑仪上新增的刻度线解释:34;这是我们根据托勒密体系测算的二十八宿新位置,与贵国《授时历》的数据可相互印证。34;皇甫仲和点点头,命人将一组标有阿拉伯数字的铜球放入浑仪齿轮组,随着齿轮缓缓转动,黄道十二宫的投影与二十八宿星图在天球仪上逐渐重合,在场学者们不禁发出一阵惊叹。
    nbsp这种科技交流很快转化为实用成果。在南京聚宝门外的兵器作坊里,匠人们正在改良火铳的瞄准装置。他们将佛郎机炮的瞄准镜原理与中国传统的34;望山34;结合,制成了可调节角度的铜制准星。当第一支装配新准星的火铳在靶场试射时,百步外的靶心竟被准确命中,负责督造的神机营千户兴奋地说:34;若当年成祖皇帝有此神器,漠北之战必能少折损些儿郎。34;
    nbsp更深远的影响发生在医学领域。永乐年间随郑和船队归来的还有一位精通阿拉伯医学的波斯医师海迪尔,他在南京开设医馆,将放血疗法、蒸馏制药等技术传入中国。太医院的医官们起初对他用玫瑰水治疗热病的方法嗤之以鼻,直到亲眼见到一位昏迷三日的患者在服用掺有没药的玫瑰露后苏醒,才开始认真研习《回回药方》。与此同时,中国的脉诊术也通过阿拉伯商人传入波斯,在巴格达的医学校里,学生们开始对着《黄帝内经》的阿拉伯文译本揣摩34;寸关尺34;的奥秘。
    nbsp三、舌尖上的文明互鉴
    nbsp嘉靖年间,杭州城出现了一种名为34;胡饼34;的新点心。这种由波斯面包改良而来的烤饼,表面撒满芝麻,内馅却包入了江南人喜爱的桂花糖与核桃仁。清晨的街巷里,卖胡饼的小贩推着铜炉沿街叫卖,刚出炉的饼香混合着芝麻的焦香,引得行人纷纷驻足。一位老学究咬着胡饼感慨:34;当年张骞通西域带回葡萄苜蓿,今日这胡饼竟将

第一百一十七集:《文化交融,异国风情引入》[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