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集:《商业慈善,双重价值创造》[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enxinge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个孩子挤在旧电脑前,屏幕上跳动的代码映着他们专注的脸庞,身上的校服洗得发白,却浆得笔挺。
nbsp34;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在制造业打工,34;赵鹏递过一份调研报告,34;我们做过跟踪,初中毕业后继续升学的不足30%,很多人直接进了流水线。编程不仅是技能,更是让他们看见更大世界的窗口。34;
nbsp教室的后墙贴着孩子们的梦想清单:34;想做游戏工程师想开发帮助盲人的APP想让爸爸妈妈不用熬夜加班34;。苏晚注意到一个叫小雨的女孩,她在清单上画了个机器人,旁边写着:34;帮妈妈搬快递34;——她的妈妈是小区的快递分拣员。
nbsp但项目运营面临严峻挑战:房租上涨、电脑老化、师资不足。赵鹏拿出账本,公益捐款只能覆盖60%的成本,剩下的缺口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34;我们试过企业捐赠,但对方总想在教室里挂广告牌,这违背了教育初心。34;他叹了口气。
nbsp苏晚想起陈默的闭环模式和林岚的扶贫手册,突然有了灵感:34;为什么不把孩子们的编程作品商业化?比如帮小微企业做简单的网站开发,或者设计公益小程序,收入的一部分用于项目运营,另一部分作为孩子们的奖学金。34;
nbsp说干就干。苏晚帮赵鹏梳理出34;学习实践变现34;的商业模式:与社区小微企业签订低价开发协议,孩子们在老师指导下完成项目,获得实战经验和奖学金;企业以低于市场价的成本获得定制服务,同时获得34;支持教育公平34;的社会声誉。
nbsp第一个项目来自小区门口的包子铺王阿姨。她想做个小程序方便顾客预订,小雨和伙伴们花了两周时间,做出了带卡通包子图标和语音下单功能的简易程序。上线那天,王阿姨的包子铺前排起了长队,很多顾客是冲着34;孩子做的小程序34;来的。
nbsp34;代码雨34;的商业模式很快显现出活力:三个月内,孩子们完成了12个商业项目,不仅覆盖了运营成本,还为每个参与的孩子建立了奖学金账户。更令人惊喜的是,有科技公司看中了孩子们开发的公益打卡小程序,提出收购意向,这笔收入让教室得以搬到更大的场地。
nbsp搬家那天,小雨把洗得干干净净的旧校服叠好,放进了储物柜。她穿上新的编程教室统一T恤,胸前印着34;代码雨34;的logo——那是一个由0和1组成的雨滴图案。苏晚帮她整理衣领时,听见她小声说:34;苏姐姐,我写了个新程序,能自动计算快递分拣路线,想送给妈妈。34;
nbsp窗外,深秋的阳光透过新教室的窗户,洒在孩子们敲击键盘的手指上。屏幕上的代码像真正的雨一样落下,每一滴都在编织着新的可能。赵鹏在项目月报里写下:34;商业就像编程里的循环语句,当输入是社会问题,输出是价值创造时,这个循环就有了无限延续的生命力。34;
nbsp第四章nbsp青禾之环
nbsp时间来到第二年春天,绿屿环保的玻璃砖已经铺进了20个老旧社区,山语咖啡的34;暴雨特别计划34;成了商学院的经典案例,34;代码雨34;的孩子们开发的AI垃圾分类助手即将在全市推广。苏晚受邀在一场社会企业峰会上演讲,她的PPT首页只有一个绿色的圆环。
nbsp34;很多人问我,商业和慈善如何平衡?34;苏晚指着圆环说,34;其实它们不该是对立的两极,而应该像这个环,商业是循环的动力,慈善是循环的方向。就像绿屿环保,回收玻璃赚钱不是目的,让社区变得更美才是;山语咖啡卖咖啡豆不是终点,让农户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才是归宿。34;
nbsp台下,陈默、林岚和赵鹏坐在一起。陈默的工装换成了合体的西装,但口袋里依然揣着那个笔记本,最新一页画着用回收电子元件拼成的地球;林岚带来了新的《咖啡扶贫手册》,里面多了农户们用分红资金学习电商的记录;赵鹏身边坐着小雨,她刚获得了全国青少年编程大赛的奖项,手里攥着写给妈妈的快递分拣程序专利申请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峰会结束后,三人找到苏晚,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联合成立一个34;青禾社会企业联盟34;,共享供应链资源、技术专利和市场渠道,让商业慈善的模式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34;绿屿的环保建材可以用山语的咖啡渣做原料,34;陈默兴奋地说,34;代码雨的孩子们可以开发联盟的管理系统!34;
nbsp三个月后,联盟的第一个联合项目启动:在云南保山建设一个34;循环经济社区34;。绿屿提供环保建材,山语负责咖啡种植和文旅开发,代码雨的孩子们设计社区智慧管理系统,青禾资本则引入nbspimpactnbspiment(影响力投资),确保项目的商业可持续性和社会影响力。
nbsp动工那天,苏晚带着团队来到保山。阳光下,彝族乡亲们穿着节日盛装,用传统的打跳仪式庆祝新项目启动。小雨和伙伴们蹲在地上,用平板电脑扫描地基,AR技术在他们眼前勾勒出未来社区的模样:用玻璃砖铺成的星光大道,咖啡渣板材建成的图书馆,还有能自动分类垃圾的智能小屋。
nbsp陈默蹲在一旁,用树枝在地上画着循环图,旁边围着几个好奇的彝族小孩。34;看,就像这样,34;他指着圆圈说,34;回收的玻璃变成砖,咖啡渣变成板材,代码让生活变智能,最后又回到帮助大家的路上。34;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似懂非懂地点头,伸手拿走树枝,在循环图旁边画了个大大的太阳。
nbsp夕阳西下时,苏晚站在山坡上,看见山语咖啡的种植园里,咖啡花正开得雪白,像一片落在山间的云。远处,绿屿环保的分拣中心灯火通明,传送带将回收的电子废弃物送进处理车间,金属提炼炉里跃动的火光,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辰。
nbsp她拿出手机,收到赵鹏发来的消息,是小雨写的程序代码片段,末尾附了句话:34;苏姐姐,这是循环语句,只要条件满足,就会一直运行下去。34;苏晚笑了,在对话框里回复:34;是的,就像商业慈善的循环,当初心不改,它就会像青禾一样,在公益的土壤里,长出最茂盛的春天。34;
nbsp山风吹过,带来咖啡花的香气和远处孩子们的笑声。苏晚知道,这个由商业和慈善编织成的环,正在阳光下缓缓转动,每一次转动,都让更多碎玻璃折射出光芒,让更多蒲公英种子飘向远方,让更多像小雨一样的孩子,在代码与泥土之间,看见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而这,或许就是商业最动人的模样——不是冰冷的数字游戏,而是让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能在创造价值的同时,成为照亮他人的光。
喜欢。
第193集:《商业慈善,双重价值创造》[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