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陶渊明《饮酒?其十八》[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enxinge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就塑造出一个虽有喜好却受困于现实的形象,同时也为后文好事人载醪来访埋下伏笔。从诗人自身角度看,借扬雄的境遇暗示自己与扬雄在生活处境上有相似之处,都在贫困中坚守着对酒及某种精神追求。
nbspnbsp关联理解:陶渊明本人也常处于贫困状态却爱饮酒,以扬雄类比,拉近与古人距离,引发读者对诗人自身境遇的联想。
nbsp2.nbsp“时赖好事人,载醪祛所惑。”
nbspnbsp解析:“时赖”表示常常依靠,“好事人”指那些热心且欣赏扬雄才学的人。这些人带着酒(“载醪”)去找扬雄,目的是“祛所惑”,即向他请教问题以解除自己的疑惑。这一场景描绘出古代文人之间以酒为媒介进行思想交流的画面。一方面体现扬雄的才学得到认可,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时文人以这种方式相互切磋学问、增进见识的文化风气。对于诗人而言,这或许也是他在田园生活中与访客交流的写照,暗示他同样因自身的见解和智慧吸引他人前来交流。
nbspnbsp关联理解:与前文扬雄的贫困嗜酒形成对比,好事人的出现带来转机,也为下文扬雄与客人的互动做铺垫。
nbsp3.nbsp“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
nbspnbsp解析:“觞来为之尽”生动地描绘出扬雄的豪爽,当有人递过酒杯,他便毫不犹豫一饮而尽,展现出一种洒脱、不拘小节的饮酒姿态,也反映出他享受这种与友人共饮交流的氛围。“是谘无不塞”则突出扬雄的学识渊博,对于客人咨询的各种问题,他都能详尽地解答,没有丝毫的保留。这不仅体现扬雄的才学功底,也说明他乐于分享知识,与访客坦诚相待。从诗人角度,这或许也是他对自己与客人交流状态的一种期许,表达了对真诚、深入的思想交流的追求。
nbspnbsp关联理解:承接上句好事人载醪请教,具体描述交流场景,展现扬雄的性情与才学,同时暗示诗人自身在人际交往中的态度。
nbsp4.nbsp“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
nbspnbsp解析:这句诗笔锋一转,指出扬雄并非对所有问题都畅所欲言,“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通过反问,推测扬雄不肯轻易发言的情况或许是遇到如讨论征伐他国这类重大且敏感的问题。这表明扬雄在交流中有自己的原则和分寸,并非毫无节制地表达观点。对于重大问题,他会谨慎思考,不轻易表态。诗人借此强调为人处世要懂得把握尺度,不能随意发表言论,体现出一种成熟、稳重的处世态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nbsp关联理解:与前文扬雄的豪爽应答形成对比,丰富扬雄的形象,深入阐述为人处世的道理,为下文关于显默之道的论述做铺垫。
nbsp5.nbsp“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
nbspnbsp解析:此句是对前文扬雄言行的总结与升华。“仁者用其心”表明有仁德的人在面对各种情况时会用心思考。“何尝失显默”意思是在该显扬自己的观点(如前文积极解答问题)与保持沉默(如遇到敏感问题不轻易发言)之间,他们能够做出恰当的选择,不会出现失误。这体现了一种儒家倡导的处世智慧,即在不同情境下把握好言行的分寸。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对这种智慧的认同,认为在生活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用心权衡是该表达还是沉默,以达到最佳的处世效果。
nbspnbsp关联理解:总结扬雄言行所体现的智慧,上升到处世哲学的高度,点明诗歌关于为人处世原则的思考这一主题。
nbsp6.nbsp“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nbspnbsp解析:“咄咄”表达出诗人对“俗中愚”的惊讶与感慨。“俗中愚”指世俗中那些愚昧的人,他们追名逐利,深陷世俗的泥潭而不自知。诗人对这种现象表示不屑与批判。“且当从黄绮”,“黄绮”指商山四皓中的黄石公和绮里季,他们是着名的隐士,拒绝出仕,坚守自己的高洁品行。诗人表示应当追随黄绮的脚步,表明他要远离世俗的污浊,向这些隐士学习,坚守自己的本心和志趣,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这体现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世俗价值观的摒弃。
nbspnbsp关联理解:将世俗之人的愚昧与黄绮的高洁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诗人的价值取向,强化诗歌超脱世俗、坚守本心的主题。
nbsp7.nbsp“归与欢酌春,其如绿醪何。”
nbspnbsp解析:“归与欢酌春”描绘出一幅美好的画面,诗人想象着回到田园,在春天与友人欢快地饮酒体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回归之意,“欢酌春”营造出一种欢乐、惬意的氛围,春天万物复苏,与友人在这样的季节饮酒,享受着田园的美好与宁静。“其如绿醪何”进一步强调面对眼前的美景与美酒,诗人沉醉其中,表达出对这种田园生活方式的极度喜爱与满足。这不仅是对田园生活的赞美,更是诗人超脱世俗后内心愉悦的真实写照。
nbspnbsp关联理解:以美好的田园饮酒画面结尾,与前文对世俗的批判形成鲜明反差,再次突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深化诗歌主题,给读者留下美好的想象空间。
nbsp……
nbsp句译:
nbsp1.nbsp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
nbsp扬雄生性酷爱饮酒,无奈家境贫寒,常常没机会喝到酒。
nbsp2.nbsp时赖好事人,载醪祛所惑。
nbsp好在时常有热心之人,带着美酒,向他请教以解除心中疑惑。
nbsp3.nbsp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
nbsp有人递过酒杯,他便一饮而尽,nbsp对于别人咨询的问题,无不详尽解答。
nbsp4.nbsp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
nbsp但有时他也会沉默不语,nbsp莫非是遇到像讨论征伐他国这样重大的问题?
nbsp5.nbsp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
nbsp有仁德的人会用心去权衡,nbsp在该表达或沉默的选择上,从不会失误。
nbsp6.nbsp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nbsp可叹世俗中那些愚昧之人,nbsp我还是应当追随黄石公和绮里季的脚步。
nbsp7.nbsp归与欢酌春,其如绿醪何。
nbsp不如回到田园,在春日里与友人欢快畅饮,nbsp陶醉在这美酒之中。
nbsp……
nbsp全译:
nbsp扬雄生来好酒成瘾,奈何家境贫寒,总难沾唇。
nbsp幸得一些热心人,带着美酒向他把疑询。
nbsp酒杯一到他便一饮而尽,有问必答,解人困惑毫无保留。
nbsp可有时他也会缄口不语,莫不是碰到征伐国事这般重大隐忧?
nbsp仁人志士会用心权衡,或显或隐,抉择从不出错。
nbsp可叹世俗之人如此愚昧,我还是追随商山四皓隐居为贵。
nbsp归乡吧,趁春光与友同欢共饮,陶醉在这香醇的美酒之中。
喜欢。
第105章 陶渊明《饮酒?其十八》[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