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诗词一万首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7章 左思《招隐诗?其二》[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enxinge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  nbsp5.nbsp爵服无常玩,好恶有屈伸
    nbspnbsp解析:“爵服”nbsp指代官位爵禄,诗人认为爵禄并非可以长久把玩、安稳拥有的东西。“好恶有屈伸”nbsp意思是在官场中,个人的荣辱升降常常取决于他人的好恶,官员不得不根据他人的态度来屈伸应对,自身难以掌控。此句深刻地揭示了官场的无常与身不由己,人们在官场中为了保住官位或获取晋升,往往需要迎合他人,失去了自我的自主性,表达出诗人对官场这种复杂、无奈状况的清醒认识与批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6.nbsp结绶生缠牵,弹冠去埃尘
    nbspnbsp解析:“结绶”nbsp意为系上印绶,象征着出仕为官,一旦系上印绶进入官场,就会nbsp“生缠牵”,即被各种事务、关系所缠绕牵制,失去自由。“弹冠”nbsp原指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出仕,这里nbsp“弹冠去埃尘”nbsp表面意思是弹冠准备摆脱尘世的平凡,实则暗示出仕看似是摆脱平凡,实则陷入另一种更复杂的nbsp“尘埃”,也就是官场的种种束缚与纷争。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官场对人的束缚,与前文描绘的隐居生活的自由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nbsp7.nbsp惠连非吾屈,首阳非吾仁
    nbspnbsp解析:“惠连”nbsp指柳下惠和少连,柳下惠坐怀不乱,少连善于守孝,他们的行为在传统观念中有一定的道德典范意义,但诗人认为他们的做法并非自己所认可的屈身之道。“首阳”nbsp指代伯夷、叔齐,他们在商亡后,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最终饿死,被视为坚守仁义的典范,但诗人觉得这也不符合自己所理解的nbsp“仁”。此句表明诗人对传统的道德观念和处世方式有自己独特的思考与判断,既不认同过度妥协于世俗的行为,也不赞同过于极端的坚守,展现出诗人追求一种更加契合自己内心的人生价值取向。
    nbsp8.nbsp相与观所向,逍遥撰良辰
    nbspnbsp解析:“相与观所向”nbsp呼吁人们一起审视自己内心真正向往的方向,关注自己的志向所在。“逍遥撰良辰”意思是自由自在地去选择美好的时光。诗人倡导摆脱世俗的羁绊,遵循自己的内心去生活,在逍遥自在的状态中享受时光。此句点明了全诗的主旨,表达出诗人对自由、随性且顺应本心生活的向往。在经历对隐居环境的赞美,对官场束缚的批判以及对传统价值观的反思后,诗人明确指出人们应追求内心所向,在逍遥中度过人生,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回归本真的人生态度。
    nbsp……
    nbsp句译:
    nbsp1.nbsp经始东山庐,果下自成榛
    nbspnbsp翻译:开始在东山建造房舍,果树之下自然生长出榛树。
    nbsp2.nbsp前有寒泉井,聊可莹心神
    nbspnbsp翻译:屋前有一口寒冽的泉水井,姑且可以使我的心神莹洁。
    nbsp3.nbsp峭蒨青葱间,竹柏得其真
    nbspnbsp翻译:在山色鲜明青葱之间,竹与柏尽显它们的本性。
    nbsp4.nbsp弱叶栖霜雪,飞荣流余津
    nbspnbsp翻译:细弱的枝叶承受着霜雪,盛开的繁花流溢着多余的润泽。
    nbsp5.nbsp爵服无常玩,好恶有屈伸
    nbspnbsp翻译:官位爵禄难以长久玩赏,个人的好恶随着形势而屈伸变化。
    nbsp6.nbsp结绶生缠牵,弹冠去埃尘
    nbspnbsp翻译:系上印绶(做官)便产生诸多缠绕牵绊,弹冠(准备)出仕看似摆脱尘世(实则陷入另一种束缚)。
    nbsp7.nbsp惠连非吾屈,首阳非吾仁
    nbspnbsp翻译:柳下惠、少连的做法不是我所认可的屈身之道,伯夷、叔齐在首阳山坚守的行为也不合我所认为的仁。
    nbsp8.nbsp相与观所向,逍遥撰良辰
    nbspnbsp翻译:(大家)一起观察自己的志向所在,逍遥自在地选择美好的时光。
    nbsp……
    nbsp全译:
    nbsp开始在东山营造房舍,果树之下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榛树。
    nbsp房舍前有一口寒冽的泉水井,姑且可以让我的心神澄澈。
    nbsp在山色鲜明青葱的环境之间,竹与柏尽显它们的自然本性。
    nbsp竹柏细弱的叶子承载着霜雪,盛开的花朵流溢着润泽。
    nbsp官位爵禄并非可以长久把玩之物,其背后伴随着个人好恶的变化而让人屈伸不由己。
    nbsp一旦系上印绶踏入官场,就会被诸多事务所缠绕牵制,即便弹冠准备出仕,看似摆脱尘世,实则陷入另一种束缚。
    nbsp柳下惠、少连那种为人处世的方式,并非我所认同的屈身之道;伯夷、叔齐在首阳山采薇而食、不食周粟的做法,也不是我所理解的nbsp“仁”。
    nbsp让我们一起审视自己内心的志向,在逍遥自在之中选择美好的时光。
    喜欢。

第117章 左思《招隐诗?其二》[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