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诗词一万首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4章 张协《杂诗?其三》[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enxinge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nbsp解析:“寒花”指在寒凉秋季开放的花朵,它们绽放出金黄的色彩,为秋天增添了一抹亮色。“秋草”虽然处于秋季,但依然蕴含着绿色的生机,“滋”字强调了秋草中蕴含的水分和生命力。此句描绘出秋天里,寒花与秋草各自展现出的独特姿态,表明秋天并非完全是一片萧索凋零之景,仍有生命在顽强地展现着活力,在对比中体现出生命在秋季的坚韧与延续,给人以希望和慰藉。
    nbsp4.nbsp闲居玩万物,离群恋所思。
    nbspnbsp解析:前半句“闲居玩万物”描绘出诗人悠闲地居住,悠然自得地赏玩着世间万物的状态,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关注。然而,后半句“离群恋所思”笔锋一转,点明诗人虽身处闲居赏景的情境,但因与友人或同伴分离,内心不禁思念起所牵挂的人。这一句由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过渡到内心情感的抒发,自然流畅,将诗人在闲适中隐藏的孤独与对友人的眷恋之情展现出来,使诗歌的情感更加丰富多元。
    nbsp5.nbsp案无萧氏牍,庭无贡公綦。
    nbspnbsp解析:这里运用了两个典故。“萧氏牍”指萧育与朱博的故事,萧育与朱博为好友,萧育经常写信给朱博,“牍”指书信。“贡公綦”源于贡禹与王吉的典故,贡禹与王吉友善,王吉做官,贡禹弹冠相庆,“綦”本指鞋上的带子,这里代指足迹。此句意思是诗人的书案上没有像萧育写给朱博那样的友人书信,庭院中也没有如贡禹拜访王吉时留下的足迹。通过这两个典故,形象地表达出诗人远离社交,与友人疏离,身边缺少友人往来交流的状态,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独感。
    nbsp6.nbsp高尚遗王侯,道积自成基。
    nbspnbsp解析:“高尚”体现诗人追求高尚的品德和精神境界,“遗王侯”表明诗人将王侯权贵等世俗的功名利禄置于身后,不屑于攀附权贵,追求世俗的荣华富贵。“道积”指通过不断积累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学识,“自成基”意味着以此来奠定自己人生的基础。此句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以追求高尚品德为目标,坚信通过自身内在修养的积累能够实现人生价值,展现出诗人独特的处世哲学和对精神境界的执着追求。
    nbsp7.nbsp至人不婴物,余风足染时。
    nbspnbsp解析:“至人”是道家所推崇的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不婴物”指不被外物所羁绊、束缚,不为世俗的功名利禄、物质欲望等所累,能够保持内心的纯净与自由。“余风”指至人的高尚风范、道德影响,“染时”表示能够感化、影响当时的社会风气。诗人认为像至人这样的高尚之人,其不为外物所扰的风范足以对当时的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表达出诗人对这种高尚境界的向往与推崇,同时也希望这种高尚的精神能够在社会中得以传播,提升社会的精神风貌。
    nbsp……
    nbsp句译:
    nbsp1.nbsp金风扇素节,丹霞启阴期。
    nbspnbsp翻译:秋风轻轻吹拂,开启了这素淡的秋季,绚丽的晚霞出现,预示着夜晚即将来临。
    nbsp2.nbsp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
    nbspnbsp翻译:翻腾的云朵如同涌动的烟雾,细密的雨丝好像散开的丝线。
    nbsp3.nbsp寒花发黄采,秋草含绿滋。
    nbspnbsp翻译:寒秋中开放的花朵绽放出金黄的色彩,秋天的草儿仍蕴含着绿色的生机。
    nbsp4.nbsp闲居玩万物,离群恋所思。
    nbspnbsp翻译:我闲适地居住,赏玩着世间万物,却因远离众人而思念着心中所牵挂的人。
    nbsp5.nbsp案无萧氏牍,庭无贡公綦。
    nbspnbsp翻译:书案上没有像萧育给朱博那样的友人书信,庭院中也没有如贡禹来访时留下的足迹。
    nbsp6.nbsp高尚遗王侯,道积自成基。
    nbspnbsp翻译:我追求高尚的品德,将王侯权贵抛在脑后,通过积累自身的道德修养来奠定人生的基础。
    nbsp7.nbsp至人不婴物,余风足染时。
    nbspnbsp翻译:道德修养极高的人不被外物所羁绊,他们的高尚风范足以感化影响当时的社会风气。
    nbsp……
    nbsp全译:
    nbsp秋风轻拂,开启了这素净的秋季时光,天边绚丽的晚霞,拉开了夜幕降临的序幕。
    nbsp翻腾涌动的云朵,好似滚滚涌起的浓烟,细密的雨丝,仿若随意飘散的丝线。
    nbsp寒秋时节的花朵,绽放出金黄的色泽,秋天的草丛,依旧蕴含着绿意与生机。
    nbsp我悠然闲居,赏玩着世间万物,然而远离亲友,心中不禁眷恋起思念的人。
    nbsp如今,书案上不见友人如萧育给朱博那般的书信,庭院里也没有贡禹来访王吉时留下的足迹。
    nbsp我崇尚高尚的品格,不屑攀附王侯权贵,通过不断积累道德修养,以此作为人生的根基。
    nbsp道德修养达到极致的至人,不会被外物所牵累,他们遗留的风范,足以感化影响当世之人。
    喜欢。

第164章 张协《杂诗?其三》[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