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诗词一万首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0章 石崇《王明君辞》[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enxinge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p9.nbsp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
    nbspnbsp解析:面对在匈奴的痛苦生活,昭君产生了结束生命的念头,但她深知自杀并非易事。一方面,可能出于对生命本能的留恋,另一方面,也许是受到某些因素的限制。最终,她只能选择默默忍受,苟且偷生。此句深刻地展现出昭君在极端痛苦下的无奈挣扎,她在生死之间徘徊,却最终被迫选择了痛苦地活下去,让读者感受到她内心的煎熬。
    nbsp10.nbsp苟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
    nbspnbsp解析:即使选择了苟且偷生,昭君的生活也毫无乐趣可言。“何聊”直接表达出她对这种生存状态的极度厌倦。长期积累的思乡之情以及对在匈奴所遭受痛苦的愤懑,常常充满她的内心。“积思”强调思乡之情的日积月累,“愤盈”突出愤懑情绪的强烈程度,生动地刻画了昭君在痛苦生活中内心的愤懑与无奈,进一步强化了她悲惨的境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11.nbsp愿假飞鸿翼,弃之以遐征。
    nbspnbsp解析:在极度痛苦和无奈之下,昭君心生幻想,希望能借助飞鸿的翅膀,离开这痛苦的境地,远走高飞。“愿假”表明这只是她的一种美好愿望,“遐征”体现出她渴望远离匈奴,回到家乡或去往一个没有痛苦的地方。此句将昭君对摆脱困境的渴望以浪漫的想象方式表达出来,更衬托出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悲惨。
    nbsp12.nbsp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
    nbspnbsp解析:然而,飞鸿并没有理会她的愿望,没有给予她帮助。“不我顾”形象地表现出她的愿望落空。她只能独自伫立在那里,内心惶恐不安。“屏营”一词,准确地描绘出她此时孤独、无助且惶恐的状态,将她在现实面前的无奈和痛苦推向了高潮,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她的绝望。
    nbsp13.nbsp昔为匣中玉,今为粪上英。
    nbspnbsp解析:此句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昭君将自己过去在汉朝时比作“匣中玉”,象征着她原本的高贵、纯洁和珍贵,就像收藏在匣子里的美玉一样。而如今在匈奴的生活,却如同“粪上英”,即粪土上的花朵,美丽却无奈地处于污秽的环境中,变得卑微、悲惨。这种强烈的对比,生动地展现出她命运的巨大落差,深刻地表达出她对自己命运的悲哀与无奈。
    nbsp14.nbsp朝华不足欢,甘与秋草并。
    nbspnbsp解析:“朝华”代表早晨盛开的花朵,寓意着美好的时光或青春年华。昭君觉得即使曾经有过如朝华般美好的时光,现在也不值得欢喜,因为她的命运已经改变。她宁愿像秋天的草一样,与衰败、凄凉相伴。此句进一步强化了她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现实生活的绝望,曾经的美好已无法弥补如今的痛苦,她对未来已不再抱有希望,体现出她内心的极度哀伤。
    nbsp15.nbsp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
    nbspnbsp解析:最后,昭君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后世之人,远嫁是一件让人难以承受的事情。此句直接点明主题,将自己在远嫁过程中所经历的痛苦、无奈、孤独等复杂情感传达给后人,引发读者对远嫁这一行为以及古代女性悲惨命运的深刻思考,使全诗的情感得到升华,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
    nbsp……
    nbsp句译:
    nbsp序
    nbsp1.nbsp王明君者,本是王昭君,以触文帝讳,改焉。
    nbsp王明君,原本是王昭君,因为触犯了晋文帝司马昭的名讳,所以改名。
    nbsp2.nbsp匈奴盛,请婚于汉,元帝以后宫良家子昭君配焉。
    nbsp匈奴势力强盛,向汉朝请求联姻,汉元帝把后宫中出身清白的良家女子王昭君许配给匈奴。
    nbsp3.nbsp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尔也。
    nbsp从前公主远嫁乌孙,让人在马上弹奏琵琶来演奏音乐,以慰藉她在路途中的思乡之情,送王昭君出塞,想必也一定是这样。
    nbsp4.nbsp其造新曲,多哀怨之声,故叙之于纸云尔。
    nbsp当时创作的新曲子,大多是哀怨的曲调,所以我把这些写下来记录在纸上。
    nbsp辞
    nbsp1.nbsp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nbsp我本是汉朝的女子,却即将远嫁至匈奴单于的王庭。
    nbsp2.nbsp辞诀未及终,前驱已抗旌。
    nbsp与亲人的告别之辞还没说完,前面开道的队伍已举起旗帜催促出发。
    nbsp3.nbsp仆御涕流离,辕马悲且鸣。
    nbsp驾车的仆人和车夫泪流满面,拉车的辕马也悲哀嘶鸣。
    nbsp4.nbsp哀郁伤五内,泣泪沾朱缨。
    nbsp哀伤郁闷刺痛着我的五脏六腑,泪水流淌沾湿了红色的帽带。
    nbsp5.nbsp行行日已远,遂造匈奴城。
    nbsp一程又一程,日子一天天过去,我离家乡越来越远,最终来到了匈奴的城池。
    nbsp6.nbsp延我于穹庐,加我阏氏名。
    nbsp他们把我迎进匈奴的帐篷,并赐予我“阏氏”的名号。
    nbsp7.nbsp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
    nbsp与我不同种族和习俗的生活让我难以适应,即使地位尊贵也并非荣耀。
    nbsp8.nbsp父子见凌辱,对之惭且惊。
    nbsp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习俗让我备受凌辱,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既羞愧又震惊。
    nbsp9.nbsp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
    nbsp自杀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能默默忍受,苟且偷生。
    nbsp10.nbsp苟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
    nbsp这样苟且活着又有什么乐趣呢,长久以来的思乡之情和愤懑常常充满内心。
    nbsp11.nbsp愿假飞鸿翼,弃之以遐征。
    nbsp我希望借助大雁的翅膀,离开这里远走高飞。
    nbsp12.nbsp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
    nbsp可是大雁不理会我,我只能独自伫立,内心惶恐不安。
    nbsp13.nbsp昔为匣中玉,今为粪上英。
    nbsp过去我如同匣中的美玉,如今却像粪土上的花朵。
    nbsp14.nbsp朝华不足欢,甘与秋草并。
    nbsp曾经美好的青春已不值得欢喜,我甘愿像秋天的草一样衰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15.nbsp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
    nbsp我要告诉后世的人,远嫁实在是让人难以承受。
    nbsp……
    nbsp全译:
    nbsp序
    nbsp王明君,原本就是王昭君,因触犯晋文帝司马昭的名讳,故而将其名改为王明君。当时匈奴势力强盛,向汉朝请求联姻,汉元帝便把后宫中出身清白的良家女子王昭君许配给匈奴。从前,公主远嫁乌孙时,让人在马上弹奏琵琶以作乐,来慰藉她路途上的思乡之情。想来送王明君出塞时,也必定是如此。当时为此创作的新曲,大多充满哀怨之声,所以我将这些写下来记录在纸上。
    nbsp辞
    nbsp我本是汉朝的女子,却即将远嫁去匈奴单于的王庭。与亲人的告别之语还没说完,前面开道的队伍已高高举起旗帜,催促出发。
    nbsp驾车的仆人和车夫都泪流满面,拉车的辕马也悲哀地嘶鸣。哀伤郁闷的情绪深深刺痛我的五脏六腑,泪水不断流淌,沾湿了红色的帽带。
    nbsp一程又一程,日子一天天过去,我离家乡越来越远,最终来到了匈奴的城池。他们把我迎进匈奴的帐篷,并赐予我“阏氏”的名号。
    nbsp与我不同种族和习俗的生活让我难以安心,即便地位尊贵,我也不觉得荣耀。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习俗,实在让我备受凌辱,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既羞愧又震惊。
    nbsp自杀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无奈之下,我只能默默忍受,苟且偷生。然而这样苟且地活着又有什么乐趣呢?长久以来的思乡之情和愤懑,常常填满我的内心。
    nbsp我希望能借助大雁的翅膀,离开这痛苦之地远走高飞。可是大雁根本不理会我,我只能独自伫立,内心惶恐不安。
    nbsp过去我如同匣中的美玉般珍贵,如今却似粪土上的花朵般卑微。曾经美好的青春已不值得欢喜,我甘愿像秋天的草一样,走向衰败。
    nbsp我要把这些经历告诉后世之人,远嫁实在是让人难以承受啊!
    喜欢。

第240章 石崇《王明君辞》[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