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诗词一万首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6章 枣据《表志赋》[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enxinge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怀玉”指怀揣美玉,在古代文化中,美玉常象征着美好的品德、卓越的才能或高尚的情操表示于是、就。“商歌”是一种悲凉的歌曲,据记载,春秋时期宁戚曾唱商歌以引起齐桓公的注意,最终得到重用。“弗顾”即不顾,不在意他人的看法。
    nbspnbsp整体理解:诗人表明自己虽然身着粗布衣服,过着简朴的生活,但内心却如同怀揣美玉一般,有着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华。他即便唱着如宁戚般渴望被赏识的商歌,却并不刻意去迎合他人、寻求关注。此句体现了诗人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品格,他注重自身内在的修养,不以外在的名利和他人的眼光来衡量自己,保持着一种淡泊名利、孤高自守的心境。
    nbsp4.nbsp嗟我怀而不遇,徒郁愤而独悲。
    nbspnbsp字词解析:“嗟”为感叹词,表达深深的叹息,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感慨在这里指诗人所怀抱的才华、志向。“不遇”表示没有遇到赏识自己的人或合适的机遇,即怀才不遇意为白白地、仅仅。“郁愤”指郁闷、愤懑的情绪,体现了诗人内心因志向无法实现而积聚的不满。“独悲”强调独自悲伤,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nbsp整体理解:诗人不禁发出深深的叹息,感慨自己虽胸怀才华与志向,却始终没有遇到能够赏识自己、让自己施展抱负的机会。这种怀才不遇的境遇,让他只能白白地在心中积聚郁闷和愤懑,独自一人默默承受悲伤。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将前文所蕴含的情绪进一步激化,使读者深刻感受到诗人壮志难酬的孤独与悲愤,与前文的宁静淡泊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nbsp5.nbsp托绝轨于前列,结深志于后章。
    nbspnbsp字词解析:“托”有寄托之意。“绝轨”指卓越的行迹、高远的境界或超凡脱俗的追求。“前列”指前文,即前面所描述的内容在这里可理解为凝结、坚定。“深志”指深刻、远大的志向。“后章”既可以指诗歌后面的篇章,也可引申为未来的生活或行动。
    nbspnbsp整体理解:诗人在前文通过对自己生活方式、志趣追求的描述,寄托了自己对高远境界的向往。而在此处,诗人坚定地表明,无论前方遭遇何种困境,都将在未来的生活(或后续的创作)中,始终坚守自己深刻而远大的志向。此句起到了升华主题的作用,尽管诗人面临怀才不遇的挫折,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反而更加坚定了追求的决心,展现出诗人坚韧不拔、执着追求理想的高尚品质。
    nbsp……
    nbsp句译:
    nbsp1.nbsp伊阳春之令月,怀兰心而怡养。
    nbsp在这温暖春天的美好月份里,我怀着如兰花般高洁的心性怡然自乐、修养身心。
    nbsp2.nbsp讲艺于农隙,耦耕乎箕岭之阳。
    nbsp在农事闲暇的时候讲习技艺学问,在箕山的南面与他人一起耕种。
    nbsp3.nbsp身被褐而怀玉,遂商歌而弗顾。
    nbsp我身着粗布衣衫,却怀揣着如美玉般的才华与品德,即便吟唱着悲凉的商歌,也不在意他人是否关注。
    nbsp4.nbsp嗟我怀而不遇,徒郁愤而独悲。
    nbsp唉,我虽胸怀才华与志向,却没有遇到赏识我的人,只能白白地在郁闷愤懑中独自悲伤。
    nbsp5.nbsp托绝轨于前列,结深志于后章。
    nbsp我在前文寄托了超凡脱俗的追求,也将在未来坚定地坚守这远大的志向。
    nbsp……
    nbsp全译:
    nbsp在阳春这美好的时节,我怀着如兰花般的心境,悠然地修养身心。
    nbsp农闲之时,我便研习技艺学问;又会在箕山的南面,与他人一同耕种劳作。
    nbsp我虽身着粗布麻衣,内心却怀揣着美玉般的才德。即便像宁戚那样唱起悲凉的商歌,也无意去迎合他人的关注。
    nbsp可叹啊,我空有满怀才志,却无人赏识,只能徒自郁闷愤懑,独自哀伤。
    nbsp我在前文已寄托了高远的志趣,今后也定将坚守这深深的志向,永不更改。
    喜欢。

第246章 枣据《表志赋》[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