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谢惠连《雪赋》[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enxinge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感慨。“君宁见阶上之白雪”,问对方是否看到台阶上的白雪,“岂鲜耀于阳春”意思是白雪怎能在温暖的春天依然保持鲜耀。此句借白雪在春天难以长久鲜耀,暗喻美好时光易逝,青春容颜、欢乐相聚等美好事物如同白雪般难以长久留存,进一步深化了对时光流逝、美好不再的伤感情绪,以形象的比喻收束邹阳的歌,给人以深刻的感情与感慨。
nbsp58.nbsp歌卒。王乃寻绎吟玩,抚览扼腕。
nbsp解析:邹阳的歌唱完后,“王乃寻绎吟玩”,梁王开始反复琢磨、吟诵品味,表明梁王沉浸在邹阳的歌中,对其内容十分欣赏。“抚览扼腕”,梁王一边抚看歌辞,一边激动得扼腕,通过动作描写,生动表现出梁王被歌中情感深深触动,侧面反映出邹阳之歌的感染力与艺术魅力。
nbsp59.nbsp顾谓枚叔,起而为乱,乱曰:
nbsp解析:梁王回头对枚叔(枚乘)说,让他起身作nbsp“乱nbsp是古代辞赋篇末总结全篇要旨的一段文字。此处梁王要求枚乘作nbsp“乱”,为文章最后升华主题做准备,引出枚乘对前文内容进行总结与深化的表述。
nbsp60.nbsp白羽虽白,质以轻兮,白玉虽白,空守贞兮。
nbsp解析:枚乘以白羽和白玉与雪对比。“白羽虽白,质以轻兮”,白色羽毛虽然洁白,但质地轻薄,暗指其徒有洁白外表却缺乏厚重内涵。“白玉虽白,空守贞兮”,白玉虽然洁白,却只能白白地坚守自身的坚贞。通过这种对比,为下文突出雪的特质做铺垫,暗示白羽和白玉虽白,但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
nbsp61.nbsp未若兹雪,因时兴灭。
nbsp解析:“未若兹雪”nbsp表明雪与白羽、白玉不同,“因时兴灭”nbsp指出雪顺应时节而生灭,体现出雪能够顺应自然规律,不刻意执着,与前文白羽、白玉形成鲜明对比,突出雪独特的品质,暗示一种顺应时势的人生态度。
nbsp62.nbsp玄阴凝不昧其洁,太阳曜不固其节。
nbsp解析:在寒冬阴气凝聚时,雪不会隐藏它的洁白;当太阳照耀时,雪也不会固执地坚守自己的形态。此句进一步阐述雪的特质,说明雪无论是在寒冷凝结还是在暖阳照射时,都能顺应环境变化,既保持自身高洁品质又不僵化,体现出一种通达、超脱的特性,借雪来表达对顺应自然、不拘泥于固有状态的赞赏。
nbsp63.nbsp节岂我名,洁岂我贞。
nbsp解析:“节”并非是我刻意追求的声名,“洁”也并非是我有意坚守的贞操。此句以雪的口吻,进一步强调雪的自然随性,它的节与洁并非是为了博取名声和坚守某种刻意的贞操,而是自然而然的呈现,突出雪顺应自然、不慕虚名、不拘于形式的品质。
nbsp64.nbsp凭云升降,从风飘零。
nbsp解析:雪凭借着云气上升下降,随着风四处飘零。生动描绘出雪在自然中自由自在、随遇而安的状态,进一步诠释雪顺应自然的特性,展现出一种无拘无束、顺应外界变化的生存姿态,强化对雪超脱品质的刻画。
nbsp65.nbsp值物赋象,任地班形。
nbsp解析:雪遇到不同的物体就赋予其不同的形象,根据不同的地势呈现出各异的形态。此句继续阐述雪的特性,突出雪能够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展现出雪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再次强调雪顺应自然、不拘一格的特点,深化文章主题。
nbsp66.nbsp素因遇立,污随染成。
nbsp解析:雪的洁白因为环境际遇而形成,也会随着环境的污染而改变。这里既体现雪受外界影响的一面,也暗示雪并不刻意抗拒或执着于某种状态,而是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应对外界变化,进一步强调雪顺应自然、不刻意坚守不变的特质,从不同角度丰富对雪品质的描写。
nbsp67.nbsp纵心皓然,何虑何营?
nbsp解析:雪放纵心意,保持着天然的纯净,又有什么可忧虑,又何必有所谋求呢?此句总结前文对雪特质的描述,升华雪的形象,将雪拟人化,借雪表达出一种超脱豁达、顺其自然、不为世俗忧虑和追求所累的人生态度,点明文章主旨,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nbsp……
nbsp句译:
nbsp1.nbsp岁将暮,时既昏。
nbspnbsp翻译:一年将要结束,此时天色已经昏沉。
nbsp2.nbsp寒风积,愁云繁。
nbspnbsp翻译:寒风不断积聚,浓重的愁云密布天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3.nbsp梁王不悦,游于兔园。
nbspnbsp翻译:梁王心情不舒畅,前往兔园游玩。
nbsp4.nbsp乃置旨酒,命宾友。
nbspnbsp翻译:于是准备了美酒,召集宾朋好友。
nbsp5.nbsp召邹生,延枚叟。
nbspnbsp翻译:召见邹阳,邀请枚乘。
nbsp6.nbsp相如末至,居客之右。
nbspnbsp翻译:司马相如最后到来,被安排坐在宾客中最尊贵的位置。
nbsp7.nbsp俄而微霰零,密雪下。
nbspnbsp翻译:不久,小雪粒纷纷飘落,紧接着大雪漫天而下。
nbsp8.nbsp王乃歌北风于卫诗,咏南山于周雅。
nbspnbsp翻译:梁王于是唱起《诗经·邶风》中关于北风的诗句,吟诵《诗经·小雅》里描写南山的篇章。
nbsp9.nbsp授简于司马大夫,曰:“抽子秘思,骋子妍辞,侔色揣称,为寡人赋之。”
nbspnbsp翻译:梁王把竹简交给司马相如,说:“施展你深邃的才思,运用你美妙的文辞,贴切地描绘雪的颜色与形态,为我作一篇赋。”
nbsp10.nbsp相如于是避席而起,逡巡而揖。
nbspnbsp翻译:司马相如于是离开坐席站起来,一边后退一边作揖。
nbsp11.nbsp曰:臣闻雪宫建于东国,雪山峙于西域。
nbspnbsp翻译:(司马相如)说:我听闻在东方建有雪宫,西方有雪山耸立。
nbsp12.nbsp岐昌发咏于来思,姬满申歌于《黄竹》。
nbspnbsp翻译:周文王姬昌在诗句中抒发了对雪‘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感慨,周穆王姬满在《黄竹歌》里也咏唱过雪。
nbsp13.nbsp《曹风》以麻衣比色,楚谣以幽兰俪曲。
nbspnbsp翻译:《诗经·曹风》用麻衣来比喻雪的洁白,楚国的歌谣将雪与幽兰相匹配入曲。
nbsp14.nbsp盈尺则呈瑞于丰年,袤丈则表沴于阴德。
nbspnbsp翻译:雪厚达一尺预示着丰年的祥瑞;若雪深达一丈,则显示阴气过盛可能带来灾祸。
nbsp15.nbsp雪之时义远矣哉!请言其始。
nbspnbsp翻译:雪所蕴含的时节意义真是深远啊!请让我说说它的起始。
nbsp16.nbsp若乃玄律穷,严气升。
nbspnbsp翻译:当冬季的节气将尽,严寒之气上升。
nbsp17.nbsp焦溪涸,汤谷凝。
nbspnbsp翻译:焦溪的水干涸了,汤谷的水也凝结起来。
nbsp18.nbsp火井灭,温泉冰。
nbspnbsp翻译:火井熄灭,温泉结冰。
nbsp19.nbsp沸潭无涌,炎风不兴。
nbspnbsp翻译:沸腾的水潭不再喷涌,炎热的风也不再兴起。
nbsp20.nbsp北户墐扉,裸壤垂缯。
nbspnbsp翻译:北方的人家用泥涂抹门来御寒,南方裸身的少数民族地区也垂下丝织品来保暖。
nbsp21.nbsp于是河海生云,朔漠飞沙。
nbspnbsp翻译:在这种情况下,河海之上生成阴云,北方沙漠飞沙弥漫。
nbsp22.nbsp连氛累霭,揜日韬霞。
nbspnbsp翻译:云雾层层累积,遮蔽了太阳和霞光。
nbsp23.nbsp霰淅沥而先集,雪纷糅而遂多。
nbspnbsp翻译:小雪粒淅淅沥沥地先飘落聚集,随后大雪纷纷扬扬越下越多。
nbsp24.nbsp其为状也,散漫交错,氛氲萧索。
nbspnbsp翻译:雪的形态,飘散纵横交错,弥漫着萧瑟的气息。
nbsp25.nbsp蔼蔼浮浮,瀌瀌弈弈。
nbspnbsp翻译:雪纷纷扬扬,层层叠叠,密集盛大。
nbsp26.nbsp联翩飞洒,徘徊委积。
nbspnbsp翻译:雪花连续不断地飞扬洒落,在空中盘旋后堆积起来。
nbsp27.nbsp始缘甍而冒栋,终开帘而入隙。
nbspnbsp翻译:开始时雪花沿着屋脊覆盖房屋,最后穿过帘子飘进缝隙。
nbsp28.nbsp初便娟于墀庑,末萦盈于帷席。
nbspnbsp翻译:起初雪花轻盈优美地落在台阶和廊屋上,最后萦绕在帷幕和坐席之上。
nbsp29.nbsp既因方而为圭,亦遇圆而成璧。
nbspnbsp翻译:雪落在方形的物体上就像玉圭,碰到圆形的东西便成为玉璧。
nbsp30.nbsp眄隰则万顷同缟,瞻山则千岩俱白。
nbspnbsp翻译:放眼低地,万顷之地如同披上白色绢帛;眺望山峦,所有岩石都一片洁白。
nbsp31.nbsp于是台如重璧,逵似连璐。
nbspnbsp翻译:于是亭台像层层叠叠的玉璧,道路好似相连的美玉。
nbsp32.nbsp庭列瑶阶,林挺琼树。
nbspnbsp翻译:庭院里排列着如玉的台阶,树林中挺立着似琼玉的树木。
nbsp33.nbsp皓鹤夺鲜,白鹇失素。
nbspnbsp翻译:洁白的仙鹤在雪的映衬下失去鲜艳之色,白色的鹇鸟也显得不再素净。
nbsp34.nbsp纨袖惭冶,玉颜掩姱。
nbspnbsp翻译:穿着白绢衣袖的美人因雪的洁白而自惭形秽,美丽的容颜在雪的映照下也显得逊色。
nbsp35.nbsp若乃积素未亏,白日朝鲜。
nbspnbsp翻译:如果积雪尚未消融,在朝阳的照耀下。
nbsp36.nbsp烂兮若烛龙衔耀照昆山。
nbspnbsp翻译:雪光灿烂,就像烛龙衔着光芒照耀昆仑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37.nbsp尔其流滴垂冰,缘溜承隅。
nbspnbsp翻译:至于雪融化后流淌形成的水滴,沿着屋檐流下,在屋角凝结成冰。
nbsp38.nbsp粲兮若冯夷剖蚌列明珠。
nbspnbsp翻译:这些冰柱晶莹闪亮,就像河神冯夷剖开蚌壳排列出的明珠。
nbsp39.nbsp至夫缤纷繁骛之貌,皓皔曒洁之仪。
nbspnbsp翻译:说到雪花纷纷扬扬、繁多奔涌的样子,以及洁白明亮的仪态。
nbsp40.nbsp回散萦积之势,飞聚凝曜之奇。
nbspnbsp翻译:雪花回旋飘散、萦绕堆积的态势,飞舞聚集、凝结闪耀的奇妙景象。
nbsp41.nbsp固展转而无穷,嗟难得而备知。
nbspnbsp翻译:雪的变化确实千回百转、无穷无尽,可惜很难全部详尽了解。
nbsp42.nbsp若乃申娱玩之无已,夜幽静而多怀。
nbspnbsp翻译:如果赏雪的娱乐游玩一直持续不停,到了夜晚,幽静的氛围引发人诸多思绪。
nbsp43.nbsp风触楹而转响,月承幌而通晖。
nbspnbsp翻译:风吹过楹柱,发出回环的声响,月光透过窗帘洒下光辉。
nbsp44.nbsp酌湘吴之醇酎,御狐貉之兼衣。
nbspnbsp翻译:品尝着湘吴之地的美酒,穿着狐貉皮制成的厚衣服。
nbsp45.nbsp对庭鹍之双舞,瞻云雁之孤飞。
nbspnbsp翻译:看着庭院中鹍鸟成双起舞,仰望云中大雁孤独飞翔。
nbsp46.nbsp践霜雪之交积,怜枝叶之相违。
nbspnbsp翻译:脚踏着霜雪交积的地面,怜惜树枝与树叶已经分离。
nbsp47.nbsp驰遥思于千里,愿接手而同归。
nbspnbsp翻译:思绪飞驰到千里之外,希望能与远方之人携手一同归来。
nbsp48.nbsp邹阳闻之,懑然心服。
nbspnbsp翻译:邹阳听了(司马相如的赋),心中十分佩服。
nbsp49.nbsp有怀妍唱,敬接末曲。
nbspnbsp翻译:邹阳心怀美好的吟唱,恭敬地接续司马相如的赋作。
nbsp50.nbsp于是乃作而赋积雪之歌,歌曰:
nbspnbsp翻译:于是邹阳起身创作并吟唱积雪之歌,歌中唱道:
nbsp51.nbsp携佳人兮披重幄,援绮衾兮坐芳褥。
nbspnbsp翻译:与佳人携手,掀开厚厚的帷幕,拿着华丽的被子,坐在芬芳的褥垫上。
nbsp52.nbsp燎熏炉兮炳明烛,酌桂酒兮扬清曲。
nbspnbsp翻译:点燃熏炉,点亮明亮的蜡烛,斟上桂酒,奏响清越的乐曲。
nbsp53.nbsp又续写而为白雪之歌,歌曰:
nbspnbsp翻译:接着又继续创作并吟唱白雪之歌,歌中唱道:
nbsp54.nbsp曲既扬兮酒既陈,朱颜酡兮思自亲。
nbspnbsp翻译:乐曲已经奏响,美酒已经陈列,人们喝得脸红,思念起亲近之人。
nbsp55.nbsp愿低帷以昵枕,念解佩而褫绅。
nbspnbsp翻译:希望放下帷帐亲昵地共枕而眠,想着解下玉佩、脱下绅带(尽情放松)。
nbsp56.nbsp怨年岁之易暮,伤后会之无因。
nbspnbsp翻译:埋怨岁月轻易地就到了年末,感伤日后再相聚却没有缘由。
nbsp57.nbsp君宁见阶上之白雪,岂鲜耀于阳春。
nbspnbsp翻译:您难道没看到台阶上的白雪,它怎能在阳春时节依然保持鲜耀。
nbsp58.nbsp歌卒。王乃寻绎吟玩,抚览扼腕。
nbspnbsp翻译:歌唱完了。梁王于是反复琢磨、吟诵品味,一边抚看歌辞,一边激动得扼腕。
nbsp59.nbsp顾谓枚叔,起而为乱,乱曰:
nbspnbsp翻译:梁王回头对枚乘说,起身作nbsp“乱”,(枚乘作的)“乱”nbsp说道:
nbsp60.nbsp白羽虽白,质以轻兮,白玉虽白,空守贞兮。
nbspnbsp翻译:白色羽毛虽然洁白,但质地轻薄啊,白玉虽然洁白,却白白地坚守坚贞啊。
nbsp61.nbsp未若兹雪,因时兴灭。
nbspnbsp翻译:不如这雪,顺应时节而生灭。
nbsp62.nbsp玄阴凝不昧其洁,太阳曜不固其节。
nbspnbsp翻译:在寒冬阴气凝聚时,雪不隐藏它的洁白;当太阳照耀时,雪也不固执地坚守自己的形态。
nbsp63.nbsp节岂我名,洁岂我贞。
nbspnbsp翻译:节并非是我刻意追求的声名,洁也并非是我有意坚守的贞操。
nbsp64.nbsp凭云升降,从风飘零。
nbspnbsp翻译:雪凭借着云气上升下降,随着风四处飘零。
nbsp65.nbsp值物赋象,任地班形。
nbspnbsp翻译:雪遇到不同的物体就赋予其不同的形象,根据不同的地势呈现出各异的形态。
nbsp66.nbsp素因遇立,污随染成。
nbspnbsp翻译:雪的洁白因为环境际遇而形成,也会随着环境的污染而改变。
nbsp67.nbsp纵心皓然,何虑何营?
nbspnbsp翻译:雪放纵心意,保持着天然的纯净,又有什么可忧虑,又何必有所谋求呢?
nbsp……
nbsp全译:
nbsp已至年末,天色渐昏。寒风凛冽,愁云密布。梁王心情烦闷,前往兔园游赏。他备好美酒,邀请宾朋好友,召见邹阳,延请枚乘。司马相如最后到来,被安排坐在宾客中最尊贵的位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没过多久,小雪粒纷纷飘落,紧接着大雪漫天而下。梁王不禁唱起《诗经·邶风》中关于北风的诗句,又吟诵起《诗经·小雅》里描写南山的篇章。随后,他把竹简递给司马相如,说道:“施展你精妙的才思,挥洒你华丽的辞藻,贴切地描绘雪的色泽与形态,为我作一篇赋。”
nbsp司马相如赶忙离席起身,恭敬地后退作揖,说道:“臣听闻,东方建有雪宫,西方耸立着雪山。周文王姬昌曾在诗中感慨‘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周穆王姬满也在《黄竹歌》里咏唱过雪。《诗经·曹风》用麻衣比喻雪的洁白,楚国歌谣将雪与幽兰相匹配入曲。雪厚达一尺,预示着丰年祥瑞;若雪深达一丈,则显示阴气过盛,或许带来灾祸。雪所蕴含的时节意义,实在是深远啊!请允许臣讲讲雪的起源。
nbsp当冬季将尽,严寒之气升腾。焦溪干涸,汤谷凝结。火井熄灭,温泉结冰。沸潭不再喷涌,热风也不再兴起。北方人家用泥涂抹门来抵御严寒,南方裸身的少数民族地区也垂下丝织品来保暖。此时,河海之上阴云密布,北方沙漠飞沙漫天。云雾层层叠叠,遮蔽了太阳与霞光。小雪粒淅淅沥沥先飘落聚集,随后大雪纷纷扬扬越下越多。
nbsp雪的样子,散漫交错,弥漫着萧瑟的气息。纷纷扬扬,密集盛大。连续不断地飞扬洒落,在空中徘徊堆积。起初沿着屋脊覆盖房梁,最后穿过门帘飘进缝隙。开始轻盈优美地落在台阶与廊屋上,最后萦绕于帷幕和坐席之间。落在方形物体上就像玉圭,碰到圆形东西便成玉璧。俯瞰低地,万顷如同披上白色绢帛;眺望山峦,千岩一片洁白。于是,亭台如层层玉璧,道路似相连美玉。庭院中排列着瑶阶,树林里挺立着琼树。洁白的仙鹤在雪的映衬下失去鲜艳,白色的鹇鸟也显得不再素净。身着白绢衣袖的美人自惭形秽,美丽的容颜在雪的映照下也逊色几分。
nbsp若积雪尚未消融,在朝阳照耀下,灿烂得如同烛龙衔着光芒照亮昆仑山。至于雪融化后流淌成水滴,沿着屋檐流下,在屋角凝结成冰,灿烂得好像河神冯夷剖开蚌壳排列出的明珠。说到那缤纷繁多的姿态,洁白明亮的仪态,回旋散落、萦绕堆积的气势,飞舞聚合、凝结闪耀的奇观,实在是变化无穷,可惜难以详尽知晓。
nbsp倘若赏雪的兴致持续不减,到了幽静的夜晚,便会引发诸多思绪。风吹过楹柱,发出回环的声响,月光透过窗帘洒下光辉。品尝着湘吴之地的美酒,身着狐貉皮制成的厚衣。看着庭院中鹍鸟成双起舞,仰望云中大雁孤独飞翔。脚踏着霜雪交积的地面,怜惜树枝与树叶已然分离。思绪飘向千里之外,希望能与远方之人携手同归。
nbsp邹阳听了司马相如的赋,心中十分佩服。他心怀美好的吟唱,恭敬地接续这篇赋作,于是起身创作并吟唱《积雪之歌》:
nbsp“与佳人携手,掀开厚厚的帷幕,拿着华丽的被子,坐在芬芳的褥垫上。点燃熏炉,点亮明亮的蜡烛,斟上桂酒,奏响清越的乐曲。”
nbsp接着又创作并吟唱《白雪之歌》:
nbsp“乐曲奏响,美酒陈列,人们喝得脸红,思念起亲近之人。希望放下帷帐亲昵地共枕而眠,想着解下玉佩、脱下绅带尽情放松。埋怨岁月匆匆流逝,感伤日后相聚无缘。您难道没看到台阶上的白雪,它怎能在阳春时节依然保持鲜耀?”
nbsp歌唱完后,梁王反复琢磨、吟诵品味,一边抚看歌辞,一边激动得扼腕。他回头对枚乘说,起身作nbsp“乱”。枚乘作的nbsp“乱”nbsp说道:
nbsp“白羽虽洁白,质地却轻薄;白玉虽洁白,徒然守坚贞。都不如这雪,顺应时节而生灭。寒冬阴气凝聚,不隐藏它的洁白;太阳照耀之时,也不固执坚守形态。节并非我刻意追求的声名,洁也不是我有意坚守的贞操。凭借云气升降,随着风儿飘零。遇到物体便赋予其形象,根据地势呈现不同形态。洁白因际遇而成,污浊随环境改变。放纵心意,保持天然纯净,又有何忧虑,何必有所谋求?”
喜欢。
第308章 谢惠连《雪赋》[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