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诗词一万首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17章 谢惠连《豫章行》[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enxinge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豫章行
    nbsp谢惠连
    nbsp轩帆溯遥路,薄送瞰遐江。
    nbsp舟车理殊缅,密友将远乖。
    nbsp九里乐同润,二华念分崖。
    nbsp集欢岂今夕,别晨悲未来。
    nbsp谁谓情可书,尽言非尺素。
    nbsp……
    nbsp赏析:
    nbsp《豫章行》作为一首送别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真挚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友人分别时的复杂心境,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及对离别的感伤。
    nbsp一、主题内容
    nbsp1.nbsp离别场景描绘:开篇“轩帆溯遥路,薄送瞰遐江”,描绘出友人乘船沿遥远水路逆流而去,诗人在岸边俯瞰茫茫江水送行的场景。寥寥数语,勾勒出开阔且略带孤寂的画面,营造出离别的氛围,奠定全诗伤感基调,传达出对友人远行的不舍。
    nbsp2.nbsp感慨相聚离别:“舟车理殊缅,密友将远乖”,点明友人将因舟车行程的差异而踏上遥远且不同的道路,从此天各一方。“密友”一词强调两人情谊深厚,而“远乖”则突出离别的残酷,诗人在此感慨交通不便导致挚友分离,强化了离别的无奈与痛苦。
    nbsp3.nbsp往昔今朝对比:“九里乐同润,二华念分崖”,以“九里”与“二华”这两个地点,借指过去共同度过的欢乐时光和如今即将面临的分离。曾经一同享受滋润欢乐,如今却要分处不同山崖,天各一方。这种今昔对比,加深了诗人对往昔欢聚的怀念及对即将到来离别的悲痛。
    nbsp4.nbsp情感难以言说:“集欢岂今夕,别晨悲未来”,诗人意识到欢聚并非只在今日结束,而是从即将分别的这个清晨开始,未来漫长岁月都将沉浸在悲伤之中。此句从时间维度深化离别的悲伤,表明诗人对友人离去后的生活充满担忧与不舍。“谁谓情可书,尽言非尺素”,诗人发出感慨,认为深厚情谊难以用书信完整表达,即便写满书信,也无法倾诉尽内心复杂情感,进一步强调友情的深厚与离别的愁绪难以言表。
    nbsp二、艺术特色
    nbsp1.nbsp借景抒情:首句通过“轩帆溯遥路,薄送瞰遐江”的场景描写,以浩渺江水、远行孤帆营造出孤寂、惆怅氛围,让读者直观感受到诗人面对友人离别时的不舍与忧伤,使情感表达更具感染力。
    nbsp2.nbsp对比衬托:“九里乐同润,二华念分崖”运用对比手法,将往昔共同的欢乐与当下即将到来的分离进行对比,突出今昔差异,强化离别之悲。同时,“集欢岂今夕,别晨悲未来”将欢聚的短暂与未来离别的漫长相对比,进一步渲染悲伤情绪,使读者深切体会到诗人内心的痛苦。
    nbsp3.nbsp直抒胸臆与委婉含蓄结合:诗中既有“密友将远乖”“别晨悲未来”这样直接抒发对友人分离不舍与悲伤的语句,又有“谁谓情可书,尽言非尺素”这种委婉表达情感难以言说的句子。直抒胸臆让情感强烈迸发,委婉含蓄则使情感更具韵味,两者结合使诗歌情感表达丰富且细腻。
    nbsp……
    nbsp解析:
    nbsp1.nbsp轩帆溯遥路,薄送瞰遐江:
    nbspnbsp前句“轩帆溯遥路”,“轩帆”刻画了船的形态,“轩”或指船身高大轩昂,“帆”扬起则显出行之意,“溯”表明船逆水而行,可见行程艰难,“遥路”更强调路途漫长遥远,友人乘船艰难驶向远方。后句“薄送瞰遐江”,“薄送”体现诗人前来送别,“薄”字含不舍之情,“瞰遐江”描绘诗人俯瞰辽阔江水,江水既象征与友人将分隔的遥远距离,又烘托出诗人因友人离别而生的惆怅失落。两句合看,先描绘友人乘船远去之景,再写诗人岸边送别之情,以景衬情,营造出浓浓的离别氛围。
第317章 谢惠连《豫章行》[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