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王微《叙画》[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enxinge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 nbsp11.nbsp然后宫观舟车,器以类聚;犬马禽鱼,物以状分
nbspnbsp解析:在遵循上述创作原则后,对于宫殿、楼观、舟船、车辆等,根据它们的类别进行聚合描绘;对于狗、马、飞禽、游鱼等,按照它们的形状加以区分表现。这表明在绘画具体事物时,要把握事物的类别特征和形态差异,使画面中的各种物象各得其所,秩序井然,体现了绘画创作中对事物分类描绘和整体布局的要求。
nbsp12.nbsp此画之致也
nbspnbsp解析:总结前文,指出上述通过各种手法达到形神兼备、生动且有序地描绘事物的状态,就是绘画所应追求的境界和意趣所在,概括了绘画创作在技巧和审美表达上的目标。
nbsp13.nbsp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
nbspnbsp解析:当欣赏绘画作品时,看到画面中描绘的秋天云朵,能让人精神为之飞扬;面对描绘春天微风的画面,会使人思绪无比浩荡。这生动地描绘了优秀绘画作品所具有的强大感染力,能引发观者在精神层面的强烈共鸣和情感触动,强调了绘画在审美过程中带给人的精神享受,体现了绘画独特的审美价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14.nbsp虽有金石之乐,珪璋之琛,岂能仿佛之哉
nbspnbsp解析:即使是钟磬奏出的美妙音乐,珪璋那样珍贵的宝物,也无法与绘画所带来的这种审美体验相媲美。通过与音乐和宝物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了绘画在精神层面给予人的震撼与启发是独特且无可替代的,强化了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审美领域的重要地位。
nbsp15.nbsp披图按牒,效异《山海》,绿林扬风,白水激涧
nbspnbsp解析:展开图画,依照文字记载(来欣赏),其效果与《山海经》不同。画面中绿色的山林仿佛在风中摇曳,清澈的水流在山涧中激荡。这里再次强调绘画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它能以直观生动的视觉形象,营造出富有感染力的场景,给人带来身临其境之感,展现出绘画相较于文字记载在艺术表现上的独特魅力。
nbsp16.nbsp呜呼!岂独运诸指掌,亦以明神降之。此画之情也
nbspnbsp解析:感叹绘画创作不仅仅依靠手指技巧的运用,更需要画家神明(灵感、精神感悟)的降临。这就是绘画所蕴含的情感与精神所在。此句点明绘画创作是技巧与精神感悟的结合,强调了画家内心的精神活动在创作中的重要性,总结了绘画创作不仅要有外在技巧,更要有内在精神情感的注入,才能创作出富有感染力的作品,升华了对绘画本质的理解。
nbsp……
nbsp句译:
nbsp1.nbsp图画非止艺行,成当与《易》象同体
nbsp绘画不只是一种技艺行为,成功的画作应当与《易经》的卦象具有相同的本体意义。
nbsp2.nbsp而工篆隶者,自以书巧为高。欲其并辩藻绘,核其攸同
nbsp那些擅长篆书和隶书的人,往往认为书法技巧高超就是本事希望能对书画二者一同加以辨析,考察它们相通的地方。
nbsp3.nbsp夫言绘画者,竟求容势而已
nbsp说到绘画,人们竟然只是追求描绘外形和气势罢了。
nbsp4.nbsp且古人之作画也,非以案城域,辩方州,标镇阜,划浸流
nbsp况且古人作画,不是为了描绘城镇区域、分辨四方州郡、标记山岳位置、画出河流分布。
nbsp5.nbsp本乎形者融,灵而变动者心也
nbsp绘画源于对事物形态的融会贯通,灵动而能变化的是人的内心。
nbsp6.nbsp灵无所见,故所托不动;目有所极,故所见不周
nbsp当心灵无所感知时,所依托的事物就静止不动;眼睛所能看到的范围有限,所以看到的事物并不全面。
nbsp7.nbsp于是乎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以判躯之状,尽寸眸之明
nbsp于是,(画家)凭借一支笔,来模拟宇宙万物的形态;用有限的画面,来展现目力所及的世界。
nbsp8.nbsp曲以为嵩高,趣以为方丈,以反之画,齐乎太华,枉之点,表夫隆准
nbsp用曲折的线条来表现嵩山的高耸,用有情趣的描绘来呈现出海中方丈山,反转笔法来画,就如同华山一样巍峨,用弯曲的点,可以代表高挺的鼻梁。
nbsp9.nbsp眉额颊辅,若晏笑兮。孤岩郁秀,若吐云兮
nbsp(通过对)眉毛、额头、脸颊、嘴角(的描绘),(人物)就好像在和悦微笑。孤立的山岩郁郁葱葱、秀丽壮美,就好像在吞吐云雾。
nbsp10.nbsp横变纵化,故动生焉;前矩后方,而灵出焉
nbsp画面上纵横变化,生动的感觉就产生了;遵循一定的规矩,灵动的神韵就展现出来了。
nbsp11.nbsp然后宫观舟车,器以类聚;犬马禽鱼,物以状分
nbsp然后宫殿、楼观、舟船、车辆,因类别而聚合;狗、马、飞禽、游鱼,按形状而区分。
nbsp12.nbsp此画之致也
nbsp这就是绘画所达到的境界。
nbsp13.nbsp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
nbsp眺望秋天的云朵,精神为之飞扬;面对春天的微风,思绪无比浩荡。
nbsp14.nbsp虽有金石之乐,珪璋之琛,岂能仿佛之哉
nbsp即使有钟磬奏出的美妙音乐,珪璋那样珍贵的宝物,又怎能与这种感受相比拟呢!
nbsp15.nbsp披图按牒,效异《山海》,绿林扬风,白水激涧
nbsp展开图画,依照文字记载(来欣赏),其效果与《山海经》不同。(画面中)绿色的山林仿佛在风中摇曳,清澈的水流在山涧中激荡。
nbsp16.nbsp呜呼!岂独运诸指掌,亦以明神降之。此画之情也
nbsp啊!(绘画创作)难道仅仅依靠手指技巧的运用吗,更需要画家神明(灵感、精神感悟)的降临。这就是绘画所蕴含的情感与精神所在。
nbsp……
nbsp全译:
nbsp绘画并非只是一门技艺,出色的画作应与《易经》中的卦象有着同等的本质意义。那些擅长篆书、隶书的人,常常把书法技巧高超视为了不起的事。应当对书画两者一并辨析,考察它们的相通之处。
nbsp说到绘画,人们往往只求描绘出事物的外在形貌与气势。然而古人作画,并非为了描绘城镇区域、分辨四方州郡、标记山岳、画出河流。绘画源于对事物外形的融会领悟,而赋予其灵动变化的是人的内心。当心灵无所感悟时,所描绘的事物就显得呆板;人的目力有限,所以看到的事物并不周全。
nbsp于是,画家凭借一支笔,去模拟宇宙万物的形态;以有限的画面,来呈现目力所及的景象。用曲折的线条表现嵩山的高峻,以独特的意趣描绘方丈仙山,反转笔法绘制,能展现出华山般的雄伟,弯曲的点可以代表高挺的鼻梁。通过描绘眉额脸颊,让人物似在和悦微笑;画出孤岩的葱郁秀丽,使其仿若吞吐云雾。画面纵横变化,生动之感便油然而生;遵循一定的规矩,灵动的神韵就会呈现。
nbsp接着,宫殿、楼观、舟船、车辆等,按类别汇聚一处;狗、马、禽鸟、游鱼等,依形状加以区分。这便是绘画应达到的境界。
nbsp观赏画作中秋天的云朵,让人精神飞扬;看到描绘的春风,叫人思绪开阔。即便有钟磬奏出的美妙音乐,珪璋那样珍贵的宝物,又怎能与这种感受相媲美!展开画卷,对照文字记载,其效果与《山海经》截然不同。画面中,绿色山林似在风中摇曳,清澈水流在山涧中奔腾激荡。
nbsp唉!绘画创作岂能仅靠手指的技巧,更需灵感的降临。这就是绘画所蕴含的情感与精神啊。
喜欢。
第363章 王微《叙画》[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