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诗词一万首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13章 谢朓《怀故人诗》[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enxinge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怀故人诗
    nbsp谢朓
    nbsp芳洲有杜若,可以赠佳期。
    nbsp望望忽超远,何由见所思?
    nbsp行行未千里,山川已间之。
    nbsp离居方岁月,故人不在兹。
    nbsp清风动帘夜,孤月照窗时。
    nbsp安得同携手,酌酒赋新诗。
    nbsp……
    nbsp赏析:
    nbsp谢朓的《怀故人诗》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诗作,以细腻笔触抒发了对故人的深切怀念之情。
    nbsp一、开篇起兴,奠定情感基调
    nbsp“芳洲有杜若,可以赠佳期”,诗人以“芳洲杜若”起兴。在古代文化中,“杜若”是一种香草,常被用于寄托美好情感与赠别。诗人言及芳洲之上生长着杜若,本可在美好的时光赠予故人,然而却无法实现,这就为全诗奠定了思念却不得见的惆怅基调,引发读者对其与故人分离情境的好奇与关注。
    nbsp二、时空描绘,强化思念之切
    nbsp“望望忽超远,何由见所思?行行未千里,山川已间之”,诗人在此从空间角度着力渲染与故人的距离。极目远望,故人的身影已变得遥远,不知怎样才能见到思念之人。即便行程还未达千里,却已有山川间隔在彼此之间字强调距离变化之快,“已”字突出山川间隔的无奈,通过空间距离的刻画,强化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切,让人感受到那种咫尺天涯的痛苦。
    nbsp三、时间感慨,加深情感厚度
    nbsp“离居方岁月,故人不在兹”,诗人将笔触从空间延伸到时间。点明与故人分别已有一段时日,然而故人却不在身边。“方岁月”表明分别时间之久,在漫长岁月中,对故人的思念并未消散,反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深厚,进一步加深了诗歌情感的厚度,使读者更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人的眷恋。
    nbsp四、夜景烘托,渲染孤寂氛围
    nbsp“清风动帘夜,孤月照窗时”,此句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孤寂的夜景。在夜晚,清风轻轻吹动帘幕,一轮孤月静静照着窗户。“清风”“孤月”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常用来烘托孤独、寂寞的心境。这里通过夜景的烘托,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置于这样的情境之中,以景衬情,使思念之情更加深沉、浓郁,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人在孤独夜晚对故人的深深怀想。
    nbsp五、直抒胸臆,表达强烈愿望
    nbsp“安得同携手,酌酒赋新诗”,诗人在诗末直抒胸臆,表达出内心最强烈的愿望。“安得”二字,强烈地传达出对与故人重逢的渴望,希望能够与故人再次携手,一同饮酒,共同赋诗。这不仅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更是对未来重逢的热切期盼,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使读者深刻感受到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向往。
    nbsp六、艺术特色
    nbsp1.nbsp意象运用巧妙:诗中运用“杜若”“清风”“孤月”等意象,这些意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情感内涵,生动地烘托出诗人的情感,使诗歌充满了感染力与艺术张力。
    nbsp2.nbsp时空结合:从空间上的山川间隔,到时间上的岁月流逝,诗人巧妙地将时空交织,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了对故人的思念,使诗歌情感丰富而立体。
    nbsp3.nbsp情感真挚自然:诗人以平实的语言,从起兴到抒情,情感层层递进,自然流露,毫无雕琢之感,却能深深打动读者,引发人们对友情和离别的共鸣。
    nbsp……
    nbsp解析:
    nbsp1.nbsp芳洲有杜若,可以赠佳期
    nbspnbsp解析:“芳洲”指的是长有花草的水中陆地,“杜若”是一种香草,在古代文化里常被当作美好情感的寄托和赠礼。“佳期”可理解为美好的时光或与友人相聚的时刻。诗人开篇描绘在那长满花草的洲渚上生长着杜若,这本是可以在美好的相聚时刻赠予故人的礼物。此句运用比兴手法,借杜若这一意象,引出对故人的思念,为全诗奠定了一种因无法将美好赠予对方而生发的惆怅基调。
    nbsp2.nbsp望望忽超远,何由见所思
    nbspnbsp解析:“望望”表示不断地眺望,“忽超远”强调了

第413章 谢朓《怀故人诗》[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