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诗词一万首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21章 谢朓《临溪送别诗》[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enxinge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临溪送别诗
    nbsp谢朓
    nbsp怅望南浦时,徙倚北梁步。
    nbsp叶上凉风初,日隐轻霞暮。
    nbsp荒城迥易阴,秋溪广难渡。
    nbsp沫泣岂徒然,君子行多露。
    nbsp……
    nbsp赏析:
    nbsp《临溪送别诗》是谢朓笔下一篇深情的送别之作。诗人于溪边送别友人,借景抒情,细腻地传达出离别的不舍与担忧。
    nbsp一、开篇奠定怅惘基调
    nbsp“怅望南浦时,徙倚北梁步”,开篇点题,表明此乃送别场景。“怅望”一词直抒胸臆,将诗人内心的惆怅展现无遗,“南浦”在古典诗词中向来是送别的象征之地,点明地点的同时,强化了离别的氛围。“徙倚”描绘出诗人在“北梁”上徘徊不定的姿态,进一步体现其内心因友人即将离去而产生的不舍与纠结。这两句诗营造出一种怅惘、失落的情绪,为全诗奠定了哀伤的基调。
    nbsp二、颔联借景烘托离情
    nbsp“叶上凉风初,日隐轻霞暮”,诗人将目光转向自然景色。秋风乍起,轻拂树叶,带来丝丝凉意,暗示着季节的转换,也烘托出离别的凄凉氛围。夕阳西下,渐渐隐没于天边,只留下一抹淡淡的晚霞,暮霭沉沉。“日隐”与“暮”强调时间的流逝,此刻正值黄昏,这本就是让人容易心生感伤的时刻,而在送别之际,更添几分惆怅。诗人借景抒情,通过对秋凉与暮景的描写,将内心的离情别绪融入其中,使读者能深切感受到那份无奈与忧伤。
    nbsp三、颈联深化凄凉氛围
    nbsp“荒城迥易阴,秋溪广难渡”,视角从眼前的自然景色延伸至远方。“荒城”突出城池的荒凉,“迥”字表明其遥远,在秋日的氛围中,这座荒城显得愈发孤寂,给人一种阴沉压抑之感。“秋溪广”描绘出秋天溪水宽阔的景象,“难渡”不仅实写溪水因宽阔而难以渡过,更象征着友人此去路途的艰难险阻。这两句诗进一步渲染了凄凉、凝重的氛围,强化了诗人对友人前途的担忧之情。
    nbsp四、尾联直抒担忧之情
    nbsp“沫泣岂徒然,君子行多露”,“沫泣”直白地表达出诗人涕泪横流的状态,“岂徒然”表明这种哭泣并非无缘无故。“君子行多露”化用《诗经·召南·行露》中“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之意,借指友人此去将面临诸多艰难困苦。诗人在此直接抒发对友人的担忧,希望友人一路小心,同时也表达出对离别的无奈与不舍,使全诗的情感达到高潮。
    nbsp五、艺术特色
    nbsp1.nbsp善用意象:诗中运用了“南浦”“北梁”“凉风”“日隐”“荒城”“秋溪”等诸多典型意象,这些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与离别、忧伤相关联,诗人巧妙组合,营造出浓郁的离别氛围,使情感表达更为深沉、含蓄。
    nbsp2.nbsp情景交融:整首诗将自然景色的描写与离情别绪的抒发紧密结合。从秋风、暮霞到荒城、秋溪,景中含情,情因景生,情景相互交融,生动地展现出诗人送别友人时复杂的内心世界,让读者感同身受。
    nbsp3.nbsp用典自然:尾联化用《诗经》典故,不着痕迹地将对友人旅途艰难的担忧融入其中,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使情感表达更具深度,同时也体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
    nbsp……
    nbsp解析:
    nbsp1.nbsp怅望南浦时,徙倚北梁步
    nbspnbsp解析:“怅望南浦时”,“怅望”一词直接透露诗人内心的惆怅情绪,怀着这种心情望向远方。“南浦”这一意象在古典文学中具有特定含义,常被用于指代送别的地方,如江淹《别赋》中“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此处点明送别场景,强化了离别的忧伤氛围。“徙倚北梁步”,“徙倚”描绘出诗人脚步徘徊、来回走动的样

第421章 谢朓《临溪送别诗》[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