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诗词一万首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93章 沈约《早发定山》[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enxinge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早发定山
    nbsp沈约
    nbsp夙龄爱远壑,晚莅见奇山。
    nbsp标峰彩虹外,置岭白云间。
    nbsp倾壁忽斜竖,绝顶复孤圆。
    nbsp归海流漫漫,出浦水溅溅。
    nbsp野棠开未落,山樱发欲然。
    nbsp忘归属兰杜,怀禄寄芳荃。
    nbsp眷言采三秀,徘徊望九仙。
    nbsp……
    nbsp赏析:
    nbsp《早发定山》是沈约任东阳太守途中所作,以清新笔触绘定山奇景,融入复杂情志,展现其独特艺术魅力。
    nbsp一、开篇明志,奠定基调
    nbsp“夙龄爱远壑,晚莅见奇山”,诗人自陈年少钟情幽深山谷,暮年方遇定山这等奇景。nbsp“夙龄”与“晚莅”形成时间跨度,凸显对山水热爱之久,对定山期待之深。此句既为全诗奠定赏景抒情基调,又暗示这奇山将带来非凡体验,引发读者兴趣。
    nbsp二、绘景入微,尽显奇姿
    nbsp1.nbsp奇幻山势:“标峰彩虹外,置岭白云间”,运用夸张与想象,极言山峰高耸,似超越彩虹;山岭如置于白云之中,营造奇幻缥缈意境,给人以强烈视觉冲击,尽显定山高峻巍峨。“倾壁忽斜竖,绝顶复孤圆”,细腻刻画山壁与山顶形态。“倾壁”“斜竖”突出山壁陡峭险峻,“绝顶”“孤圆”展现山顶独特平缓,这种鲜明对比,使山势更具立体感与层次感,定山奇姿跃然纸上。
    nbsp2.nbsp灵动水韵:“归海流漫漫,出浦水溅溅”,“漫漫”描绘江水归海时的浩渺、平缓,“溅溅”表现出浦口水流的湍急奔腾,一动一静,一缓一急,勾勒出富有变化的水流之美,动静结合中让画面鲜活,展现大自然生机与活力。
    nbsp3.nbsp绚烂花意:“野棠开未落,山樱发欲然”,聚焦山间花卉。野棠花正盛未凋,山樱花似火欲燃,“然”字生动传达山樱艳丽色彩,赋予画面浓郁生机与热烈氛围,呈现定山春景的绚烂多姿。
    nbsp三、寄情于景,情志交织
    nbsp1.nbsp高洁志趣:“忘归属兰杜,怀禄寄芳荃”,借兰杜、芳荃等香草抒情。“忘归”源于对兰杜喜爱,象征对高洁品质向往;“怀禄”却又寄情芳荃,表明虽为俸禄为官,但仍心系美好,流露出诗人内心在出世与入世间的挣扎,展现复杂情感。
    nbsp2.nbsp求仙慕道:“眷言采三秀,徘徊望九仙”,“采三秀”“望九仙”,诗人渴望采灵芝、会仙人,反映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在山水间徘徊,求仙不得的怅惘融入景中,借景抒情,增添诗作神秘浪漫气息。
    nbsp四、艺术特色
    nbsp1.nbsp笔法细腻:对山水、花卉描写细致入微,从山势到水流,从花朵形态到色彩,精雕细琢,使定山景色栩栩如生,宛如画卷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
    nbsp2.nbsp情景交融:景中含情,情因景生。对定山奇景的描绘,不仅展现自然之美,更融入诗人对高洁品质追求、出世入世纠结及求仙慕道情感,景情浑然一体,深化诗歌主题。
    nbsp3.nbsp诗风清新:语言清新自然,无过多雕琢,以质朴文字勾勒奇幻山水,给人清新明快之感,体现南朝山水诗独特风格,为后世山水诗创作提供借鉴。
    nbsp……
    nbsp解析:
    nbsp1.nbsp夙龄爱远壑,晚莅见奇山
    nbspnbsp解析:nbsp“夙龄”指早年、少年时期,“远壑”即远方幽深的山谷。诗人开篇便坦诚自己自幼就对远方那些深邃、幽静的山谷怀有深深的喜爱之情。“晚莅”表明是到了晚年才来到此地,“见奇山”指出此次见到的定山是一座奇异非凡的山。这两句通过时间上“夙龄”与“晚莅”的对比,突出诗人长久以来对奇山异水的向往,直到晚年赴任途中才得见定山,既为下文对定山的描绘做铺垫,又流露出一种得偿所愿的感慨。
    nbsp2.nbsp标峰彩虹外,置岭白云间
    nbspnbsp解析:nbsp“标”有高出、耸出之意,此句说山峰高耸,仿佛超出了彩虹的高度,运用夸张手法,极力渲染山峰之高。“置岭白云间”则形象地描绘出山岭好像是被放置在白云中间,给人一种缥缈虚幻之感。诗人从视觉角度,以彩虹和白云为参照,勾勒出定山山峰高耸入云、岭在云间的奇幻之景,展现出定山的雄伟与神秘,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nbsp3.nbsp倾壁忽斜竖,绝顶复孤圆
    nbspnbsp解析:nbsp“倾壁”描绘出山壁倾斜的状态,“忽斜竖”生动地表现出山壁仿佛突然从倾斜变为垂直耸立,突出了山壁的陡峭险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绝顶”指山的最高峰,“复孤圆”则刻画了山顶呈现出一种孤独而圆润的形态。这两句从不同角度细致地描绘了定山

第493章 沈约《早发定山》[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