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诗词一万首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02章 沈约《八咏诗?被褐守山东》[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enxinge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nbsp解析:nbsp“欲一去而不还”表达诗人看到如此美景后,产生了就此留下不再离去的强烈愿望,凸显出山东景色对诗人的巨大吸引力。nbsp“怅邹衣之未褫”,“邹衣”可能代指官职,“褫”意为解除,诗人惆怅自己未能辞去官职,因为官职的束缚无法实现留下的心愿,此句体现出诗人内心对自由归隐于美景与现实为官责任之间的矛盾与纠结。
    nbsp14.nbsp揖林壑之清旷,事氓俗之纷诡
    nbspnbsp解析:nbsp“揖林壑之清旷”,“揖”有向往、亲近之意,诗人表达对山林沟壑清幽旷远之景的向往与热爱,展现出对自然美景的倾心。nbsp“事氓俗之纷诡”,“事”指应对,“氓俗”即民间习俗、百姓事务,“纷诡”表示繁杂、诡谲,表明诗人需要应对民间各种繁杂、棘手的事务,此句将对自然的向往与现实官场事务的繁杂相对比,进一步强化诗人内心的矛盾情绪。
    nbsp15.nbsp幸帝德之方升,值天纲之未毁
    nbspnbsp解析:nbsp“幸帝德之方升”,诗人庆幸遇到皇帝的德行正在上升,暗示当时政治清明,君主贤明,为诗人实现政治抱负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基础。nbsp“值天纲之未毁”,“天纲”可理解为国家的纲纪,表明此时国家纲纪尚未崩坏,社会秩序相对稳定,为诗人推行政策、治理地方提供了有利条件,此两句为下文诗人表达施政理想做铺垫。
    nbsp16.nbsp既除旧而布新,故化民而俗徙
    nbspnbsp解析:nbsp“既除旧而布新”,诗人表明要在地方上推行新政,革除旧的弊端,建立新的制度和秩序,展现出积极改革、有所作为的决心。nbsp“故化民而俗徙”,“化民”指教化百姓,“俗徙”表示改变民俗,诗人期望通过推行新政,达到教化百姓、改变不良民俗的目的,体现出诗人以政治手段改善社会风气、提升百姓生活的施政理念与追求。
    nbsp17.nbsp播赵俗以南徂,扇齐风以东靡
    nbspnbsp解析:nbsp“播赵俗以南徂”,“播”为传播,“赵俗”指赵地的风俗,“南徂”指向南传播,诗人希望将赵地优秀的风俗文化向南传播。nbsp“扇齐风以东靡”,“扇”有宣扬之意,“齐风”即齐地的风气,“东靡”表示向东扩展,诗人意图把齐地良好的风气向东宣扬推广,此两句表明诗人致力于在自己管辖的区域内传播优秀文化风俗,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以提升整体的社会文化风貌。
    nbsp18.nbsp乳雉方可驯,流蝗庶能弭
    nbspnbsp解析:nbsp“乳雉方可驯”运用典故,据《后汉书·鲁恭传》记载,鲁恭以德化民,野鸡都能带着幼雏在他身边安然停留,此句借此表达诗人希望以自己的德政使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如同幼雉能被驯服般顺从。nbsp“流蝗庶能弭”,“流蝗”指代蝗虫灾害,“弭”为消除,诗人期望能够消除像蝗虫灾害这样的祸端,体现出诗人对治理好地方,让百姓免受灾害之苦,过上安定生活的强烈愿望。
    nbsp19.nbsp清心矫世浊,俭政革民侈
    nbspnbsp解析:nbsp“清心矫世浊”,诗人表明要以清正廉洁之心来矫正世俗的污浊风气,体现出诗人坚守自身品德,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决心,从个人品德与社会风气的角度,表达对净化社会环境的追求。nbsp“俭政革民侈”,“俭政”即实行俭朴的政策,诗人希望通过推行节俭的政策来革除百姓中存在的奢侈之风,从政策层面出发,致力于引导百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构建一个节俭、淳朴的社会环境。
    nbsp20.nbsp秩满归白云,淹留事芝髓
    nbspnbsp解析:nbsp“秩满归白云”,“秩满”指官员任职期满,诗人表示在任期结束后,想要回归到如白云般自由、闲适的生活状态,“白云”象征着超脱尘世、自由自在,体现出诗人对远离官场,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nbsp“淹留事芝髓”,“淹留”意为久留,“芝髓”可能指代道家的养生之物,诗人希望在回归后,长久停留,从事如服食芝髓之类修身养性的活动,进一步表明诗人追求精神的超脱与身心的调养,在自然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归宿。
    nbsp……
    nbsp句译:
    nbsp1.nbsp被褐守山东,山东万岭郁青葱
    nbspnbsp翻译:我穿着粗布衣服在山东任职,山东千万山岭郁郁葱葱,充满生机。
    nbsp2.nbsp两溪共一泻,水洁望如空
    nbspnbsp翻译:两条溪流一同倾泻而下,溪水洁净得看上去如同天空一样澄澈。
    nbsp3.nbsp岸侧青莎被,岩间丹桂丛
    nbspnbsp翻译:溪岸边上青嫩的莎草像被子一样覆盖着,山岩之间一丛丛丹桂生长着。
    nbsp4.nbsp上瞻既隐轸,下睇亦溟蒙
    nbspnbsp翻译:向上仰望,山峦重叠连绵不断;向下俯视,景色雾气弥漫,模糊不清。
    nbsp5.nbsp远林响咆兽,近树聒鸣虫
    nbspnbsp翻译:远处的树林中传来猛兽的咆哮声,近处的树上鸣虫嘈杂地叫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6.nbsp路出若溪右,涧吐金华东
    nbspnbsp翻译:道路从若溪的右侧延伸出去,山涧仿佛从金华山东侧喷涌而出。
    nbsp7.nbsp万仞倒危石,百丈注悬潨
    nbspnbsp翻译:极高的山峰上,危石摇摇欲坠,高达百丈的瀑布从悬崖倾泻而下。
    nbsp8.nbsp掣曳写流电,奔飞似白虹
    nbspnbsp翻译:瀑布如流电般迅猛地移动,又似奔腾飞舞的白色长虹。
    nbsp9.nbsp洞井含清气,漏穴吐飞风
    nbspnbsp翻译:山洞和井穴中蕴含着清新的空气,小孔缝隙里吹出迅猛的风。
    nbsp10.nbsp玉窦膏滴沥,石乳室空笼
    nbspnbsp翻译:如玉石般的洞穴中有膏状物滴下,石钟乳所在的石室仿佛被空灵的气息笼罩。
    nbsp11.nbsp峭崿途弥险,崖岨步才通
    nbspnbsp翻译:在陡峭的山崖间路途越发险峻,在高峻险要之处艰难移步才能勉强通过。
    nbsp12.nbsp余舍平生之所爱,欻暮年而此逢
    nbspnbsp翻译:我舍弃了一生所喜爱的东西,在暮年忽然与这(山东的美景)相逢。
    nbsp13.nbsp欲一去而不还,怅邹衣之未褫
    nbspnbsp翻译:我想要就此离去不再返回,惆怅自己没能辞去官职。
    nbsp14.nbsp揖林壑之清旷,事氓俗之纷诡
    nbspnbsp翻译:我向往山林沟壑的清幽旷远,却要应对民间繁杂、诡谲的事务。
    nbsp15.nbsp幸帝德之方升,值天纲之未毁
    nbspnbsp翻译:庆幸遇到皇帝的德行正在提升,正赶上国家纲纪尚未崩坏。
    nbsp16.nbsp既除旧而布新,故化民而俗徙
    nbspnbsp翻译:于是革除旧弊并推行新政,借此教化百姓并改变民俗。
    nbsp17.nbsp播赵俗以南徂,扇齐风以东靡
    nbspnbsp翻译:将赵地的风俗向南传播,把齐地的风气向东宣扬推广。
    nbsp18.nbsp乳雉方可驯,流蝗庶能弭
    nbspnbsp翻译:希望能像驯化幼雉一样使百姓安居乐业,也期望能消除如蝗虫般的灾害祸端。
    nbsp19.nbsp清心矫世浊,俭政革民侈
    nbspnbsp翻译:以清正廉洁之心矫正世俗的污浊,用俭朴的政策革除百姓的奢侈之风。
    nbsp20.nbsp秩满归白云,淹留事芝髓
    nbspnbsp翻译:任职期满后,我将回归到如白云般自由的生活,长久停留去从事修身养性之事。
    nbsp……
    nbsp全译:
    nbsp我身着粗布衣裳,在山东之地任职。这里的千万山岭,皆是郁郁苍苍,一片葱茏。
    nbsp两条溪流共同奔腾倾泻,溪水澄澈洁净,望去仿若天空般通透。
    nbsp溪岸边上,青嫩的莎草如被毯般铺陈;山岩之间,丹桂成丛生长。
    nbsp抬头仰望,山峦连绵,层层叠叠;低头俯瞰,雾气弥漫,一片溟蒙。
    nbsp远处的树林中,传来猛兽的咆哮;近处的树木上,鸣虫嘈杂鸣叫。
    nbsp道路从若溪右侧蜿蜒而出,山涧之水好似从金华山东侧喷涌流泻。
    nbsp高耸的山峰上,危石摇摇欲坠;百丈高的瀑布,从悬崖飞注而下。
    nbsp瀑布如流电般迅猛掣动,又似白虹般奔腾飞舞。
    nbsp山洞与井穴中,蕴含着清新的气息;缝隙洞穴间,喷涌出迅猛的气流。
    nbsp如玉般的石窦中,膏状物滴滴落下;石钟乳所在的石室,仿佛被空灵之气笼罩。
    nbsp陡峭的山崖间,路途越发艰险;险峻的地段,艰难移步才能勉强通行。
    nbsp我舍弃了平生所钟爱的事物,暮年之时却忽然与这美景相逢。
    nbsp真想就此离去不再返回,只可惜官职在身难以如愿。
    nbsp我向往山林沟壑的清幽旷远,却不得不应对民间的繁杂与诡谲。
    nbsp所幸当今皇帝圣德正逐步提升,恰逢国家纲纪尚未毁坏。
    nbsp于是我决心除旧布新,借此教化百姓,转变民俗。
    nbsp将赵地的优良风俗向南传播,把齐地的美好风气向东弘扬。
    nbsp期望能像驯化幼雉那样,让百姓安居乐业;也希望能消除如蝗虫般的灾祸。
    nbsp以清正廉洁之心矫正世俗的污浊,用俭朴的政令革除百姓的奢侈之风。
    nbsp任职期满后,我将回归到那如白云般自由的生活,长久停留,去修身养性。
    喜欢。

第502章 沈约《八咏诗?被褐守山东》[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