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任昉《别萧咨议》[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enxinge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别萧咨议
nbsp任昉
nbsp离烛有穷辉,别念无终绪。
nbsp歧言未及申,离目已先举。
nbsp揆景巫衡阿,临风长楸浦。
nbsp浮云难嗣音,徘徊怅谁与。
nbsp傥有关外驿,聊访狎鸥渚。
nbsp……
nbsp赏析:
nbsp任昉的《别萧咨议》是一首深情款款的送别诗,诗人以细腻笔触抒发与萧咨议分别时的不舍与牵挂,情感真挚动人,语言凝练富有表现力。
nbsp一、起笔奠定悲伤基调
nbsp“离烛有穷辉,别念无终绪”,开篇营造出黯然神伤的氛围。“离烛”点明送别场景,在摇曳的烛光下,友人即将远行。“有穷辉”表示蜡烛的光辉虽明亮,却终有燃尽之时,象征着相聚时光短暂,即将走向尽头。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别念无终绪”,诗人心中的离别愁绪如同乱麻,没有尽头。“无终绪”生动展现出愁绪的纷繁复杂、绵延不绝,一个“有”与“无”的对比,强烈突出离别的悲伤,为全诗奠定了沉重的情感基调。
nbsp二、细节刻画不舍之情
nbsp“歧言未及申,离目已先举”,描绘分别瞬间的场景。在岔路口,本有千言万语想对友人倾诉,然而还没来得及说出口,目光却已不自觉地望向友人即将离去的方向。“未及申”强调话语未竟,体现出时间仓促,心中有太多不舍来不及表达。“已先举”则将诗人迫不及待关注友人动向的神态刻画得入木三分,这一细节生动展现出诗人对友人的不舍,那种分别之际的急切与眷恋跃然纸上。
nbsp三、点明地点渲染氛围
nbsp“揆景巫衡阿,临风长楸浦”,明确分别地点。“揆景巫衡阿”指出在巫山与衡山的弯曲处,“揆景”表示测度日影,点明时间,暗示送别在特定时刻发生于这山川之间。“临风长楸浦”描绘在长满楸树的水滨,迎着风与友人分别。巫山、衡山、长楸浦等地点的选取,为送别增添了壮阔又凄凉的背景。山川的雄伟与离别的哀伤相互映衬,风与长楸营造出萧瑟氛围,进一步渲染出离别的不舍与感伤。
nbsp四、抒发担忧与孤独之感
nbsp“浮云难嗣音,徘徊怅谁与”,诗人感慨友人离去后,音信难通。“浮云”象征漂泊不定,暗示友人此去行踪不定,如同浮云般难以捉摸,传递消息变得困难。“难嗣音”直接表达对友人音信断绝的担忧。“徘徊怅谁与”,诗人在原地徘徊,满心惆怅,不知此后与谁相伴。此句生动刻画诗人孤独失落的心境,强化离别的愁绪,表达对友人深深的眷恋与依赖。
nbsp五、结尾表达期待重逢
nbsp“傥有关外驿,聊访狎鸥渚”,诗人设想若友人有机会经过关外驿站,不妨到狎鸥渚来寻访表假设,“狎鸥渚”是一个充满诗意与宁静的地方,诗人希望友人在未来某个时刻能来此相聚。这一句为全诗稍添一丝希望,在浓浓的离别愁绪中,表达对未来重逢的期待,使情感更加丰富,也让诗歌在忧伤中蕴含着一丝温暖。
nbsp六、艺术特色
nbsp1.nbsp对比与细节描写:“离烛有穷辉,别念无终绪”的对比,以及“歧言未及申,离目已先举”的细节,生动展现离别的悲伤与不舍。
nbsp2.nbsp借景抒情与象征:通过描绘特定地点与景物,如巫山、衡山、长楸浦等,借景抒情,“浮云”象征友人行踪不定,增强情感表达。
nbsp3.nbsp情感层次丰富:从开篇的悲伤,到分别的不舍,再到担忧孤独,最后期待重逢,情感层层递进,真挚动人。
nbsp……
nbsp解析:
nbsp1.nbsp离烛有穷辉,别念无终绪
nbspnbsp解析:nbsp“离烛”点明这是一场在烛光下进行的离别场景。蜡烛的光辉虽然此刻明亮,可“有穷辉”
第588章 任昉《别萧咨议》[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