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合院:傻柱重生,娶妻陈雪茹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1章 过年[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enxinge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那样客气。
    nbsp如今贾家有了两个后代,她也不担心秦淮茹还能掀起什么波澜,自然不必再毕恭毕敬。
    nbsp秦淮茹刚生完小当,原本她对这些家务活并不上心,想着让秦淮茹回来做不更好吗?听贾张氏和棒梗说话时,贾东旭也上前扶着秦淮茹说:“怀如,咱们带小当去吃饭吧。”
    nbsp“爸,傻柱家今天吃了红烧肉!”
    nbsp床边的棒梗拉了拉贾东旭的衣袖。
    nbsp在这个年代,像棒梗这样的孩子比现代的孩子更早熟。
    nbsp贾张氏经常在棒梗面前唠叨院子的事情,提到何家时,何裕柱就被叫作傻柱,小孩子模仿大人,加上棒梗本就不是什么好孩子,自然也跟着叫傻柱。
    nbsp贾东旭听了棒梗的话皱眉道:“棒梗,这话不能乱说,那不是傻柱,应该叫柱子叔。”
    nbsp贾东旭比贾张氏清楚,柱子有本事,又和他们无冤无仇,之前就说不喜欢别人叫他傻柱的外号,怎么能一直这样叫呢?
    nbsp被批评后,棒梗毫无悔意,反而不耐烦地走开了,嘴里嘟囔着:“又不是我一个人这样说,奶奶也这么叫!”
    nbsp看着棒梗跑远,秦怀如脸色僵硬,“这孩子怎么这样叫人外号,东旭,你回去跟奶奶说说。”
    nbsp平时自己受点委屈倒没什么,但毕竟是自己的孩子,教育还是要到位的。
    nbsp贾东旭点头同意,扶着秦怀茹走出房间。
    nbsp一家人围着桌子坐下,盘子里有豆腐、白菜、咸菜疙瘩和窝窝头,中间还有一碗扣肉,虽不多,但总算有点荤腥。
    nbsp只是贾张氏脸色不好看,显然在外面听到了刚才的对话。
    nbsp本来就有些不满的贾张氏现在更不高兴了,贾东旭察觉到气氛不对,轻轻碰了碰她:“妈,咱们开饭吧。”
    nbsp“整天就知道吃!你还记得什么?连叫我妈都不会了吗?”
    nbsp贾张氏话中带着讽刺,让贾东旭的脸色微微变化:“妈,过年了,别提这些事了,先吃饭吧。
    nbsp淮茹一会儿还要去照顾小当。”
    nbsp“光吃饭有什么用?照顾小当?就她那样还能照顾别人?我们不照顾她就已经不错了!本来过年我不打算说这些,但既然提起来了,我就得多嘴几句。
    nbsp别的不说,我家孙子喊傻柱,怎么啦?有错吗?难道只能他们做,我们连说都不行?粮本的事你也清楚,现在迁户口根本不让了,一个月少赚不少钱。
    nbsp这事你要是说傻子不知道,谁能信啊?何大清和陈娟之前花30万迁户口,还不是因为听到了风声?”
    nbsp贾张氏说完,心里满是不满,怪何大清一家没有事先告知他们。
    nbsp但她从未想到,当初何大清家迁户口时,她曾在全村人大肆嘲笑。
    nbsp那时别说何大清他们不通知,就算真心实意地告诉他们,也会被当成傻瓜对待。34;妈,这样的事以后别在外头说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虽然我们家错过了迁户口的机会,但也别责怪何叔一家。
    nbsp谁知道政策会变呢?”
    nbsp听贾东旭还在替何大清说话,贾张氏更生气了。34;你这孩子,总是跟妈对着干?要不是何大清他们,我们家不至于这么惨。
    nbsp要是他们当时提醒一下,我们现在也能吃上城市的定量粮了。
    nbsp哪像现在,家里只有一个城市户口,以后孩子想买户口都没机会了。”
    nbsp贾东旭见母亲态度坚决,张了张嘴,却什么也说不出口,只能无奈地叹气,“好,妈,不说了,吃饭吧。”
    nbsp棒梗手里拿着碗筷不停地敲打,兴奋地喊道:“爸,我想吃红烧肉!”
    nbsp又转向母亲撒娇,“妈,傻柱一家吃得可香了,我们家也这么吃好吗?”
    nbsp秦淮茹看着这一幕,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满。
    nbsp尽管她一直默默付出,但对下一代的成长还是非常在意的。
    nbsp自己这个婆婆到底教了些什么样的东西给孩子?
    nbsp秦淮茹不好直接发作,只能温和地劝阻:“棒梗,别胡思乱想了,家里不是还有肉嘛!”
    nbsp经过一番耐心劝说,棒梗才停止吵闹,乖乖坐下吃饭。
    nbsp然而,即使是在喜气洋洋的年关时节,贾家却笼罩着一种沉闷的气氛。
    nbsp除夕那天,何裕柱邀请何大兴和陈娟到自己居住的四合院共进团圆饭。
    nbsp一家人围坐在独立的小院中,其乐融融。
    nbsp随着何裕柱事业蒸蒸日上,他在家族中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
    nbsp作为长辈的何大清虽然位高权重,但对于何裕柱的意见总是十分尊重。
    nbsp自打何裕柱将他从保定劝回家后,他就注意到这个年轻人成熟稳重、目光长远,这一点连老一辈的人都比不上。
    nbsp上次关于粮本的事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nbsp若非何裕柱提前提醒他们办理户口迁移手续,以保障将来利益,他们根本不会考虑这些事情。
    nbsp如今看来,当初投入的三十万元确实是一笔划算的投资,每月的两本定量票券拿到黑市出售也能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
    nbsp不过对何家而言,金钱并不是主要问题。
    nbsp他们更倾向于用这些资源改善家庭生活。
    nbsp何大清也曾提出给何裕柱和何雨点儿些零花钱或物资,但都被何裕柱婉拒了。
    nbsp尽管失去了鸿宾楼每月的支持,何裕柱的空间里依然储备着充足的物资。
    nbsp他在清华大学就读,虽然不再是学生会成员,但大学生实际上能获得一定的补助,特别是像机械系这样的技能型重工业专业,每个学期都有补助。
    nbsp这些补助让学生的学费几乎等于免费,只需负担日常开销。
    nbsp不过,即便这些开销不算多,对普通家庭而言仍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nbsp因此,当时有不少考上大学的学生最终选择放弃入学,毕竟对于许多家庭来说,这是一笔难以承受的额外开支。
    nbsp这笔账很容易算明白,一个高中毕业生如果直接工作,每月就能赚钱养家,但如果继续上大学不仅不能贷款,反而需要家庭补贴,两者之间的差距显而易见。
    nbsp对于像何裕柱这样发表过论文且成绩优异的学生,每个学期的补助相当可观,基本的生活开销不成问题。
    nbsp到了三十岁那年的大年初一,何裕柱前往师傅家挨家挨户拜年。
    nbsp由于李保国师傅家添了孩子,何裕柱特意准备了些小礼物送给师傅。
    nbsp师傅和师娘回赠给他一个大红包,他欣然收下了。
    nbsp这代表了师傅的心意,一圈拜年结束后,他便在家专心读书学习。
    nbsp寒假结束时,他已经在家完成了三篇新论文。
    nbsp加上上学期在校发表的论文,报考八级工程师的资格完全没问题。
    nbsp而且他实操技能已突破四级,相信这方面也不会有问题。
    nbsp只要正常发挥,八级工程师的头衔对他来说不在话下。
    nbsp1954年3月初,公私合营进程加速,许多小型店铺的老板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nbsp在上级任务的要求下,公方经理全面接手,私营店铺成为国有企业的一部分,而大型工厂企业原来的老板也几乎名存实亡。
    nbsp钢铁厂的娄厂长在年前已被整合得差不多,如今更名为红星轧钢厂。
    nbsp然而,针对工人考核等级的具体制度尚未公布,但预计很快就会实施。
    nbsp对此,何裕柱并未过多在意,毕竟他与娄厂长仅见过几次面,且娄厂长已将他的师父安排至轧钢厂食堂工作,何裕柱也提前提醒了几句,所以并无人情可言。
    nbsp娄厂长本就精明,在原剧情中即使没有何裕柱的提醒也能安然过渡,更何况何裕柱还曾给予提醒。
    nbsp目前,何裕柱无需担忧这些事务。
    喜欢。

第151章 过年[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