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活在民国当顺民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2章 通下水道[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enxinge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对着接过手的幼儿园老师,连连说了好几声,您辛苦。
    nbsp礼多人不怪,杨福平也是为了老师快崩溃的时候,能想到俩孩子相当有礼貌的家长,能下手轻点儿。
    nbsp送完孩子一身轻松,回家还得当群众志愿者。
    nbsp花儿市大街这边,主街附近的下水道都是现成的。
    nbsp有赖于一国首府的重要性,明清时期下水道建设就已经逐渐完备,只要每年疏浚就行了。
    nbsp可惜从清末到民国,官吏多昏庸腐败,因循敷衍,市政基础设施的损毁和脏烂状况令人不堪。
    nbsp(据有关资料记载,解放初期,北京的街道总长755公里,下水道314公里,其中阻塞298公里。)
    nbsp花儿市大街还算好一点儿,那些个离主街稍远点儿的,大量穷老百姓聚集的地方,都没有下水道。
    nbsp杨福平避过脚下的一汪污水,连走带跳的加快的脚步。
    nbsp去年政府把龙须沟给改造的碧波荡漾的,当时街坊们就嘀咕,不修王府井大街,不修东单牌坊,先修沟,这实在是件儿了不起的事儿。
    nbsp哦,这段话,据说是今年2月人艺演出的时候流出来的。
    nbsp可是在这之前,去龙须沟的志愿者倒不是一个两个,大家伙儿都觉着新政府这事儿干的不赖,就是没有大作家会写。
    nbsp如果说底层老百姓还分上三六九等的话,毋庸置疑,龙须沟就是四九城的最底层,跟沪市的棚户区不相上下。
    nbsp公共设施建设向最底层的人民倾斜,这才叫人民的政府。
    nbsp老百姓对新政府的热乎劲儿,就是这么一点一滴的从下到上暖起来的。
    nbsp杨福平没想那么多,只高兴于自家胡同不会积水了。
    nbsp想到终于要告别胡同里小雨小水坑,大雨大水坑,杨福平脚下又快了三分。
    nbsp工程推进的并没有想象中的快,杨福平到家之后,先陪着在第一条胡同折腾了一上午。
    nbsp疏浚原有的下水管道还好说,主要是后面新盖的房子,还得接进去就比较麻烦了。
    nbsp任何时候,涉及到自身利益,就比较繁琐。
    nbsp杨福平招呼一上午,一个胡同没干完,嗓子快喊哑了。
    nbsp中午到家没吃饭先灌了一肚子的水。
    nbsp一天下来,就干了一个胡同,一总的八户人家,晚上施工队还挑灯把回填给大概干了干,省的大半夜有人掉沟里。
    nbsp志愿者杨福平同志不干了,跟杨远信申请:“明儿你们再找个人来招呼吧,我这还有正经工作呢!”
    nbsp杨远信也累够呛。
    nbsp看着临阵脱逃的儿子,不想搭理他。
    nbsp说的好像其他人不需要上班儿一样,临近几个胡同,有一家算一家。
    nbsp除了林老师隔壁的小韩师傅家里负担最轻。
    nbsp其他人家能比得上老杨家的都没几个。
    nbsp想了想,杨远信安排小儿子:“明儿让福安陪我照应一天,等通到咱们家胡同你再回来。
    nbsp说好了的,我就管这么三条胡同。”
    nbsp帮自己老子干活,杨福平瞬间没意见了。
    喜欢。

第212章 通下水道[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