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集:全域安定[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enxinge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咸阳宫的铜钟在晨雾里撞响第三声时,李斯正站在章台殿的丹陛之下,看着内侍们将最后一卷简牍抬进偏殿。昨夜刚从北地传回的军报还带着风沙的气息,竹简边缘被驿站的驿卒磨得发亮,墨迹却透着不容置疑的笃定——燕军残部于渔阳以西全数归降,主将秦开自刎于阵前,首级已由轻骑快马送往咸阳。
nbsp“李相,陛下在暖阁等着呢。”中常侍赵高的声音像浸了水的棉絮,软软地裹着寒意。李斯转过身,看见晨曦正顺着宫殿的飞檐流淌下来,在赵高的貂裘上织出细碎的金光,却照不进他那双总是半眯着的眼睛。
nbsp“知道了。”李斯拢了拢身上的锦袍。入秋的咸阳已有凉意,他袖口的玉扣碰在朝笏上,发出清脆的声响。这声音让他想起二十年前初入秦宫时,也是这样一个清晨,他捧着《谏逐客书》站在同样的位置,那时的咸阳宫还飘着六国的旗帜,宫门前的石狮子爪子上还留着韩人刻下的诅咒。
nbsp暖阁里弥漫着艾草的香气。嬴政正坐在窗边的矮榻上,手里捏着那卷北地军报。他的手指在“渔阳”两个字上反复摩挲,指腹的薄茧刮过竹简,发出沙沙的轻响。案几上的铜灯还燃着,灯芯爆出细碎的火星,将他鬓角的白发映得格外清晰。
nbsp“都结束了。”嬴政的声音有些沙哑,像是蒙着一层尘埃。他抬头看向李斯,眼底的红血丝像蛛网般蔓延开来,“从韩到燕,十五年了。”
nbsp李斯躬身行礼,腰腹间的绶带垂落下来,上面的紫绶金印轻轻晃动。“陛下,自灭韩以来,秦军斩敌首一百六十万,拓地三千里,如今燕北已定,辽东归郡,天下再无六国国号。”他顿了顿,补充道,“昨夜临淄传来消息,齐人已将最后一批兵器缴入府库,胶东郡的盐场也开始向关中输盐了。”
nbsp嬴政忽然笑了一声,那笑声在空旷的暖阁里荡开,竟带着几分孩童般的茫然。他起身走到窗边,推开雕花木窗。宫外的广场上,宿卫的士兵正在换岗,甲胄相撞的铿锵声隔着窗纸传进来,整齐得像用尺子量过。
nbsp“还记得嫪毐之乱时吗?”嬴政望着远处的骊山,那里的皇陵正在日夜赶工,“那时咸阳城外都是叛军,宫里的侍卫不足千人,寡人整夜抱着兵符坐在龙椅上,听着宫门外的喊杀声,以为要成了六国的笑柄。”
nbsp李斯沉默着。那些年的记忆像埋在地下的陶俑,一旦破土便带着潮湿的腥气。他想起自己被逐出境时,在函谷关外的风雪里,是嬴政派来的快马追上了他的车驾,内侍捧着加盖了玉玺的诏书,在雪地里跪成一个深色的圆点。
nbsp“李相,”嬴政转过身,晨光恰好落在他脸上,将眼角的皱纹照得沟壑分明,“传寡人旨意,大赦天下。”
nbsp“陛下圣明。”李斯的声音有些发颤。他知道这三个字意味着什么——那些在牢狱里等待处决的囚犯,那些因战事流离失所的流民,那些被裹挟着反抗过秦军的六国遗民,都将在这道诏令下获得新生。
nbsp诏令的墨迹还没干透,消息已像长了翅膀似的飞出咸阳。城南的贫民区里,正在修补屋顶的老木匠听见驿卒的呼喊,手里的瓦刀“当啷”一声掉在地上。他仰头看着驿卒骑着快马从巷口飞驰而过,红漆木牌上的“大赦”二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突然捂住脸蹲在地上,浑浊的眼泪顺着指缝往外涌。
nbsp二十里外的渭水码头,刚被编入徭役的陈国人王二正扛着漕粮往船上装。听见监工念出诏令的那一刻,他手里的麻袋“咚”地砸在跳板上,粟米从破口处滚出来,像撒了一地的金珠子。旁边的老秦役夫拍着他的背笑:“傻小子,哭啥?这下能回家看你婆娘了!”王二却只是咧着嘴哭,眼泪混着汗水淌进嘴里,咸得发苦——他原以为这辈子都见不到淮水岸边的茅草屋了。
nbsp消息传到陇西时,郡守李信正在城墙上巡视。秋风卷着沙砾打在他的甲胄上,发出噼啪的声响。斥候骑着马从关外奔来,手里举着染了尘土的竹简,在城下高喊:“燕地已定!陛下大赦天下!”
nbsp李信扶着垛口的手猛地收紧,指节捏得发白。他看见城楼下的屯田兵们扔掉手里的锄头,互相拥抱着跳起来,那些晒得黝黑的脸上,泪水比雨水还密集。三年前在这里战死的长子李忠,坟头的草应该已经没过膝盖了,他总说等天下安定了,要在陇山下种一片粟田,如今粟田怕是已经出苗了吧。
nbsp“传令下去,”李信的声音穿过风里的沙砾,“打开粮仓,给屯田兵们每人发三石粮,让他们回家看看。”他顿了顿,补充道,“告诉他们,明年春耕前回来就行。”
 
第649集:全域安定[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