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集:焚书争议[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enxinge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咸阳宫的铜灯在夜风里晃了晃,将李斯的影子投在冰冷的金砖上,像块浸了墨的破布。他攥着奏疏的手沁出细汗,指节叩在案几上的声音,在空旷的偏殿里显得格外突兀——再过半个时辰,陛下就要在朝会上决断那场吵了三个月的纷争了。
nbsp“李相还没歇息?”
nbsp赵高的声音像条凉滑的蛇,突然缠上李斯的后颈。李斯猛地回头,看见中车府令捧着件玄色朝服站在廊下,宫灯的光在他脸上割出半明半暗的沟壑。“中车府令深夜至此,不怕陛下问责?”李斯的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紧绷,他知道这人是陛下的影子,可此刻那双总是眯着的眼睛里,分明藏着窥伺的锐光。
nbsp赵高轻笑一声,将朝服搭在臂弯里踱进殿内:“相邦大人连夜修改奏疏,不也是为了明日朝会?”他指尖划过案上堆叠的简牍,那些都是各地郡守送来的急报——临淄的儒生在稷下学宫聚议,说郡县制是“逆古悖礼”;南阳的方士借着求仙之名,散布“秦祚将尽”的流言;最棘手的是楚地,旧贵族把《诗》《书》刻在竹简上埋进祖祠,说要“留待圣王再兴”。
nbsp李斯喉结滚动了一下。三个月前,博士淳于越在寿宴上发难,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痛陈郡县制的弊端,说“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当时陛下只是沉默地呷着酒,可李斯清楚记得,那白玉酒杯放在案上时,发出了一声极轻的脆响。
nbsp“这些人,是想让大秦变回七国纷争的模样。”李斯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压抑的火气。他抓起一卷竹简扔在地上,上面是淳于越门生写的策论,字里行间全是“三代之治”“分封旧制”。赵高弯腰拾起简牍,慢悠悠地抚平卷边:“相邦息怒。博士们读的书,不都是前朝的东西?”
nbsp这句话像根针,猛地刺破了李斯心里那层窗户纸。他猛地抬头,看见赵高眼里一闪而过的笑意。是啊,那些儒生方士捧着的《诗》《书》、诸子百家言,讲的都是夏商周的礼法、六国的旧事。如今大秦一统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这些旧书不就成了蛊惑人心的利器?
nbsp“中车府令说得对。”李斯的手指在案上急促地敲击着,“要想让新政推行无阻,就得先断了他们的根。”他重新铺开竹简,狼毫饱蘸浓墨,笔尖落下时溅起的墨点,在昏黄的灯光下像点点血渍。
nbsp天刚蒙蒙亮,咸阳宫的晨钟就撞碎了薄雾。文武百官踩着露水走进章台殿,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凝重——谁都知道,今天要议的不是寻常政务。扶苏站在武将列的末尾,青布襕衫在一片玄色朝服里格外显眼。他袖袋里藏着一卷《诗经》,是昨夜从博士叔孙通那里借来的,书页间还留着老先生批注的蝇头小楷。
nbsp“陛下驾到——”
nbsp随着谒者的高唱,嬴政缓步走上丹陛。玄色龙袍上的日月星辰在晨光里流转,他目光扫过阶下群臣,最后落在李斯身上:“李相,你说要除异端、正人心,可有具体章程?”
nbsp李斯深吸一口气,跨步出列:“启奏陛下!臣以为,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当令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nbsp话音刚落,殿内顿时响起倒抽冷气的声音。淳于越猛地往前冲了两步,花白的胡须剧烈颤抖:“陛下不可!《诗》《书》者,圣人之教也!焚之则先王之道尽失,后世何以知兴衰?”他身后的三十多位博士纷纷附和,袍袖翻飞间,竹简碰撞的声音不绝于耳。
nbsp“放肆!”蒙恬按剑上前,铜甲在晨光里闪着冷光,“尔等可知,楚地旧族正以《楚辞》煽动乡邑,说什么‘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若再让这些旧书流传,南郡的叛乱岂非要重演?”
nbsp扶苏握紧了袖中的《诗经》,指腹摩挲着“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字句。他想起去年在陈留巡查时,看见老农把写着《尚书》的竹简垫在犁头下,说“这玩意儿不如粟米实在”。可他也记得,孔鲋带着弟子在曲阜城墙里藏《论语》时,那双布满皱纹的眼睛里,分明燃着不灭的光。
nbsp“扶苏,你有话说?”
nbsp嬴政的声音突然响起,扶苏心头一震,连忙出列:“儿臣以为,诸生非议新政,当究其罪。然《诗》《书》之中,亦有劝农、兴邦之语,若一概焚毁,恐失圣人本意。不如设博士官专掌典籍,民间藏书限期上交,由朝廷甄别后再定存留?”
nbsp李斯立刻反驳:“公子此言差矣!莠草与嘉禾共生,若不除尽莠草,何以保嘉禾生长?民间藏书散落四方,若有奸人私藏妄解,岂不更难禁绝?”他转向嬴政,声音陡然拔高,“陛下!臣请焚书,非为绝圣,实为兴秦!”
nbsp殿外的风突然大了起来,卷起廊下的落叶扑在朱红柱子上。嬴政沉默地看着阶下争论的群
第681集:焚书争议[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