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00集:基业长青[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enxinge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外有匈奴袭扰、民生隐患。所谓基业长青,绝非靠一时的强盛,而是靠代代相传的制度与民心。寡人在位一日,便要扫清这些隐患,为后世子孙铺平道路。”
    nbsp群臣齐声高呼“陛下圣明”,嬴政却摆了摆手:“不必称圣。寡人深知,一人之力有限,大秦的基业,需靠君臣同心、上下协力方能守住。今日散朝后,李斯牵头修订官吏考核制度,冯劫加强各地监察,郑国推进水利与农业改革,蒙毅协助兄长巩固边防。各司其职,不得有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臣等遵旨!”
    nbsp散朝后,嬴政独自登上咸阳宫的高台,俯瞰着脚下的都城。街道上车水马龙,商铺林立,百姓往来穿梭,一派繁荣景象。可他知道,这繁荣的背后,藏着无数看不见的暗流。他想起十年前统一天下时,曾对自己说,要让天下百姓不再受战乱之苦,如今这个目标虽已实现,可如何让这份和平延续下去,却是更难的挑战。
    nbsp“陛下,蒙恬将军派人送来战报。”内侍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我军已在阴山脚下大败匈奴,斩杀右贤王,俘虏三万余人,漠北诸部皆遣使求和。”
    nbsp嬴政接过战报,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他抬头望向北方,仿佛能看到长城上飘扬的大秦旗帜,看到蒙恬率领将士们守护边疆的身影。可这份欣慰很快被忧虑取代——蒙恬已年近五十,若有一日他离世,谁能接替他守护北疆?自己的儿子们虽已长大,却尚无一人能独当一面,未来的大秦,该交给谁?
    nbsp时光荏苒,又是五年过去。这五年里,大秦的制度愈发完善:官学遍布各郡,百姓识字率大幅提升;盐铁官营稳定了物价,民生日益富足;长城沿线增设了烽燧与驿站,匈奴再未敢南下袭扰;官吏考核制度的推行,让贪腐之风得到遏制。
    nbsp可嬴政的身体却日渐衰弱。这日,他在骊山行宫养病,李斯、冯劫、蒙毅等人前来探望。看着床榻上形容枯槁的嬴政,李斯忍不住落泪:“陛下,您龙体欠安,应多休息,朝中之事臣等可代为处理。”
    nbsp嬴政摆了摆手,声音微弱却坚定:“寡人时日无多,有些事必须亲自安排。储君之事,寡人已决定立扶苏为太子,蒙毅辅佐他处理军政,李斯负责朝政,冯劫监察百官。你们三人需同心协力,辅佐扶苏守住大秦的基业。”
    nbsp“臣等遵旨!”三人齐齐叩首,泪水浸湿了衣襟。
    nbsp“扶苏性子仁厚,却过于软弱,你们要多提点他。”嬴政喘了口气,继续说道,“北方的匈奴、南方的百越,皆是大秦的隐患,不可放松警惕。还有,律法虽严,却也需兼顾民心,不可滥用刑罚。郡县制是大秦的根基,无论遇到何种阻力,都不可更改。”
    nbsp“臣等谨记陛下教诲!”
    nbsp嬴政的目光扫过三人,最终落在窗外的骊山之上。夕阳的余晖洒在山峰上,宛如金色的屏障。他想起自己年轻时征战天下的岁月,想起统一天下时的豪情壮志,想起这些年为大秦基业付出的心血。他知道,自己终究无法陪伴大秦走到永远,但他相信,只要制度尚在、民心尚在,大秦的基业定能长青。
    nbsp次日清晨,嬴政驾崩于骊山行宫。消息传回咸阳,举国哀悼。扶苏在李斯、蒙毅等人的辅佐下登基为帝,尊嬴政为始皇帝。
    nbsp新帝登基后,遵循嬴政的遗志,继续推行各项制度:他派遣使者安抚边疆各族,与匈奴签订盟约,互通贸易;他减轻赋税,鼓励农业生产,赦免因贫困而犯罪的百姓;他扩建官学,收录寒门子弟,让更多人有机会为朝廷效力。
    nbsp数十年后,扶苏已满头白发,大秦的疆域虽未再扩张,却愈发稳固。这日,他带着太子登上咸阳宫的高台,俯瞰着繁荣的都城,轻声说道:“你祖父当年说,基业长青不在于一时的强盛,而在于代代相传的制度与民心。如今你看到了,只要我们守住这份初心,大秦的江山定能千秋万代。”
    nbsp太子望着脚下的土地,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孙儿谨记祖父与父皇的教诲,定当守护好大秦的基业,让百姓永远安居乐业。”
    nbsp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咸阳宫的琉璃瓦上,映照着祖孙二人的身影。远处的长城如一条巨龙蜿蜒在群山之间,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和平与繁荣。大秦的故事,仍在继续;而“基业长青”的梦想,也在一代又一代大秦人的传承中,成为了永恒的现实。
    喜欢。

第700集:基业长青[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