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33集:基业扩张,借新政机遇拓版图[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enxinge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用与刘凯合作的海外仓,成功将第一批海城海鲜发往德国,从下单到送达,只用了68小时,比新政要求的72小时还快了4小时。
    nbsp这年夏天,林氏集团的冷链网络已覆盖海城、江城两座城市,跨境电商业务的月交易额突破5000万元。在半年一次的集团战略会议上,陈默汇报最新数据:“得益于新政的税收优惠和土地返还,咱们上半年的净利润同比增长了35%,其中冷链和跨境电商两大板块贡献了60%的增量。”
    nbsp林舟坐在主位上,手指轻轻敲击桌面。他看着PPT上不断扩张的业务版图,突然开口:“下一步,咱们要进军科技服务领域。新政里提到的‘科技服务平台建设补贴,咱们不能错过。”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高管,“陈默,你牵头做调研,看看海城的中小企业在技术研发上有哪些痛点;张悦,跨境电商这边积累的数据分析能力,可以整合到科技服务平台里,帮中小企业做市场预测。”
    nbsp第四章:危机藏新机
    nbsp2004年秋,林氏集团的科技服务平台刚上线不久,就遭遇了“信任危机”。有几家中小企业反映,平台提供的市场分析报告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甚至导致一家服装厂误判流行趋势,积压了5000件滞销服装。消息传到网上,不少网友质疑林氏“借新政圈钱,根本没有真实的科技服务能力”。
    nbsp林舟立刻成立专项小组,调查问题根源。结果显示,平台使用的数据分析模型,主要基于跨境电商的消费数据,没有充分整合本地中小企业的行业数据,导致预测结果出现偏差。“这是我们的问题,不能怪客户。”林舟在小组会议上明确表态,“第一,全额赔偿服装厂的损失;第二,暂停平台的收费服务,免费为客户提供三个月的优化版报告;第三,跟市科技局合作,接入他们的行业数据库,完善分析模型。”
    nbsp就在林舟处理科技服务平台危机时,海城突然出台了新政的补充条款——“对冷链企业的能耗标准提出更高要求,2005年底前,所有冷链仓的单位能耗必须降低15%,否则取消税收优惠。”这个消息让林氏的冷链团队陷入恐慌,因为目前海城冷链枢纽的能耗水平,比新标准还高出8%。
    nbsp“要是达不到标准,咱们每年要多交2000万的企业所得税。”冷链部总监王强急得满头大汗,“现在改造的话,需要更换所有的制冷设备,至少要花1500万,还得停工一个月,会影响客户的货物储存。”
    nbsp林舟却从危机中看到了机遇。他想起不久前参加的一场新能源论坛,有企业介绍了“光伏+冷链”的模式,利用屋顶光伏发电满足冷链仓的部分用电需求,既能降低能耗,又能享受新能源补贴。“王强,你立刻联系光伏企业,测算在冷链仓屋顶安装光伏板的可行性;另外,跟市发改委对接,看看新能源项目能不能申请额外的补贴。”
    nbsp一个月后,林氏集团的冷链仓屋顶铺上了总面积达1万平方米的光伏板,每年可发电120万千瓦时,不仅满足了能耗降低15%的要求,还能剩余20万千瓦时的电量并网销售。与此同时,科技服务平台也完成了升级,接入市科技局的行业数据库后,分析报告的准确率从原来的70%提升到了92%,之前投诉的服装厂,通过新的市场预测,成功推出了一款畅销外套,不仅消化了库存,还实现了200万的利润增长。
    nbsp第五章:扩张无止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2005年春节,林氏集团召开年度总结大会。林舟站在台上,身后的大屏幕展示着集团的业务版图:冷链网络已覆盖海城、江城、申城三座城市,拥有5个大型冷链枢纽;跨境电商业务的海外仓数量增加到8个,覆盖欧美主要国家;科技服务平台服务的中小企业超过500家,成为海城科技局推荐的“重点服务平台”。
    nbsp“过去两年,咱们借着新政的东风,实现了从单一物流企业到‘冷链+跨境电商+科技服务综合服务商的转型。”林舟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整个会场,“但这只是开始,新政的红利还在释放,下一步,咱们要向西部城市扩张。”他指向大屏幕上的一张中国地图,上面用红色圆点标注出几个西部城市,“成都、重庆、西安这三个城市,新政中被定位为‘西部冷链枢纽节点,土地和税收优惠比东部更优惠,咱们要在今年内完成这三个城市的冷链仓布局。”
    nbsp散会后,陈默拿着一份西部城市的调研数据找到林舟:“林总,成都的土地出让金返还比例达到30%,比海城还高10%,但当地的物流配套还不完善,可能需要咱们自己建设货运专线。”林舟点点头:“配套不完善正好,咱们可以提前布局,把物流专线和冷链仓结合起来,形成‘仓运一体化的优势。另外,跨境电商这边,要跟西部的外贸企业合作,把当地的特色产品,比如四川的水果、陕西的苹果,通过咱们的海外仓卖到国外。”
    nbsp2005年夏,林氏集团在成都的冷链仓正式开工建设,同时,与重庆的一家外贸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负责将重庆的摩托车配件通过跨境电商平台销往东南亚。在西安,林氏的科技服务平台也落地运营,针对当地的制造业企业,推出了“技术研发+市场分析”的定制化服务。
    nbsp这年秋天,海城商务局组织了一场“新政实施两周年成果展”,林氏集团作为典型案例参展。展台上,播放着林氏冷链仓、海外仓、科技服务平台的宣传片,吸引了不少外地企业前来咨询合作。林舟在展台前接待了一位来自兰州的企业家,对方希望能引进林氏的冷链模式,解决兰州牛羊肉的外运问题。
    nbsp“兰州是新政中提到的‘西部特色农产品冷链试点城市,咱们可以合作建设一个牛羊肉专用冷链仓。”林舟递给对方一份合作方案,“林氏出技术和资金,你们出本地资源,共同打造‘兰州牛羊肉的品牌,通过咱们的冷链网络和跨境电商平台,卖到全国甚至国外。”
    nbsp企业家接过方案,翻了几页,兴奋地说:“要是能成,兰州的牛羊肉就能摆脱‘只能在西北卖的局限了。”林舟笑着点头:“新政给了咱们机会,就看谁能抓住。基业扩张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只要跟着政策方向走,不断调整步伐,就一定能把版图越做越大。”
    nbsp夕阳透过展厅的窗户,洒在林舟的身上,他望着展台上不断播放的宣传片,眼神坚定——在新政的东风下,林氏集团的扩张之路,还有更远的地方要去。
    喜欢。

第733集:基业扩张,借新政机遇拓版图[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