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集:研发新药,素问改良手记古方[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enxinge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秦,咸阳城西的济世医馆,此刻正被一层凝重的气息笼罩。
nbsp院内临时搭建的棚子里,挤满了感染瘟疫的百姓,呻吟声、咳嗽声此起彼伏。素问穿着一身沾着药渍的素白长衫,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浸湿,贴在皮肤上。她刚为一位高热昏迷的老丈诊完脉,指尖还残留着患者滚烫的温度,眉头拧成了一个深深的川字。
nbsp“先生,这是今日的诊脉记录。”弟子青禾捧着一卷竹简快步走来,声音带着难掩的疲惫,“轻症转重症的患者又多了十二人,库房里的黄芩只剩下不到两捆,按照原方用量,最多还能支撑一日。”
nbsp素问接过竹简,指尖划过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每一笔都记录着患者的病情变化,也记录着医馆日益严峻的处境。这场瘟疫来得猝不及防,起初只是少数百姓发热咳嗽,可短短几日便蔓延开来,患者多是“寒邪入里”的症状,呕吐、腹泻不止,与扁鹊手记中记载的“热重寒轻”瘟疫截然不同。
nbsp“原方呢?用原方治疗的重症患者,今日可有好转?”素问的声音有些沙哑,她抬头望向棚内,目光落在角落里一位蜷缩的妇人身上——那妇人已服了三日原方,高热仍未退,嘴唇干裂得渗出血丝。
nbsp青禾垂眸,声音低了几分:“只有三例轻症患者退热,重症患者……有两位没能撑过今早。廷尉府的使者又来了,说若三日之内找不到新的治法,朝廷就要封锁城西,将患者全部转移至城外隔离营。”
nbsp“隔离营?”素问握着竹简的手猛地一紧,指节泛白,“城外风寒刺骨,患者本就体虚,转移过去便是九死一生!”她快步走向药房,身后的裙摆随着急促的步伐摆动,像是在与时间赛跑。
nbsp药房内,药柜上整齐摆放着各类药材,可常用的清热、温里药材已所剩无几。素问从怀中取出那本泛黄的扁鹊手记,小心翼翼地翻开——这是她继承的至宝,上面记载着扁鹊毕生的行医经验,可此刻,手记中“瘟疫初治方”的字迹,却让她陷入了两难。
nbsp原方以柴胡、葛根为主药,清瘟热、解肌表,对付寻常瘟疫绰绰有余。可如今患者多是寒邪入里,原方的寒凉之性不仅无法对症,反而会加重脾胃损伤,这也是为何重症患者服药后不见好转的原因。
nbsp“不能守着古方不变。”素问喃喃自语,指尖在“葛根五钱”的字迹上停顿片刻,“要加温里的药材,中和寒凉之性,还要兼顾祛湿,解决患者腹泻的问题。”
nbsp她转身看向药柜,目光扫过仅剩的几包附子、干姜,心中有了初步的想法。附子性热,能温阳散寒,正是眼下急需的药材;干姜温中散寒,可辅助附子起效。可附子毒性较强,剂量稍多便会导致患者口干、上火,必须谨慎调配。
nbsp“青禾,取附子二钱、干姜一钱,再取柴胡三钱、葛根三钱,甘草一钱。”素问一边说着,一边拿起药秤,亲自称量药材,“按原方的煎制方法,先煎附子半个时辰,再下其他药材,取三碗药汁,分三次服用。”
nbsp青禾愣了一下:“先生,附子性烈,二钱会不会太多?之前咱们用一钱附子,就有患者说口干。”
nbsp“眼下情况紧急,轻症转重症的速度太快,若不加重温里的力道,恐怕无法压制寒邪。”素问将称好的药材包好,递到青禾手中,“选十例轻症转重症的患者试药,每两个时辰记录一次体温、呕吐和腹泻的情况,有任何异常立刻告诉我。”
nbsp青禾接过药材,郑重地点了点头,转身快步走出药房。素问看着她的背影,又低头看向手记,手指轻轻拂过上面的字迹,像是在与扁鹊对话:“前辈,弟子斗胆改良您的药方,若有不妥之处,还望您指点。”
nbsp接下来的几个时辰,素问几乎没有停歇。她穿梭在病房与药房之间,一会儿为患者诊脉,一会儿查看试药记录,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夕阳西下时,青禾拿着试药记录匆匆赶来,脸上带着几分复杂的神色。
nbsp“先生,试药结果出来了。”青禾将竹简递过去,“有三例患者体温降了下来,呕吐也减轻了,但有五例患者说口干得厉害,还有两例出现了心悸的症状。”
nbsp素问接过竹简,仔细看着每一条记录
第816集:研发新药,素问改良手记古方[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