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1集:编纂医书,整理手记与临床经验[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enxinge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晨光透过济世医馆正堂的窗棂,在案几上洒下斑驳的光影。素问指尖轻轻拂过木盒中那本泛黄的扁鹊手记,纸页边缘因常年翻阅已微微卷起,上面密密麻麻的朱笔批注,是她这些年临床实践的心血结晶。秦斩推开木门时,正见她将一叠写满药方的麻纸按日期分类,眉头微蹙似在思索。
nbsp“还在忙?”秦斩放轻脚步,将手中刚温好的姜汤放在案边,“昨日清点药材到深夜,今日又早起整理手记,身子哪熬得住。”
nbsp素问抬头时眼底带着淡淡的青影,却难掩眸中光亮:“这几日总梦见扁鹊先生,他似在催我将手记中的医术传下去。你看,这页记载的‘伤寒六经辨证,去年冬天治好了城西张老栓一家五口的急病;还有这处关于‘穴位补泻的批注,上月给李将军治旧伤时正好用上。若能把这些都整理成册,往后即便我不在,弟子们也有章可循。”
nbsp秦斩俯身看向案上的手记,只见原本空白的页边已被素问的字迹填满,有的地方还贴着晒干的草药标本,旁注着“三月采于终南山,性温,治咳逆”。他伸手将散落的麻纸归拢:“此事非一日之功,我已让人去咸阳城寻最好的造纸坊,再请几位擅长誊写的书生来帮忙。你只需把重点标注出来,其余琐事交给我便是。”
nbsp素问却轻轻摇头,将一本新装订的空白册子翻开:“医书编纂容不得半分马虎。手记中的古方多是扁鹊先生的经验之谈,有些病症的描述与如今的患者不尽相同,若不结合临床案例批注清楚,后世医者恐会误用。就像去年遇到的那个‘小儿惊厥病例,手记中说‘刺人中、合谷可解,但那孩子体质特殊,我加刺了太冲穴才稳住病情,这些细节都得写进去。”
nbsp说话间,门外传来轻叩声,大弟子青禾捧着一摞账簿走进来,见两人都在案前,便将账簿轻轻放下:“先生,这是近半年医馆收治的疑难病症记录,您之前说要用来佐证手记古方的,我都按病症分类整理好了。”
nbsp素问接过账簿,指尖在“肺痈”“消渴”等类目上划过,忽然停在一页:“你看这个,去年秋天治的那个消渴症患者,当时用了手记中的‘玉泉散,但他同时伴有水肿,我便加了茯苓、泽泻两味药,三个月后症状全消。这种加减用药的思路,必须在医书中详细说明,不然初学者很难掌握。”
nbsp青禾点头应下,又想起一事:“昨日去城外采药时,遇到邻县的王郎中,他说之前按手记中的方子治‘痢疾,效果却不佳,后来才发现当地的药材药性比终南山的弱。先生,要不要在医书中注明不同产地药材的用量差异?”
nbsp“当然要!”素问眼中一亮,随即在册子上写下“药材产地考”四字,“扁鹊先生当年行医走遍天下,手记中其实隐晦提过‘齐鲁之参性烈,巴蜀之参性缓,只是之前我未多加留意。如今看来,这正是编纂医书时要补充的关键内容。”
nbsp秦斩见三人讨论得热烈,便起身道:“既然要补充产地考证,我让人去联络各地的药材商,把大秦境内主要药材产地的药性特点都收集过来。另外,医书的体例也得定下来,是按‘病症古方批注案例来分卷,还是按‘内科外科儿科来分类?”
nbsp素问沉吟片刻,将案上的册子翻到第二页:“我觉得两种体例可以结合。先按科别分卷,每卷内再按病症排序,每个病症下列出古方、我的批注、临床案例,最后附上药材产地与用量调整的说明。这样既方便医者按科查找,又能让他们清楚古方的实际应用方法。”
nbsp正说着,二弟子墨砚抱着一堆草药走进来,见案上堆着满是字迹的麻纸,好奇地问道:“先生,这是要编医书吗?上次您给我讲‘针灸补泻时,说过很多手记里没有的技巧,能不能也写进书里?”
nbsp素问笑着点头,拿起一支笔在册子上添上“针灸心得”一栏:“不仅是针灸,还有这些年总结的‘望诊辨色‘闻味断病的方法,都要写进去。扁鹊先生的手记是根基,但医学是要与时俱进的,我们得把新的经验补充进去,才能让这本医书真正有用。”
nbsp秦斩看着素问专注的侧脸,心中忽然涌起一阵暖意。他想起初见素问时,她还只是个拿着手记在医馆里摸索的姑娘,如今却已能独当一面,将扁鹊的医术与自己的经验结合,想要编纂出一本惠及后世的医书。他走上前,轻轻拍了拍她的肩:“放心,不管是收集资料,还是联络刊印
第831集:编纂医书,整理手记与临床经验[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