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54集:学堂奠基,各地名医赠典籍相贺[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enxinge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秦,咸阳城郊。
    nbsp晨光刚漫过渭水堤岸,便将一片开阔荒地上的热闹景象染得透亮。往日里只长着枯草的土地,此刻已被规整出一方方方正正的土坑,数十名工匠身着短褐,正握着木夯有条不紊地夯实地基,夯土撞击地面的“咚咚”声,混着远处传来的车马轱辘声,在清晨的空气中格外有劲儿。
    nbsp秦斩立在地基东侧的高台上,玄色锦袍被晨风掀起一角,他目光扫过台下忙碌的人群,又落在不远处临时搭建的木质牌楼上——那牌楼正中挂着一块尚未上漆的木匾,上面“济世医学堂”五个大字是素问昨日亲笔所书,笔锋间既有医者的温润,又藏着几分开拓的锐气。
    nbsp“将军,泾阳县的李医令到了!”亲卫快步上前禀报,声音里带着几分雀跃。
    nbsp秦斩颔首,刚转身,便见大道尽头驶来一队车马。为首的马车车厢挂着素色帷幔,车辕两侧各插着一面小旗,旗面上绣着一枚简单的药葫芦图案——这是大秦境内医者通行的标识,而能让车旗缀着银边的,唯有各县执掌医政的医令。
    nbsp马车尚未停稳,车帘便被一只骨节分明的手掀开,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扶着车辕下来,身上穿的细布长衫洗得有些发白,却浆洗得一丝不苟。他刚站稳,目光便直直投向那方地基,随即快步走到秦斩面前,拱手笑道:“秦将军,素问先生,老夫来迟了!”
    nbsp“李医令客气了,您能来,便是给学堂天大的脸面。”素问从人群中走出,一身浅蓝布裙衬得她气质清雅,她侧身引着李医令往牌楼方向走,“您看这地基,工匠说再过三日便能立起首排木柱,秋日之前,主体便能完工。”
    nbsp李医令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眼中满是感慨:“想当年老夫在咸阳太医院当值时,便盼着能有一处专门传医授道的地方,如今总算见着了。”他说着,忽然从随从手中接过一只沉甸甸的木匣,双手递到素问面前,“这是老夫毕生收藏的《黄帝内经》注本,还有三卷祖传的针灸图谱,今日便赠给学堂,也算老夫为医道传承尽一份力。”
    nbsp素问双手接过木匣,指尖触到匣壁上的木纹,只觉心中一暖:“李医令这份厚礼,学生替未来的学子谢过您了。”
    nbsp说话间,又有车马陆续抵达。先是来自栎阳县的王医官,他带来了一箱精装的《神农本草经》,每一卷都用锦缎包裹,封面上还贴着他亲手写的药性注解;接着是雍城的张郎中,这位以擅长诊治儿科闻名的医者,不仅带来了自己编撰的《小儿诊治要略》,还特意带了二十支亲手打磨的银针,说是要给学子们做实操教具;就连远在陇西郡的赵医师,也坐着骡车赶了三天三夜,送来两卷用羊皮纸抄写的《伤寒杂病论》残卷——那是他十年前在民间偶然寻得的,一直视若珍宝。
    nbsp秦斩看着不断送来的典籍,眉头间的舒展又深了几分。他原本还担心,这些常年在各地行医的老者,会因“济世医馆”崛起太快而心存芥蒂,如今看来,医者心中最看重的,终究是医道的传承。他转身对身后的亲卫吩咐:“把这些典籍都搬到临时库房,派两个人专门看守,每一件都要登记在册,日后学堂建成,要设一个专门的藏书阁供奉这些典籍。”
    nbsp“是!”亲卫领命而去。
    nbsp日头渐渐升高,城郊的空地上已经聚集了近百位医者。他们中有执掌一方医政的官员,有在市井中开馆的坐堂郎中,还有隐于山林的民间医者,此刻却都围着那方地基,或低声交谈,或驻足观望,脸上满是期待。
    nbsp忽然,人群中传来一阵骚动,只见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驶来,车帘掀开,竟是太医院的院正刘大人。这位平日里只在宫中行走的高官,今日却身着常服,下车后径直走向秦斩和素问,手中还捧着一个精致的紫檀木盒。
    nbsp“刘院正,您怎么来了?”素问略感意外,她虽曾因诊治皇子与太医院打过交道,但这位刘院正一向谨慎,极少参与宫外的事务。
    nbsp刘院正叹了口气,将木盒递过来:“素问先生,先前太医院有人对您心存偏见,是老夫管束不力。如今见您要建学堂传医道,老夫实在敬佩,这盒中是太医院珍藏的《扁鹊医案》孤本,当年扁鹊先生游历秦国时留下的,今日便赠给学堂,也算圆了太医院上下传承医道的心愿。”
    nbsp素问打开木盒,只见里面铺着明黄色的锦缎,锦缎上放着一卷泛黄的竹简,竹简上的字迹虽已有些模糊,却能看出笔力遒劲。她指尖轻轻拂过竹简,忽然想起当初得到扁鹊手记时的情景,眼眶微微发热:“刘院正,这份礼物太重了,学生……”
    nbsp“不重,不重。”刘院正摆摆手,“这些典籍放在太医院

第854集:学堂奠基,各地名医赠典籍相贺[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