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3集:突发恶疾,学员依学理初诊显成效[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enxinge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秦元启三年,秋。
nbsp济世医馆下辖的渭水分馆外,排队候诊的百姓已从馆内蜿蜒至巷口,晨露未曦时便有人提着陶罐、揣着铜板赶来,其中多是秋收后积劳成疾的农户,也有被风寒缠上的孩童。分馆堂内,三个身着青布长衫的少年正围着一张诊桌忙碌,袖口绣着的“济世学堂”四字在晨光里格外醒目——他们是学堂首届学员中的佼佼者,按素问定下的“实践课”规矩,需在各分馆轮值三月,从辨症到抓药全程参与,由分馆坐馆医师随堂指导。
nbsp“赵师兄,这老丈说他昨夜起便腹痛不止,还吐了两次酸水,该先查脉象还是观舌苔?”最年轻的林小满攥着脉枕,声音里带着几分紧张。他年方十五,是学堂里年纪最小的学员,因家乡遭过瘟疫,被秦斩救下后便立志学医,只是实操经验尚浅,面对患者时总有些手足无措。
nbsp被称作赵师兄的赵珩正给一位妇人包扎伤口,闻言抬头,指了指诊桌旁的铜盆:“先让老丈漱口,观舌苔颜色,再搭脉看是否弦紧——素问先生讲过,腹痛呕吐多与脾胃相关,舌苔黄腻是湿热,白腻是寒湿,脉弦紧多为寒凝气滞,先辨清寒热,才能进一步断症。”
nbsp他话音刚落,巷口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呼喊,伴随着杂乱的脚步声,一个穿着短褐的汉子背着个孩童跌跌撞撞冲进馆内,孩童脸色惨白如纸,嘴唇却泛着不正常的青紫色,双目紧闭,气息微弱得几乎察觉不到。
nbsp“大夫!快救救我儿!”汉子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声音带着哭腔,“今早还好好的,吃了碗粟米粥就突然倒地,浑身抽搐,现在连气都快喘不上了!”
nbsp馆内候诊的百姓瞬间安静下来,目光齐刷刷聚在孩童身上。坐馆医师李伯年刚从后堂抓药出来,见状快步上前,手指搭在孩童腕上,眉头瞬间拧成了疙瘩:“脉象浮数而乱,唇青目闭,气息欲绝……这病症蹊跷,不似常见的急症。”他又掀开孩童衣襟,见其胸口有几处淡青色的瘀斑,愈发沉声道,“怕是邪祟入体,或是误食了什么毒物?”
nbsp汉子闻言连连摇头:“我家就住在巷尾,今早就给娃喝了粟米粥,没碰别的东西!也没去偏僻地方,哪来的邪祟?”他说着又要磕头,被李伯年伸手拦住。
nbsp“别急,我先施针稳住气息。”李伯年转身要去取针匣,却瞥见赵珩和另外两个学员站在一旁,眼神里满是急切,又顿住脚步,“你们三个在学堂学过急症辨症,说说看,这孩童的症状,你们能想到什么?”
nbsp这话一出,林小满瞬间慌了神,手心里全是汗——学堂里虽学过急症图谱,可真见着气息奄奄的患者,他脑子里的医理知识竟像被浆糊糊住,半点也想不起来。另一个学员周明则皱着眉思索:“唇青、抽搐、脉象乱,倒像是‘急惊风的症状,可急惊风多伴高热,这孩童体温却不高,胸口还有瘀斑,又不太对……”
nbsp赵珩却没急着开口,他蹲下身,仔细观察孩童的舌苔——舌质暗红,舌苔薄白而干,又轻轻按压孩童的四肢,发现其指尖冰凉,唯有胸口瘀斑处按下去时,孩童的眉头微微动了一下。他忽然想起素问在“异症辨治”课上讲过的案例:“李医师,弟子记得先生曾说,若遇突发昏厥、唇青肢冷,且无高热却有皮下瘀斑者,需查是否为‘食滞闭气引发的急症——多因孩童脾胃虚弱,进食过快或食物积滞,导致气机不畅,逆气攻心,进而引发抽搐昏厥。”
nbsp“食滞闭气?”李伯年愣了一下,随即又摇了摇头,“可食滞闭气多伴腹胀、嗳气,这孩童腹部平坦,也无嗳气之症,不太像啊。”
nbsp“弟子还发现,孩童舌苔干而舌质暗红,指尖冰凉,这或许是积滞日久,气机不畅导致气血运行受阻,并非刚发病时的症状。”赵珩伸手摸了摸孩童的后颈,“而且他后颈处有轻微的汗湿,先生说过,‘闭气急症初发时,患者多有隐性汗出,只是不易察觉,不如先按食滞闭气之法施针,若无效再另寻他法?”
nbsp周明忍不住插话:“可这病症凶险,若是误诊,延误了救治时机怎么办?”
nbsp林小满也跟着点头,脸上满是担忧:“是啊赵师兄,万一……”
nbsp“弟子愿以学业担保!”赵珩语气坚定,目光落在李伯年身上,“先生常说,‘医者当有决断,虽需谨慎,却不可因怕错而畏缩,此刻孩童气息越来越弱,若等查明所有病
第863集:突发恶疾,学员依学理初诊显成效[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