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诸天金手指之打造快乐人生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7章 天清气朗待生机,分域承包绘绿图[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enxinge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天气控制器阵列持续运转一个月后,火星迎来了四十亿年来最平静的一个清晨。
    nbsp李扬站在“龙兴市”临时基地的观测塔上,第一次摘下了头盔。清新的空气带着一丝湿润的泥土气息涌入鼻腔,没有预想中的刺鼻气味,只有一种类似地球雨后森林的清爽。抬头望去,天空呈现出淡淡的蔚蓝色,与地球的穹顶几乎无异,几朵蓬松的白云正悠闲地飘过,阳光透过云层洒下,在地面投下移动的光斑。
    nbsp“大气能见度28公里。”梁小龙举着望远镜,兴奋地大喊,“能看到‘新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了!那雪顶跟珠穆朗玛峰一模一样!”
    nbsp全息投影在观测塔前展开,实时更新着环境数据,每一组数字都在诉说着火星的蜕变:
    nbspnbsp风速秒(相当于地球微风级别)
    nbspnbsp降雨量:0(过去七天累计降雨仅5毫米)
    nbspnbsp云量:20%(以积云为主,无风暴云系)
    nbspnbsp气温:白天平均18℃,夜间平均5℃(赤道区域)
    nbsp从同步轨道拍摄的卫星照片更是震撼——火星表面的蓝色海洋与褐色陆地界限分明,“新太平洋”上甚至能看到白色的浪花;“新亚马逊河”蜿蜒穿过平原,像一条蓝色的绸带;极地的冰盖在阳光下泛着银光,与地球南北极的景象如出一辙。
    nbsp“天气控制器把最后一点过剩能量也消耗完了。”秦思远的虚拟影像出现在投影旁,他正指着大气环流图,“现在的大气环流已经形成稳定的三圈环流,跟地球的大气运动规律基本一致。你看这季风带,刚好能给农业区带来适量的降水。”
    nbsp李扬的目光落在“新地中海”的位置。那里原本是一个巨大的撞击坑,经过五次小行星撞击和地质夯实后,积水形成了内陆湖,此刻湖面上正有几只测试用的无人船在航行,传回的水质数据显示,湖水盐度已降至1.2%,接近地球淡水湖的标准。
    nbsp“从太空看,它现在就像一颗镶在红色土地上的蓝宝石。”梁小龙翻出手机里的照片——这是他用普通相机拍摄的火星日出,橙红色的太阳从“新喜马拉雅山脉”后升起,将天空染成金红色,与地球的日出别无二致,“我把这张照片发回地球,我妈还以为我去西藏旅游了。”
    nbsp观测塔的警报突然轻微响起,投影上弹出一条提示:“紫外线指数7.2(中等强度)。”这比一个月前的42已经下降了很多,但仍高于地球的安全值。
    nbsp“臭氧层还在恢复期。”秦思远解释道,“当前臭氧浓度180nbspDobson单位(地球平均300单位),能过滤掉60%的紫外线,但还不足以让生物完全暴露在外。”
    nbsp李扬点头:“是时候启动天气控制器的下一个功能了。”
    nbsp天气控制器阵列的第二次启动,没有第一次的惊天动地,却更加精细入微。
    nbsp1000座控制器顶端的能量发射盘从红色转为淡蓝色,无数道柔和的蓝光渗入大气,像一双无形的手,开始梳理空气中的分子。指挥中心的屏幕上,大气成分的实时数据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
    nbspnbsp氧气:20.1%nbsp→nbsp基本稳定
    nbspnbsp氮气:71%nbsp→nbsp基本稳定
    nbspnbsp二氧化碳:8.2%nbsp→nbsp缓慢下降
    nbspnbsp二氧化硫nbsp→nbsp快速归零
    nbsp“第一步,清除残余有毒气体。”控制器总工程师的声音传来,“‘分子筛选程序正在运行,能精准捕捉有毒气体分子,通过催化反应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比如二氧化硫,会被转化成硫酸盐颗粒,最后沉降到地面成为肥料。”
    nbsp李扬看着屏幕上二氧化硫的曲线断崖式下跌,不到两小时就从降至检测不到的水平。这比预期的效率高出三倍,得益于星盟能量增幅器提供的精准控制力。
    nbsp第二步是调节二氧化碳浓度。天气控制器释放出的蓝光突然增强,在平流层形成无数个微型能量场,加速二氧化碳与水分子的反应。“这些能量场就像催化剂,能让二氧化碳更快地溶解到海洋中,或者被即将播种的蓝藻吸收。”秦思远解释道,“目标是将浓度稳定在5%——既高于地球能促进植物光合作用,又不会引发温室效应失控。”
    nbsp最关键的第三步是生成臭氧层。控制器的蓝光开始聚焦在平流层25公里高度,那里的氧气分子在能量激发下发生电离,重新组合成臭氧分子(O?)。屏幕上的臭氧浓度曲线以每天5nbspDobson单位的速度稳步上升,预计一个月后就能达到地球的60%。
    nbsp“同步启动‘臭氧蓝藻投放程序。”李扬下令。
    nbsp马里奥舰队的运输船立刻行动起来,在海洋和湖泊中投放了数万亿个改造蓝藻细胞。这些蓝藻携带了特殊的基因片段,能在光合作用中产生额外的臭氧分子,与天气控制器形成“天地协同”。
    nbsp“蓝藻的投放区域经过精确计算。”生物学家介绍道,“主要集中在赤道附近的水域,这里光照充足,能让蓝藻快速繁殖,预计一周后就能形成肉眼可见的蓝绿色藻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一个月的时间在精密的控制中悄然流逝。当天气控制器阵列第二次关闭时,火星的大气数据已经达到了预设目标:
    nbspnbsp氧气:21%(与地球完全一致)
    nbspnbsp氮气:73%
    nbspnbsp二氧化碳:5%
    nbspnbsp氩气及其他:1%
    nbspnbsp气压:98千帕(地球标准大气压的97%)
    nbspnbsp臭氧浓度:310nbspDobson单位(超过地球平均水平)
    nbspnbsp紫外线指数:2.1(安全范围)
    nbsp“大气成分稳定,有毒气体零检出。”周院士的声音带着激动,“现在的火星大气,不仅适合人类呼吸,甚至比地球还要干净。”
    nbsp李扬再次站在观测塔上,这次他不仅摘下了头盔,还脱掉了防护服。温暖的阳光洒在皮肤上,没有丝毫灼烧感;微风拂过脸颊,带着湖水的湿润和土壤的芬芳;远处的“新亚马逊平原”上,已经能看到淡淡的绿色——那是蓝藻繁殖的迹象。
    nbsp“下一步,该让这颗星球‘活起来了。”他对秦思远说,语气中充满了期待。
    nbsp非生

第367章 天清气朗待生机,分域承包绘绿图[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