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降温攻坚与绿芽破土[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enxinge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马里奥二号”旗舰的气象监测中心内,秦思远正对着全息屏幕上的大气环流模型皱眉。屏幕上,金星平流层的气流呈现出诡异的“双漩涡”结构——这是小行星撞击后,自转加速引发的新大气现象,外层漩涡带着硫酸云绕赤道旋转,内层漩涡则在北极海上空形成局部低压,两股气流的交汇处,风速高达280km/h,给即将部署的“升级款天气控制器”带来了极大挑战。
nbsp“升级后的天气控制器,核心是‘分层温控模块。”秦思远指着模型中的蓝色节点,向围拢的科研团队解释,“底层模块针对1020km高度的大气,通过释放低温离子雾,加速CO?溶解到北极海;中层模块作用于3040km平流层,制造‘人工反射云,反射40%的太阳辐射;顶层模块则负责稳定双漩涡气流,避免极端天气干扰设备。但现在的问题是,双漩涡交汇处的强气流,可能会撕裂人工反射云,让降温效率打折扣。”
nbsp李扬站在人群后方,目光落在北极海的实时画面上——淡蓝色的海面上,耐热海藻已形成连片的绿膜,几艘“水质监测潜艇”正穿梭其中,传回的水温数据显示,表层水温已降至320℃,较撞击前下降了140℃,但深层水温仍高达350℃,对后续引入的高等水生生物仍是威胁。
nbsp“必须在两周内让表层水温降至300℃以下,否则高等植物的根系无法在岸边存活。”李扬的声音打破了讨论的沉寂,“秦思远,能不能调整天气控制器的部署位置,避开双漩涡交汇处?比如将中层模块分散部署,用多点联动替代单点覆盖。”
nbsp秦思远眼前一亮,立刻修改模型:“可以试试!把12台中层反射云发生器,沿北极海周边的平流层部署,形成‘环形防护带,既能避开强气流,又能集中反射北极海上空的阳光,加速海水降温。不过需要梁小龙的编队配合,在部署时用气流干扰弹稳定局部大气。”
nbsp正在一旁擦拭飓风拦截机的梁小龙,听到自己的名字,立刻凑过来:“没问题!我跟10架黑鹰战机随时待命,保证气流比湖面还平稳!不过话说回来,这天气控制器要是真能把温度降到300℃以下,咱们是不是就能种你说的那个改良狗尾草了?”
nbsp“不仅能种,还能收获第一批种子。”生物团队负责人王教授笑着递过一个透明培养皿,里面装着几株淡绿色的幼苗,“这是改良版‘金穗狗尾草,经过三次基因编辑,能耐受300℃高温,根系还能分泌碱性物质,改良土壤酸性。我们计划在北极海沿岸的‘新三角洲区域,先投放1000亩的种子,作为陆地生态的‘试验田。”
nbsp三天后,首批6台升级款天气控制器从“夸父四号”运输舰出发,朝着北极海周边的平流层飞去。梁小龙率领的护航编队提前一小时抵达预定空域,黑鹰战机的机翼下挂载着新型“定向气流弹”——这种弹药能释放低频声波,将局部风速从280km/h降至150km/h,为控制器部署开辟安全通道。
nbsp“第一台控制器抵达预定点,开始释放反射云!”运输舰指挥官的声音传来。屏幕上,控制器的中层模块缓缓展开,像一把巨大的银色伞面,伞面表面的“光伏反射膜”(红警“太阳能电站”技术改良)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随着模块启动,淡白色的反射云从伞面边缘溢出,逐渐在平流层形成一片直径50公里的“云斑”。
nbsp探测器传回的实时数据显示,反射云覆盖区域的太阳辐射强度,瞬间从降至北极海表层水温以每小时0.5℃的速度下降。但就在第二台控制器部署时,双漩涡气流突然发生偏移,一股带着硫酸蒸汽的强气流朝着反射云冲来,云斑边缘瞬间被腐蚀,出现了一道20公里的缺口。
nbsp“气流偏移!是玛亚特山的火山活动引发的!”秦思远的声音带着急促,“探测器监测到玛亚特山内部压力上升,喷出的高温气流扰动了平流层环流!梁小龙,快用定向气流弹稳住云斑,同时让控制器启动‘应急修复膜!”
nbsp梁小龙立刻驾驶拦截机冲向气流缺口,机翼下的定向气流弹连续发射,低频声波在气流中形成一道无形的“墙”,硬生生将强气流挡在反射云外侧。与此同时,控制器的应急修复膜迅速展开,像补丁一样填补了云斑的缺口,反射效率很快恢复到90%。
nbsp“玛亚特山那边得尽快处理,不然还会干扰大气。”李扬对着通讯频道下令,“秦思远,让地热疏导团队提前出发,在玛亚特山部署‘热能导出井,把火山内部的热量引到地表的‘地热电站,既解决火山隐患,又能发电。”
nbsp负责地热项目的张工程师立刻响应:“我们已经准备好了10台‘超深钻探机器人(红警“矿车”与星战“激光钻头”结合),能钻透5公里的岩层,直达火山的岩浆囊。只要将热能导出管插入岩浆囊,就能把热量转化为电能,预计每小时能发电200兆瓦,足够供应后续新三角洲的生态设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当天下午,地热团队乘坐运输艇抵达玛亚特山脚下。这里的地表温度仍高达380℃,岩石表面泛着暗红色的灼热光泽,偶尔有白色的硫酸蒸汽从岩石缝隙中渗出。超深钻探机器人的激光钻头启动,红色的激光束像一把利剑,瞬间在岩石上钻出一个直径1米的孔洞,钻头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向地下推进。
nbsp“钻探深度3公里,接近岩浆囊边缘!”操作员的声音带着兴奋,“检测到岩浆温度1200℃,压力稳定在8MPa,符合热能导出条件!”
nbsp但就在导出管准备插入孔洞时,岩浆囊的压力突然飙升至12MPa,大量岩浆顺着孔洞喷涌而出,形成一道50米高的“岩浆喷泉”,灼热的岩浆朝着附近的钻探机器人蔓延,眼看就要将设备融化。
nbs
第384章 降温攻坚与绿芽破土[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