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制盐之术[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enxinge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当许老板拿到这个大唐版的热水瓶时,翻来覆去的查看,暗暗称奇,心想大唐人还是蛮有创造力的,他们虽然不知道其中的物理学知识,但至少会依葫芦画瓢,而且不死板,会变通。
大唐是一个比较开放的时期,愿意学习外来的优秀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有了后来的万国来朝。
系统不断地折腾,换了这么多店铺,把现在的生活方式一一呈现在大唐人面前,是不是有意在引导大唐的发展呢?
再增加点商品,许老板和系统申请后清洁用品类增加了牙膏牙刷,调料类增加了盐。
不出意外的再次掀起了热潮。
这时的人还没有刷牙的工具,一般都是用盐水漱口,然后用手指擦拭牙齿,富贵人家可以用布来擦拭。还有人将柳枝揉软,沾上盐,放入嘴里嚼。
别以为没有牙刷之类的工具,大唐的人就不刷牙,毕竟口臭的味道不好闻,而且一口参差不齐的烂牙也会被人耻笑,仪表堂堂也是大唐人的追求。
所以牙膏牙刷一下子就受到了热捧,大唐人这才知道原来还可以这样刷牙。
聪明的工匠们又开始了一波仿制。牙刷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工匠们看到实物就可以仿制。
用木头做柄,前端钻孔插入马尾就成了。
虽然比不了现代的牙刷,但基本的功能实现了,牙膏是没法仿制了,就继续沾盐了刷牙。
说到盐,李世民坐不住了。
李渊建立唐朝时,所有的制度几乎全部是沿袭自隋朝的,盐并不实行专卖。为了让百姓休养生息,盐在唐朝初期是无税的,到了武则天时期才实行税盐制。
但盐始终是生活必需品,需求量巨大。朝廷开有大量盐田来生产盐,盐是朝廷的一大收入来源。
但大唐的盐大都是粗盐,颗粒较大,还有一股苦涩味。即使这样的盐产量也不高,所以盐价很高,穷苦人经常吃不上盐。
再看看许嘉杂货店卖的盐,又细又白,完全没有苦涩味,是真正上乘的盐。
如果许嘉能指点两下,让大唐的盐能更好一点,哪怕只有许嘉店里的一半好,也足够李世民赚得盆满钵满了。
于是李世民就来找上门来了,许老板在店里隔了一个房间,专门用来接待这些贵人。许嘉就把他带到这个房间商谈。
听完李世民的诉苦,什么盐生产难,苦涩难吃之类的,许嘉就对大唐是如何产盐充满了好奇。
“大唐的盐有两种,一种是井盐,一种是海盐。”李世民说。
“哪一种盐比较多?”
“井盐较多。”
井盐是打井汲取地下卤水,煮干水后得盐。海盐是直接把海水煮干得盐。
两种盐都是煮干得盐,难怪产量低,煮干多费时间。
要想产量高,还得用海水晒盐的方法。海水取之无穷,用之不尽,再加上日光晒盐节省人力物力,是真正的高效。
后世福建一带沿海地区盛行晒盐,因为那里有适合晒盐的条件,日照充足,引海水方便,在最好的日子里甚至四天就可以出盐。
但现在那里还是蛮荒之地,属于岭南,应该还没有大规模地晒盐,难怪大唐的盐这么少。
想到这里,许嘉便说:
“陛下,要想多产盐,必须去岭南,在那里的沿海地区挖盐田引海水入内,用日照晒干,就可得盐。”
“晒干,那得晒多久?”李世民皱着眉头说。
没见过晒盐的人想象不出太阳能的力量,总以为要很长时
第34章 制盐之术[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