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商途:重生之商业帝国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6集:海外的试金石[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enxinge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村民们蹲在坡上抽烟,木杖插在泥里围成圈。当林砚让人把新图纸铺在油布上时,老者突然站起来,指着图纸边角的排水系统:34;这里要改成八卦形,不然雨季会积水。34;
    nbsp周振邦在一旁翻译:34;他年轻时跟着广东师傅学过看风水,其实是懂水利的。34;林砚望着老者沟壑纵横的脸,突然发现他斗笠下露出的玉佩,和父亲书房里那个貔貅挂件一模一样。
    nbsp商会的酒楼成了临时会议室,木柜里的陈年普洱散发着陈香。周振邦翻出本线装的《槟城华人史》,指着其中一页:34;你选的地块,当年是福建同乡会的义地。那些村民里,有一半是当年守墓人的后代。34;
    nbsp林砚的钢笔在图纸上划出新的轮廓,把原定的地下室改成了纪念亭。当她在设计图上添上34;侨胞纪念馆34;几个字时,窗外的阳光正好穿过雨云,照在祠堂的琉璃瓦上。
    nbsp四、破土时的鞭炮
    nbsp奠基仪式那天,林砚特意穿了件月白色旗袍。村民们带来了自家酿的椰子酒,老者用木杖在红土上画了个圈:34;今天辰时破土,与月神相冲,等午时再开工。34;
    nbsp周振邦悄悄告诉她:34;其实是怕太早开工,露水打湿水泥。34;林砚望着老者给每个工人递槟榔的背影,突然想起在商会看到的老照片,1950年的奠基仪式上,也是这样的场景——华人与当地人共饮椰酒,木杖与水准仪并排而立。
    nbsp当挖掘机的铲斗终于落下时,鞭炮声惊飞了榕树上的白鹭。有个戴头巾的马来妇女捧着个陶罐走来,里面装着当年逃难者留下的铜钱。34;我祖父说,这些钱能保平安。34;她的华语带着浓重的闽南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地下室改成的纪念馆里,周振邦捐出了父亲留下的逃难账本,村民们送来祖辈用过的扁担和水瓢。林砚站在玻璃展柜前,看着那些带着岁月痕迹的物件,突然明白父亲说的34;地头蛇34;,其实是扎在这片土地上的根。
    nbsp五、椰影里的地标
    nbsp一年后的剪彩仪式上,林砚站在刻有双语铭文的纪念碑前。碑的正面是项目介绍,背面刻着:34;19422023,此土之下,皆为乡亲。34;
    nbsp周振邦的孙子举着平板电脑直播,镜头里,纪念亭的飞檐与双子塔的钢构相映成趣。有个老华侨对着镜头抹眼泪:34;我父亲当年就躲在这坡上,没想到七十多年后,能在这里看到同胞建的大楼。34;
    nbsp暴雨又至时,林砚在办公室看着监控。工人们正在加固纪念亭的柱子,几个戴斗笠的村民帮忙搬运沙袋,他们的木杖靠在新栽的菩提树下,杖头的孔雀纹在雨中闪着光。
    nbsp周振邦送来新印的商会通讯录,在她的名字旁用朱笔写着:34;马来西亚的生意,要让当地人觉得你是来认亲的,不是来掘金的。34;
    nbsp窗外的霓虹灯亮起,林砚望着大楼顶层的34;中华厅34;,那里今晚要举办中秋晚宴。餐桌上的月饼旁,会摆着当地人爱吃的椰丝糕——就像她学会的那样,在图纸上画下钢筋的同时,也给土地里的故事留出位置。
    nbsp红土地上的新地标在夜色里亮起灯火,像颗镶嵌在雨林里的明珠。林砚知道,真正稳固的地基,从来不止钢筋水泥,还有那些深埋在土里的根,和跨越山海的乡情。
    喜欢。

第306集:海外的试金石[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