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成公绥《琵琶赋》[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enxinge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或吟《下里》。
nbspnbsp解析:文人所唱的歌曲,有的是《采菱》,有的是《下里》。《采菱》可能描绘了采菱的劳动场景和欢快情绪,《下里》通常指通俗的民间歌曲。此句表明琵琶演奏可以配合不同风格的歌曲,从高雅到通俗,展示了琵琶音乐在与其他艺术形式融合时的兼容性和适应性,反映出琵琶音乐受众广泛,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
nbsp29.nbsp抚弦安歌,新声代起。
nbspnbsp解析:演奏者一边轻抚琴弦,一边安详地歌唱,新的声音不断响起。描绘出一种和谐、美妙的音乐表演场景,强调琵琶与歌声的配合默契,“新声代起”体现出音乐在表演过程中的创新和变化,展示琵琶音乐不断发展、充满活力的特点。
nbsp30.nbsp歌曰:“陟彼高冈,乐彼之园。玄鹤二八,延颈协鸣。”
nbspnbsp解析:具体写出所唱歌词内容,登上那高高的山冈,喜爱那园中的景色。十六只玄鹤,伸长脖子一起鸣叫。歌词描绘出一幅优美、空灵的画面,营造出宁静而美好的意境,与琵琶音乐相互呼应,进一步展现琵琶音乐在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使听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音乐与文学相结合所带来的独特美感。
nbsp31.nbsp若此之美,何异于《韶》《夏》《咸池》之乐也。
nbspnbsp解析:作者认为这样美妙的琵琶音乐,与《韶》《夏》《咸池》这些古代经典音乐相比,并没有什么差异夏》《咸池》是古代备受推崇的高雅音乐,此句通过类比,高度评价了琵琶音乐的艺术水准,将琵琶音乐提升到与经典古乐同等的地位,充分肯定了琵琶音乐的价值和魅力。
nbsp32.nbsp于时也,金石寝声,匏竹屏气。
nbspnbsp解析:当琵琶演奏时,钟磬等金属乐器和石磬等石制乐器都停止发声,笙竽等匏类乐器和箫管等竹制乐器也都屏住气息。运用夸张手法,从侧面烘托出琵琶音乐的强大吸引力和表现力,其他乐器在琵琶演奏时都黯然失色,突出琵琶在众多乐器中的独特地位和魅力。
nbsp33.nbsp王豹辍讴,韩娥止唱。
nbspnbsp解析:王豹和韩娥都是古代着名的善歌者,这里说他们停止歌唱,同样是从侧面衬托琵琶音乐的美妙,连着名的歌唱家都被琵琶音乐吸引而停止演唱,进一步强调琵琶音乐具有无与伦比的感染力,能够征服最优秀的歌手,突出琵琶音乐在声乐艺术领域的卓越地位。
nbsp34.nbsp天吴踊跃于重渊,王乔披云而下坠。
nbspnbsp解析:“天吴”是古代神话中的水神,“王乔”是传说中的仙人。此句说水神天吴在深渊中踊跃,仙人王乔拨开云彩而下坠,运用神话传说和夸张的想象,形象地表现出琵琶音乐的神奇魅力,连神话中的神灵和仙人都被吸引,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浪漫主义色彩,突出琵琶音乐具有超越现实的感染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35.nbsp舞干戚于广庭,八音克谐而不悖。
nbspnbsp解析:人们在宽广的庭院中手持干戚翩翩起舞,各种乐器演奏和谐而不冲突。描绘出一幅欢乐、和谐的音乐舞蹈场景,展示琵琶音乐能够带动氛围,使各种艺术形式和谐共处,共同营造出一种盛大而美好的艺术氛围。“舞干戚”体现了舞蹈与音乐的配合,展示出音乐对人们行为和情感的激发作用;“八音克谐而不悖”强调琵琶在与其他乐器共同演奏时,能够协调一致,进一步突出琵琶在音乐合奏中的重要性以及它所营造的和谐音乐效果。
nbsp36.nbsp是以知音之士,莫不敛衽而仰叹。
nbspnbsp解析:“是以”表示因果关系,正因琵琶音乐有如此强大的魅力和影响力,所以那些真正懂得音乐的人,没有不整理衣襟、恭敬地仰着头发出赞叹的。“敛衽”这一动作表现出知音之士对琵琶音乐的敬重,“仰叹”则直接体现出他们内心的惊叹,从知音者的反应这一角度,再次强调琵琶音乐的非凡之处,说明琵琶音乐能够得到专业、有素养的听众的高度认可。
nbsp37.nbsp佥称美而赞善。
nbspnbsp解析:“佥”表示都、皆,这里指所有的知音之士都称赞琵琶音乐的美妙和出色。此句简洁明了地总结了知音之士对琵琶音乐的一致好评,强化了琵琶音乐在音乐鉴赏领域所获得的赞誉,突出琵琶音乐在当时音乐界的崇高地位。
nbsp38.nbsp伶伦之伎,伯牙之巧,《阳春》《白雪》,非此莫贤。
nbspnbsp解析:作者将琵琶音乐与伶伦的精湛技艺、伯牙的高超琴艺以及《阳春》《白雪》这样的经典高雅音乐相提并论,认为琵琶音乐与它们相比毫不逊色。伶伦是传说中制定音律的人,代表着音乐技艺的源头和极高水准;伯牙以琴艺高超、与钟子期的知音故事闻名;《阳春》《白雪》则象征着高雅音乐的典范。通过这种对比,再次强调琵琶音乐无论是在演奏技巧还是艺术水准上,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进一步凸显了琵琶音乐的卓越不凡。
nbsp39.nbsp其感人动物,盖亦弘矣!
nbspnbsp解析:“其”指代琵琶音乐,此句总结全文,指出琵琶音乐感动人和触动万物的力量大概也是很宏大的。这是对琵琶音乐感染力的高度概括,从对人(知音之士的赞叹)、对其他乐器(金石匏竹停止发声)、对神话角色(天吴、王乔的反应)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全面地体现出琵琶音乐强大的感染力,再次强调琵琶音乐在艺术表现力和影响力方面的卓越成就,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nbsp……
nbsp句译:
nbsp序
nbsp1.nbsp余少好音声,雅好琵琶。
nbsp我年少时就喜爱音乐,特别钟情于琵琶。
nbsp2.nbsp每观其构造,察其廉肉,参详其风声,仿佛其古象,信可谓德协雅颂,声和阴阳者也。
nbsp每当观察琵琶的构造,品味其音色的清越与圆润,琢磨它弹奏出的声音风格,感受它所蕴含的古代乐器的风貌,我深信琵琶的品德与《雅》《颂》相协调,声音能与阴阳和谐呼应。
nbsp正文
nbsp1.nbsp惟嘉桐之奇生,于丹泽之北垠。
nbsp那优良的桐木生长得奇特不凡,在丹泽的北岸。
nbsp2.nbsp托峻岳之崇冈,临清流之通津。
nbsp它依托着峻峭山岳的高冈,临近清澈水流的渡口。
nbsp3.nbsp含天地之醇和,吸日月之休光。
nbsp蕴含着天地间醇厚平和的气息,吸纳着日月的美好光辉。
nbsp4.nbsp郁纷纭以独茂,飞英蕤于昊苍。
nbsp它枝叶繁茂、郁郁葱葱地独自茁壮生长,花和叶在天空中飞扬。
nbsp5.nbsp于是工人命匠,斫而成器。
nbsp于是工匠们将它砍伐,制作成乐器。
nbsp6.nbsp因形造名,故谓之琵琶。
nbsp根据它的形状来命名,所以称它为琵琶。
nbsp7.nbsp象月之圜,其数有二。
nbsp琵琶形状像月亮一样圆润,由两部分组成。
nbsp8.nbsp柱有十二,配律吕也。
nbsp琵琶有十二根柱,与律吕相对应。
nbsp9.nbsp四弦象四时也。
nbsp四根弦象征着四季。
nbsp10.nbsp启飞龙之秘藏,剖灵龟之神室。
nbsp如同开启飞龙的神秘宝藏,剖开灵龟的神奇内腔(形容选材的珍贵与制作的慎重)。
nbsp11.nbsp张修城之网弦,急商调之劲曲。
nbsp安装精心制作的琴弦,弹奏急促的商调,奏出刚劲有力的曲子。
nbsp12.nbsp飞纤指以促柱,创发越以哀伤。
nbsp演奏者手指如飞地在柱上移动,创造出激扬而哀伤的曲调。
nbsp13.nbsp尔乃《落梅》《折柳》,《幽兰》《白雪》。《临关》《别鹤》,《度陇》《清角》。
nbsp于是弹奏《落梅》《折柳》《幽兰》《白雪》《临关》《别鹤》《度陇》《清角》等曲目。
nbsp14.nbsp于是酒酣耳热,仰天抚节。
nbsp这时人们饮酒至畅快,兴奋得耳朵发热,不禁仰天按照音乐节奏拍打节拍。
nbsp15.nbsp非夫旷远者,不能与之嬉游;非夫渊静者,不能与之闲止;非夫放达者,不能与之无吝;非夫至精者,不能与之析理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不是胸怀开阔高远的人,不能与琵琶音乐一同游乐;不是内心深邃宁静的人,不能与琵琶音乐安然相处;不是豁达洒脱的人,不能毫无吝惜地欣赏琵琶音乐;不是对音乐有精湛理解的人,不能与他人剖析琵琶音乐的乐理。
nbsp16.nbsp若乃器和而应,弹之者善。
nbsp如果乐器优良且与演奏者配合默契,演奏者技艺又高超。
nbsp17.nbsp慷慨磊落,卓砾盘纡。壮士之怒也,纷纭交错,取象于战阵。
nbsp弹奏出的声音慷慨激昂、光明磊落,独特卓越、曲折多变,如同壮士发怒,乐声纷繁交错,仿佛呈现出战阵的景象。
nbsp18.nbsp尔乃弹《广陵》,理《飞龙》。
nbsp于是弹奏《广陵》,演奏《飞龙》。
nbsp19.nbsp覆乱回惑,璅纚离逷。
nbsp音乐复杂多变,令人眼花缭乱、思绪纷乱,曲折错落有致。
nbsp20.nbsp君子之听也,心与神交,思与和游。
nbsp君子聆听时,心灵与音乐所传达的神韵相互交融,思绪随着和谐的乐声遨游。
nbsp21.nbsp仿佛遗音,渺茫重深。
nbsp仿佛听到悠远的遗音,那声音渺茫而深邃。
nbsp22.nbsp若夫《平陵》《侯门》,《长安》《东武》。
nbsp至于《平陵》《侯门》《长安》《东武》等曲目。
nbsp23.nbsp促节连倡,口吟手鼓。
nbsp节奏紧凑,连续不断地歌唱,一边用口吟唱,一边用手击鼓(配合节奏)。
nbsp24.nbsp合韵谐声,和悦甜蜜。
nbsp音韵和谐,声音给人以和悦甜蜜的感觉。
nbsp25.nbsp吟清庙之肃穆,咏明堂之焕烂。
nbsp琵琶演奏能表现出清庙的肃穆庄严,以及明堂的辉煌灿烂。
nbsp26.nbsp歌帝德之弘盛,颂王公之勋焕。
nbsp能够歌颂帝王品德的宏大昌盛,赞颂王公贵族的辉煌功勋。
nbsp27.nbsp于是文人乃升,抗音而歌。
nbsp在这种情况下,文人登上舞台,提高声音歌唱。
nbsp28.nbsp或歌《采菱》,或吟《下里》。
nbsp有的唱《采菱》,有的吟《下里》。
nbsp29.nbsp抚弦安歌,新声代起。
nbsp演奏者轻抚琴弦,安详地歌唱,新的声音不断响起。
nbsp30.nbsp歌曰:“陟彼高冈,乐彼之园。玄鹤二八,延颈协鸣。”
nbsp歌词唱道:“登上那高高的山冈,喜爱那园中的景色。十六只玄鹤,伸长脖子一起鸣叫。”
nbsp31.nbsp若此之美,何异于《韶》《夏》《咸池》之乐也。
nbsp这样美妙的音乐,与《韶》《夏》《咸池》这些古代经典音乐相比,又有什么差异呢。
nbsp32.nbsp于时也,金石寝声,匏竹屏气。
nbsp在这时,钟磬等金属乐器和石磬等石制乐器都停止发声,笙竽等匏类乐器和箫管等竹制乐器也都屏住气息。
nbsp33.nbsp王豹辍讴,韩娥止唱。
nbsp王豹停止歌唱,韩娥也停止演唱。
nbsp34.nbsp天吴踊跃于重渊,王乔披云而下坠。
nbsp水神天吴在深渊中踊跃,仙人王乔拨开云彩而下坠。
nbsp35.nbsp舞干戚于广庭,八音克谐而不悖。
nbsp人们在宽广的庭院中手持干戚翩翩起舞,各种乐器演奏和谐而不冲突。
nbsp36.nbsp是以知音之士,莫不敛衽而仰叹。
nbsp因此,那些懂得音乐的人,没有不整理衣襟、恭敬地仰着头发出赞叹的。
nbsp37.nbsp佥称美而赞善。
nbsp都称赞琵琶音乐美妙出色。
nbsp38.nbsp伶伦之伎,伯牙之巧,《阳春》《白雪》,非此莫贤。
nbsp琵琶音乐与伶伦的精湛技艺、伯牙的高超琴艺以及《阳春》《白雪》这样的经典高雅音乐相比,毫不逊色。
nbsp39.nbsp其感人动物,盖亦弘矣!
nbsp琵琶音乐感动人和触动万物的力量,大概也是很宏大的!
nbsp……
nbsp全译:
nbsp序
nbsp我自幼喜爱音乐,对琵琶更是情有独钟。每每观察琵琶的构造,品味其音色的清浊圆润,细究它发出的声响风格,探寻其中蕴含的古朴意象,的确可以说,琵琶的品德与《雅》《颂》相契合,其声音与阴阳相调和。
nbsp正文
nbsp那珍贵奇异的嘉桐,生长在丹泽的北岸。它依托着峻岭的高冈,毗邻清澈水流的渡口。嘉桐蕴含着天地的醇厚平和之气,汲取日月的美好光辉。它郁郁葱葱,独自繁茂生长,花朵与枝叶在天空中飞扬。
nbsp于是,工匠们选用此木,将其雕琢成器。依照它的形状为其命名,故而称作琵琶。琵琶形如满月,由两部分构成。它设有十二根柱,与古代的律吕相对应。四根琴弦,则象征着四季。
nbsp如同开启飞龙的神秘宝藏,剖开灵龟的神奇内腔一般精心选材后,装上精心制作的琴弦,弹奏起急促商调的刚劲乐曲。演奏者手指如飞地在柱上移动,创造出激扬且哀伤的曲调。接着弹奏《落梅》《折柳》《幽兰》《白雪》,还有《临关》《别鹤》《度陇》《清角》等诸多曲目。此时,人们饮酒至酣畅,兴奋得耳热,不禁仰天随着音乐节奏击节。若非胸怀开阔高远之人,无法与这般音乐一同游乐;若非内心深邃宁静之人,无法与它安然相处;若非豁达洒脱之人,不能毫无保留地欣赏;若非对音乐领悟精湛之人,无法与之剖析乐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倘若乐器精良且与演奏者配合默契,再加上高超的弹奏技艺,那乐声便慷慨激昂、磊落不凡,独特卓越又曲折多变。好似壮士发怒,乐声纷繁交错,犹如战阵一般。继而弹奏《广陵》,演绎《飞龙》,乐声复杂多变,令人目眩神迷、思绪纷乱。君子聆听时,心灵与音乐神韵交融,思绪随和谐乐声遨游,仿佛能听到悠远的余音,缥缈而深邃。
nbsp至于《平陵》《侯门》《长安》《东武》等曲目,节奏紧凑,歌声相连,人们边吟唱边用手打着节拍。音韵和谐,给人以和悦甜蜜之感。既能吟唱清庙的庄严肃穆,也能咏叹明堂的辉煌灿烂;既能歌颂帝王德行的宏大昌盛,也能赞颂王公贵族的卓越功勋。
nbsp此时,文人登上舞台,放声高歌。有的唱起《采菱》,有的吟诵《下里》。一边轻抚琴弦,一边悠然歌唱,新的曲调不断响起。歌词唱道:“登上那高高的山冈,喜爱那园中的景色。十六只玄鹤,伸长脖子一同鸣叫。”如此美妙的音乐,与《韶》《夏》《咸池》等经典古乐相比,又有何不同呢。
nbsp在琵琶演奏之时,钟磬等金石乐器停止发声,笙箫等匏竹乐器也悄然无声。王豹不再讴歌,韩娥也停止了吟唱。就连水神天吴在深渊中踊跃,仙人王乔也拨开云彩而下坠。人们在宽广的庭院中手持干戚翩翩起舞,各种乐器配合和谐,毫不冲突。
nbsp因此,那些深谙音乐之人,无不整敛衣襟,仰首赞叹,纷纷称赞琵琶音乐美妙绝伦。琵琶的演奏技艺,可与伶伦、伯牙相媲美,《阳春》《白雪》这样的高雅之曲与之相比,也难分高下。琵琶音乐感动人心、触动万物的力量,实在是极为宏大啊!
喜欢。
第225章 成公绥《琵琶赋》[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