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诗词一万首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83章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enxinge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拟行路难?其四
    nbsp鲍照
    nbsp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nbsp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nbsp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nbsp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nbsp……
    nbsp赏析:
    nbsp《拟行路难·其四》是鲍照乐府诗的经典之作,深刻展现了诗人在门阀制度压抑下的悲愤与无奈,在抒情与艺术表达上极具感染力。
    nbsp1.nbsp主题思想:
    nbspnbsp揭示社会不公:诗歌以水在平地向不同方向流淌起兴,隐喻人因门第不同而命运迥异,深刻揭示了南朝门阀制度下,寒门子弟才华被压抑、命运被左右的社会现实。
    nbspnbsp抒发愤懑无奈:诗人虽表面以“人生亦有命”自我宽慰,劝诫自己莫要忧愁,但实则内心愤懑难平。通过“心非木石岂无感”直白道出真实情感,“吞声踯躅不敢言”又将这种愤懑压抑到极致,展现出诗人面对现实压迫时,悲愤却又无奈的复杂心境。
    nbsp2.nbsp艺术特色:
    nbspnbsp比兴手法,生动贴切:开篇“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运用比兴。以水的流向无规则,形象类比人生境遇的差异,自然巧妙地引出对人生“命”的探讨,使抽象的命运观念变得具体可感,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nbspnbsp情感跌宕,曲折有致:诗人情感表达一波三折。先是貌似豁达地以“安能行叹复坐愁”宽慰自己,接着“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借酒浇愁却愁更愁,凸显内心痛苦。最后“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情感从压抑瞬间爆发又强行压抑,这种起伏变化,将诗人内心矛盾、挣扎与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增强了诗歌感染力。
    nbspnbsp质朴语言,表意深刻:全诗语言质朴自然,通俗易懂,却蕴含深刻情感与哲理。如“心非木石岂无感”,用直白话语道出人之常情,引发读者共鸣;“吞声踯躅不敢言”,质朴文字将诗人忍气吞声、徘徊不前的无奈刻画入微,于平淡中见深沉。
    nbsp……
    nbsp解析:
    nbsp1.nbsp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nbspnbsp解析:诗人开篇描绘了一个常见的生活场景,将水倾倒在平地上,水便朝着各自不同的方向流淌。这里运用比兴手法,以水的流向各不相同,来比喻人生境遇的千差万别。在当时门阀制度森严的社会背景下,人的出身就如同这倾泻的水,决定了其未来发展的方向,形象地揭示出社会现实中,人们因门第差异而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为下文感慨人生境遇埋下伏笔。
    nbsp2.nbsp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nbspnbsp解析:承接上句对水流的描述,诗人将话题转至人生,提出“人生亦有命”的观点。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种顺从命运安排的豁达态度,劝诫自己不应总是行走坐着都在叹息忧愁。然而,结合当时社会现实,这实则是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的无奈之语,是一种自我宽慰,内心深处却满含着对命运不公的愤懑,以貌似豁达之语,更强烈地表达出内心的痛苦。
  

第283章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