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诗词一万首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2章 王微《杂诗》[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enxinge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但知狐白温”,与丈夫的艰苦处境相比,自己虽身处家中,却只能感受到自身的温暖,这种对比更加深了思妇内心的痛苦。她既心疼丈夫,又因自己无法陪伴在丈夫身边而感到无奈和哀怨,这种复杂的情感在这两句诗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5.nbsp日暗牛羊下,野雀满空园
    nbspnbsp解析:此句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的乡村景象。太阳渐渐西沉,天色变得昏暗,牛羊纷纷下山归家,而空荡荡的园子里满是野雀。“日暗”点明时间,营造出一种暮色降临的氛围,给人以压抑之感。“牛羊下”化用《诗经·王风·君子于役》中“日之夕矣,羊牛下来”的诗句,原诗以牛羊归圈反衬丈夫未归,这里同样借牛羊按时归巢,衬托出思妇丈夫的远在他乡,未归家中。“野雀满空园”,园中的空旷与野雀的喧闹形成鲜明对比,更增添了一种荒凉、孤寂的感觉,进一步烘托出思妇独守空闺的孤独与寂寞。
    nbsp6.nbsp孟冬寒风起,东壁正中昏
    nbspnbsp解析:“孟冬”点明时节为初冬,寒冷的季节本就容易让人感到孤寂,此时寒风又阵阵吹起,更增添了环境的凄冷。“东壁正中昏”,“东壁”是星宿名,这里说东壁星正好在天空中变得昏暗,暗示时间的流逝,也渲染出一种阴沉、昏暗的氛围。寒冷的季节、呼啸的寒风以及昏暗的星空,从多个角度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有力地烘托出思妇内心的愁苦与哀怨。
    nbsp7.nbsp朱火独照人,抱景自愁怨
    nbspnbsp解析:“朱火”指红色的烛火,在寒冷、昏暗的夜晚,屋内只有红烛独自照着思妇。“独照人”突出了思妇的孤单,她形单影只,无人相伴,唯有烛火与她作伴。“抱景自愁怨”,“景”通“影”,她只能抱着自己的影子,独自忧愁哀怨。红烛的光不仅没有给她带来温暖和慰藉,反而更加凸显出她的孤独,她的愁怨无人倾诉,只能对着自己的影子默默承受,将思妇的孤独与哀怨推向了高潮。
    nbsp8.nbsp谁知心曲乱,所思不可论
    nbspnbsp解析:最后两句直抒胸臆,思妇感慨又有谁能知道她内心的思绪杂乱如麻呢?她所思念的人远在天边,这种深深的思念之情难以用言语表达。“心曲乱”生动地描绘出思妇内心的复杂情感,各种思绪交织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所思不可论”则强调了这份思念的深沉与无奈,她的思念之情太过浓烈,以至于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让人体会到思妇内心那无法言说的痛苦。
    nbsp……
    nbsp句译:
    nbsp1.nbsp思妇临高台,长想凭华轩
    nbsp思妇登上高高的楼台,长久倚靠华丽栏杆深深怀想。
    nbsp2.nbsp弄弦不成曲,哀歌送苦言
    nbsp她拨弄琴弦却奏不成曲调,只能用哀伤的歌声倾诉痛苦话语。
    nbsp3.nbsp箕帚留江介,良人处雁门
    nbsp自己留在家乡江边操持家务,丈夫却远在雁门戍守边关。
    nbsp4.nbsp讵忆无衣苦,但知狐白温
    nbsp怎会不担心他没有冬衣的苦寒,只知道自己身着狐裘的温暖。
    nbsp5.nbsp日暗牛羊下,野雀满空园
    nbsp天色渐暗牛羊纷纷下山,野雀飞满空荡荡的庭院。
    nbsp6.nbsp孟冬寒风起,东壁正中昏
    nbsp初冬时节寒风飕飕刮起,东壁星正好在天空中昏暗不明。
    nbsp7.nbsp朱火独照人,抱景自愁怨
    nbsp红红的烛火孤独照着她,她抱着自己的影子独自忧愁哀怨。
    nbsp8.nbsp谁知心曲乱,所思不可论
    nbsp有谁能知道她内心思绪纷乱,她所思念的情感无法言说。
    nbsp……
    nbsp全译:
    nbsp有一位思妇登上高高的楼台,长久地倚靠在华丽的栏杆旁,心中满是对远方人的深切怀想。
    nbsp她试图拨弄琴弦,却因心思烦乱而无法弹奏出完整的曲子,只能用哀伤的歌声倾诉内心痛苦的话语。
    nbsp她留在家乡的江边,每日操持着家务,而她的丈夫却远在雁门戍守边关。
    nbsp她怎能不担忧丈夫在那边缺少冬衣忍受苦寒,自己却只能感受到身上狐裘的温暖。
    nbsp太阳渐渐西沉,天色变得昏暗,牛羊都纷纷下山回家,空荡荡的园子里满是乱飞的野雀。
    nbsp初冬的寒风呼呼地刮起来,天空中,东壁星也正渐渐变得昏暗。
    nbsp屋内,红红的烛火孤独地照着她,她只能抱着自己的影子,独自忧愁哀怨。
    nbsp又有谁能知道她内心的思绪早已纷乱如麻,她对远方人的思念之情实在是难以用言语来表述啊。
    喜欢。

第362章 王微《杂诗》[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