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32集:贪官落网,新政派获朝廷支持[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enxinge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徐景明接过证词,仔细看了一遍,点点头:“好。今晚就把供词和证词送到养心殿,让陛下知道,张敬之不是什么三朝元老,就是个贪赃枉法的蛀虫。”
    nbsp第二天早朝,太和殿内鸦雀无声。张敬之第一个出列,跪在丹墀下,声音洪亮:“陛下!徐景明滥用职权,勾结锦衣卫,构陷吏部左侍郎周显之,扰乱朝纲,请陛下治他的罪!”跟着,李嵩、王崇文等十几名旧党官员也跪了下来,齐声附和:“请陛下治徐景明的罪!”
    nbsp天启帝坐在龙椅上,面无表情地看着他们。徐景明从朝列中走出来,手里捧着一个木盒,躬身道:“陛下,臣有证据,证明周显之所言非虚,也证明张首辅所言不实。”
    nbsp木盒被打开,里面是周显之的供词、侍卫的证词,还有一张画——画的是首辅府的大门,门口站着周显之的管家,手里捧着个锦盒。天启帝让人把供词读出来,当读到“张敬之收受十万两银票”时,满朝文武都倒吸一口凉气。
    nbsp张敬之猛地抬起头,脸色铁青:“陛下!这是诬陷!周显之是被徐景明屈打成招,才胡乱攀咬老臣!”
    nbsp“屈打成招?”徐景明冷笑一声,“张首辅,沈佥事可以作证,周显之招供时,没受半点刑。况且,那侍卫还在京中,陛下若不信,可传他上殿对质。”
    nbsp天启帝看着张敬之,眼神里没了往日的敬重:“张敬之,朕念你是三朝元老,一直对你礼遇有加。可你纵容门生贪腐,还敢收受贿赂,你对得起朕,对得起大明朝的百姓吗?”他顿了顿,声音陡然提高,“即日起,免去你首辅之职,回府待查!李嵩、王崇文,你们与周显之有牵连,也一并回府待查!”
    nbsp张敬之浑身一软,瘫在地上。李嵩、王崇文面如死灰,再也没了往日的气焰。旧党官员们你看我、我看你,没人敢再说话——首辅倒了,他们这群依附者,哪里还敢反对新政?
    nbsp接下来的一个月,新政派终于迎来了转机。在天启帝的支持下,徐景明牵头,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吏治整顿。他让人清查吏部、户部的账目,从京城查到地方,一口气揪出了二十多名贪腐官员,有吏部的主事,有地方的知府,甚至还有两名按察使。这些人有的被革职查办,有的被流放边疆,消息传出去,百姓们都拍手称快。
    nbsp吏治整顿刚告一段落,徐景明又开始推“官员考核制度”。他让人制定了考核细则,把政绩、民生福祉、廉洁情况都纳入考核,不合格的官员,要么降职,要么罢免。顺天府有个通判,上任三年没办过一件实事,还纵容手下欺压百姓,考核时被评为“不称职”,直接被罢了官。
    nbsp税赋改革也没落下。徐景明联合赵承业,在江南先推“摊丁入亩”——以前是按人口收税,不管有没有地,都要交丁银;现在改成按土地面积收税,有地多交,无地少交,甚至不交。江南的佃农们听到消息,都跑到县衙门口放鞭炮。有个佃农叫陈阿福,租了地主两亩地,以前每年要交五两丁银,现在只交二两,他拉着县衙差役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这下好了,我家娃能吃饱饭了!”
    nbsp与此同时,徐景明还整顿了盐铁专营。以前盐商和地方豪强勾结,垄断盐价,一斤盐能卖到五十文,百姓们吃不起盐,只能吃淡菜。徐景明让人查了盐商的账目,抓了几个垄断盐市的盐商,又把盐价降到了二十文一斤。百姓们能买到便宜盐,都夸新政好,江南巡抚还奏报说,有百姓给徐景明送了块“为民做主”的牌匾,挂在户部衙门外的旗杆上。
    nbsp这天,徐景明正在户部处理公文,下属递上来一份奏折,是江南巡抚写的。奏折里说,今年江南风调雨顺,加上“摊丁入亩”减轻了负担,百姓们种地的积极性高了,粮食收成比去年增加了两成,家家户户的粮缸都装满了。徐景明看着奏折,嘴角忍不住上扬——这两年来的辛苦,总算没白费。
    nbsp就在这时,太监总管李忠全走进来,躬身道:“徐大人,陛下传口谕,召您到养心殿议事。”
    nbsp徐景明连忙整理好官袍,跟着李忠全去了养心殿。殿内,天启帝正站在一幅《江南春耕图》前,手里拿着根玉如意,见徐景明来了,笑着招手:“徐爱卿,你来看这幅图。江南的春耕,多有生机啊!这都是你们新政的功劳。”
    nbsp徐景明躬身行礼:“陛下,这都是陛下信任臣等,给予臣等支持,新政才能推行顺利。如今旧党已无力阻挠,臣等恳请陛下继续推行新政,整顿军备,充盈国库,让大明朝早日恢复国力。”
    nbsp天启帝点点头,眼神坚定:“朕也是这个意思。即日起,朕任命你为内阁次辅,协助新首辅处理朝政,继续推行新政。徐爱卿,朕相信你,也相信新政能让大明朝好起来。”
    nbsp徐景明听到这话,心中一热,连忙跪下叩首:“臣定不辱使命,为陛下分忧,为百姓谋福!”
    nbsp夕阳透过养心殿的窗户,洒在徐景明身上,也洒在《江南春耕图》上。画里的农夫牵着牛,在田里耕地,远处的村庄炊烟袅袅,一派祥和。殿外的柳枝随风摇曳,带着暮春的暖意,仿佛也在为新政的推行庆贺。
    nbsp自此,新政派在朝廷中彻底站稳了脚跟。吏治越来越清明,国库越来越充盈,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好。天启三年的这场“贪官落网”,不仅是一场吏治整顿,更是新政派崛起的标志——它像一道光,照亮了大明朝中兴的路。而那些被查办的贪官污吏,早已被百姓忘在了脑后,成了新政路上不起眼的垫脚石。
    喜欢。

第732集:贪官落网,新政派获朝廷支持[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