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5集:教材编纂,素问整合手记与新验方[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文心阁小说]https://m.wenxinge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晨光透过济世医馆后院书房的菱花窗,在案几上洒下细碎金斑。素问指尖轻抚过摊开的扁鹊手记,泛黄的麻纸边缘已微微卷起,上面用朱砂标注的穴位图历经岁月,依旧色泽鲜明。她身旁堆叠着近百册蓝布封皮的册子,那是半年来医馆弟子们整理的临床病案,墨香与药材的清苦在空气中交织,凝成一股沉静的气息。
nbsp“先生,昨日城西张老的咳疾复诊记录,弟子已按您的要求补全了舌苔变化与脉象细节。”药童青禾端着一盏温热的甘草茶走进来,将册子轻轻放在案头,“只是...弟子仍有不解,为何张老用了手记里的麻杏石甘汤,却要加三钱枇杷叶?”
nbsp素问抬头,目光落在青禾攥着衣角的手上——这孩子进馆三年,辨识药材从不出错,可临证加减总少些底气。她拿起那册病案,指尖点在“咳逆上气,痰黄黏难咯”的字句上:“你看此处,张老虽属肺热,但初诊时便说夜间咳甚,这是肺燥伤津之兆。麻杏石甘汤清泻肺热有余,润燥不足,加枇杷叶既能降气止咳,又能生津润燥,正是‘治咳先顾津的道理。”
nbsp她话音刚落,书房门被轻轻推开。秦斩一身玄色劲装,肩上还沾着晨露,手里提着一个沉甸甸的木盒:“素问,你要的西域草药样本,商队昨夜刚送到。”他将木盒放在案边,看着满桌的手记与病案,眼底漫开暖意,“这几日你总熬到三更,可要顾着身子。”
nbsp素问笑着接过木盒,打开时,一股清冽的异香扑面而来——盒中铺着雪白的棉絮,整齐摆放着十余种草药,每种都系着红绳,挂着写有西域名称与性味的木牌。她拿起一株叶片呈锯齿状的草药,指尖轻捻,留下淡绿的汁液:“这是‘胡桐叶,上次草原医者说能治关节肿痛,我试了三例痹症患者,确有奇效。若能把它加进教材,弟子们将来遇到风寒湿痹,便多了个法子。”
nbsp秦斩俯身看着她笔下的草图,只见胡桐叶的形态旁,已用小字注了“味苦,性微温,归肝、肾经,祛风湿、通经络”,末了还画了个小小的“验”字。他想起前几日素问为了验证这味药,亲自去城郊农户家随访,回来时裤脚都沾满了泥:“你啊,总把自己逼得太紧。学堂还有三个月才开课,教材编纂不必急于一时。”
nbsp“我知道。”素问将胡桐叶样本小心收好,目光又落回扁鹊手记,“可你看这手记里写的‘治疟方,去年在南方疫区,弟子们用了都说见效快,但有两例患者服药后腹泻不止。后来我才发现,那两例患者脾胃虚寒,方中的青蒿需用酒炒过,才能减其寒性。这些临证的细节,若不写进教材,弟子们出去行医,怕是要出纰漏。”
nbsp说着,她翻开一册病案,里面夹着一张泛黄的药方,上面用朱笔圈出“青蒿三钱(酒炒)”,旁侧还贴着一张小纸条,写着“患者李某,男,四十二岁,服后疟止,无腹泻,三日后复诊,脉象平和”。秦斩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批注,忽然明白她为何这般较真——这教材里的每一个字,都连着医者的仁心,连着百姓的性命。
nbsp午后的阳光渐渐西斜,书房里的人却丝毫未觉。青禾来添了三次茶,每次都见素问要么在比对手记与病案,要么在纸上画着草药图谱,秦斩则坐在一旁,偶尔帮她整理散乱的册子,或是递过她需要的笔墨。
nbsp“先生,您看这则‘治小儿惊风的病案。”青禾忍不住凑过来,指着册子上的记录,“弟子用了手记里的钩藤饮,可患儿还是抽搐不止,
第855集:教材编纂,素问整合手记与新验方[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